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农历端午节来临,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乡村路边野生的艾草和市民们摘了艾草。
艾草【别名】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艾绒、萧茅。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逢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草挂在家门前“避邪”。
门前挂艾蒿,据说是为屈原招魂。实际上,艾有显著的驱疫、避邪、防病作用,是古人重视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采取的季节性防疫措施。中医学中的“邪”,指的是大自然中的不正之气。挂艾“避邪”,就是预防疾病的寓意。
艾草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草,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艾草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艾草嫩芽及幼苗可作菜蔬食用。
据中医药典载,艾草【性味】苦辛,温。【归经】入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阴虚血热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