在《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狂人对世界的质疑,通过略显荒诞的方式展现了寂寞的心理。日记体和荒诞写法,从中不难看出果戈理的影响。但到了《药》中,这种寂寞来得更加深沉,变成了纯粹鲁迅式的寂寞。
俄国作家果戈理有《狂人日记》同名作
《药》中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华老栓救得了痨病(肺结核)的儿子华小栓,另一条是革命烈士夏瑜被捕到牺牲的过程。通过沾了夏瑜鲜血的人血馒头,华小栓和夏瑜联系在了一起。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革命烈士夏瑜可以说是“救救孩子”的实践者,他不仅要救孩子,还要救牢头阿义,还要救所有愚昧的国人。而结果呢,结果他牺牲了,沾满他鲜血的馒头送到了华小栓面前。他原本想唤醒愚昧的国,但愚昧的国人却想着通过沾上他鲜血的馒头治病。
华小栓一家
华小栓是寂寞的,因为他作为一个孩子,父母想要救他却用了错误的方法。华老栓一家对小栓的病缺乏理解,换言之也就是对小栓缺乏理解。他们根本不知道小栓要的是什么,不知道什么东西才能救小栓的命。拿着人血馒头的老栓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对儿子有着深切的爱。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老栓作为一个一心想救儿子的父亲,他有错吗?他没有错,错的是这个时代,错的是愚昧的思想。鲁迅的寂寞,也就变得更加深沉。
夏瑜是寂寞的,作为一个时代先觉者,他想要唤醒的是整个时代,然而他发出的呐喊却淹没在了众人对他的嘲笑声中。他在牢中曾劝说想去老点油水的老头阿义: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换来的是阿义的一顿暴打,而在他牺牲后,这也成了店里众人的谈资。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夏瑜恨铁不成钢的说阿义可怜,这句话体现了夏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心理。但到了众人耳中,却觉得夏瑜疯了。所以,夏瑜是寂寞的。即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夏瑜也没能唤醒国人的灵魂。
鲁迅是寂寞的,他曾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但到了《药》中,拯救者和被拯救者都躺在了坟墓中。西关外靠着城根的那条细路旁,夏瑜和华小栓都永远沉睡在了那里。而坟墓之外的世界,是两个永远失去了儿子的母亲,是一个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儿子的病没被治好的父亲,是告密而得了二十五两雪花白银的夏三爷,是想要从夏瑜身上捞油水没成而暴打夏瑜一顿的阿义,是行刑后还不要发死人财的刽子手康大叔,是听到夏瑜的故事后笑开怀的麻木的人们。
两位母亲站在坟前
《狂人日记》中写的是吃人的历史和吃人的错觉,但《药》中却描绘了真实地吃人。阿义、夏三爷和康大叔都是吃人者,因为他们面对夏瑜想要的都是怎么获取利益。夏三爷的告密使得夏瑜被捕,阿义的恼羞成怒使得夏瑜临终被暴打,康大叔在夏瑜死后还要用他的鲜血做成人血馒头。而华小栓,一口一口吃了沾满夏瑜鲜血的馒头。这描绘的,不正是一个吃人的世界吗?
当然,鲁迅的寂寞中又透露出了希望。因为,他在瑜儿的坟前平添了一个花环。那个花环背后,代表的是夏瑜的同志,代表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