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马前泼水比喻什么】这个国家就因惹恼了中国人,中国皇帝让其国王亲自道歉,实在霸气

1636年,皇太极亲自统率10万大军直接征招朝鲜。清军渡江后,壮大了野战的肠子,不攻击死见省,长胜南下,仅用了12天就到达了朝鲜京城,此后朝鲜成为清朝的附庸国,清康熙多年来作为大清的附庸国响应了大清的册封,但朝鲜国虽然曾为法定国抓住过机会。

话说,朝鲜使臣进宫观察康熙,希望能得到更多清朝对待本国的态度,以求对以后光复大业能起到一些作用。在他们的记载里,曾形容康熙是一位性格乖张且暴力之人,不仅形象他老,十几岁的少年,看起来就像是几十岁老人一样,而且,对手下不容,有人不合他心意就会掉脑袋。有人曾进献给康熙一张狐狸皮,康熙想要活的狐狸,因此,这人做的不对,干脆就杀掉。

并且,还说道:康熙皇帝有一个“宝贝库房”,在这里面放的都是他攒了多年的古玩珠宝,看门的侍卫若是偷拿了一件,都是会掉脑袋的。可以说,在朝鲜使臣的笔下,康熙皇帝仿佛就是个没什么大智慧的人,凡遇忤逆之人之事,他就只会杀人脑袋,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形容康熙呢?

据历史记载,在康熙二十四年之时,朝鲜国就曾在清朝手上吃了大亏。话说,居住在咸镜道、平安道的人们带着鸟枪偷渡到鸭绿江边采参。之后,在与今天吉林一带与清兵发生了冲突,他们用鸟枪打伤了几位清兵。面对这样造次的行为,康熙大帝是肯定不会允许的。

虽然,这是一场十几人的械斗事件,规模也不是很大,但是,其背后的意义却是重大的。康熙帝当即作出反击:礼部接到前方战报后,迅速谴责朝鲜国人民,并要求他们交出犯人,将他们押送到朝堂之上,并且,允许朝鲜官员与清朝官员组成专案组,调查这次边境械斗事件。

康熙帝并不是马前泼水的小男人,而是杀伐果断的大英雄,在他下的诏书中,点名道姓要追究朝鲜国王的责任,认为:这是因为他的玩忽职守,才让边境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所以,建议专案组调查事件的同时,也对朝鲜国王进行彻查。

其实,以往也出现过类似的边境闹事事件,但都是礼部先建议调查朝鲜国王,然后,康熙帝下旨免查的。这次虽然人数很少,但是性质恶劣,连朝鲜的国王也得接受调查。

之后,朝鲜国王派出两位文官到鸭绿江地区查案,最终,抓获了百位嫌疑人。这次朝鲜国王的彻查力度非常大,不仅是嫌疑人本人,甚至,连当地的军事长官,地方官员都因这些人犯事而连坐。最终,这些人都被押解到都城汉城去接受调查,很多人怕熬不住调查干脆就自杀了。

朝鲜高层对百姓和基层官员的自杀事件并不在乎,他们想要目的则是淡化对自己的影响,希望康熙帝不再对自己的国王惩处,自然也就不用再受到这份屈辱。所以,他们干脆以拖延为法,跟大清使臣说:“因国王病重无法迎宾。”

朝鲜作为番邦对大清使臣应该是奉为上宾,这次他们干脆消极对抗。大清使臣到迎恩门时,国王应该身着全套朝服腰板挺直的去迎接,还也要在宫内各殿张灯结彩,大摆宴宴,在迎恩门内对使臣拜叩。并且大清诏书要规整摆放在龙亭内,方可与使臣一起回朝,这才是全套的规矩。

但是,这次朝鲜国王借生病为由不去迎接,还不参与使臣召开的“研讨会”,清朝使臣愤怒之下,则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国王必须在最后一天出席。毕竟,回去之后,使臣们对于这件事要有一个交代,如果,朝鲜国王不予配合,那么,自己在康熙面前也说不过去了。

朝鲜肃宗李焞虽然不愿参会,但是,为讨好清朝,对犯人的态度还是很坚定的。他建议:立即枪决六位主犯,其妻子则全部收编为奴。私自越境的十九人当场处死,所在地的地方官则降级、流放,希望此举能让清朝使臣满意。

甚至,为了表明态度,李焞还愿意上书一份“罪己状”。朝鲜大臣则觉得这样做很丢脸,于是,向清朝使臣请求:惩罚他们个人就可以了,免去国王上交“罪己状”,改为口头谢罪。清朝使臣同意,但却需惩罚朝鲜两万两白银,朝鲜右丞相有意反击,遭到清朝礼部使者的痛斥。

不久,康熙帝了解事情原委后,令礼部起草文书斥责朝鲜国主弱臣强,不能因大臣代为受罪而免去国王应该承担的罪罚,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并且,把三位使臣押解后送到朝鲜,要求他们重新改拟。朝鲜国王面对清朝使臣的反复斥责,几乎颜面尽失。

朝鲜肃宗说:“非敢有一毫漫忽之心,而事至于此,莫非禁令不严之致,今奉皇敕惶悚罔措。”他们则认为:这是朝鲜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耻辱。可是,站在清朝角度来看,此举不仅彰显了大清国力的昌盛,而且,对番邦属国的管制也是很有益处的,算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其实,自顺治元年之后,东北仅有百余将领,千余士兵,鸭绿江等地曾多次发生朝鲜军民越境事件。因为,清朝驻守的军官很少,杀人事件比比皆是。到了康、雍、乾三朝之时,可以说是大清的盛世之时,那时祖宗留下的基业,朝鲜国根本不敢造次,这千余人则保卫了清朝边疆。

并且,此次事件后,朝鲜更是制定防止边民越境的条例,实行近几十年的禁参政策。禁止西北边采参,还规定西北边犯越者不论采参还是狩猎,也不论是首倡还是随从,一律在境上枭示。为了防止边民潜入废四郡地区采参,在废四郡1000余里地方加设把守100处。

但是,自乾隆之后,朝鲜国显然已经看出了清朝的衰落之势,越境这种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多了。到了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朝鲜国更加的肆无忌惮了。

参考资料:

【《朝鲜实录》、《丙子胡乱》、《三道沟事件》】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