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氮很重要,是提高作物产量最重要的营养素。
许多研究结果能够证明,氮肥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的形成。比如在生产中,底肥在施用大量的氮肥以后,作物生长过程中也会多次追施尿素。施用氮元素后,作物的叶片和根系会受到明显的促生作用,同时根系的发达会促进对土壤溶液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叶片生长能够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提升干物质积累的效率。生长后期叶片与茎中的氮元素还可向籽粒中转移,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氮元素储备的越多,作物产量越高。氮对于植物的作用
氮在土壤中主要以有机态氮的形式存在,大约占比95%,其余为无机态氮。无机态氮又分为铵态氮、硝态氮和固定态氮。氮在有机生命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也是构成生命元素(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构成叶绿素、维生素、植物激素等的组成部分,参与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因此氮元素又有个别称:生命元素!
氮肥的种类
氮肥是指具有氮元素标明量,并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按照氮素的形态还能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铵态氮肥顾名思义就是养分为铵或氨形态的氮肥,如碳铵、硫酸铵、氯化铵等。铵态氮肥因含有铵离子,能够直接被作物或微生物吸收利用,有的则会在亚消化细菌及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长期使用此类肥料,可致使土壤变酸。
硝态氮肥养分为硝酸盐形态的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这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的化学氮肥的品种。硝态氮肥属于生理碱性肥料,作物根系选择吸收硝酸根离子长多于阳离子,因此施肥地点附近的pH易上升。此类肥料速效氮释放较快,但容易吸湿结块。
酰胺态氮肥就是养分为酰胺形态的氮肥种类,最常见的是尿素,别的还有如脲异丁醛、草酰胺等。酰胺态氮肥含氮量较高,能够不同程度的溶于水,并且在土壤中能够较快的转化吸收为铵态氮,因此也是普遍使用。
氮在进入土壤中后都跑哪去了
氮元素一般通过两种方法进入土壤当中,一种是固氮菌能够直接从空气中固定氮气,可以把空气作为一个氮库进行氮元素大量吸收。还有土壤本身含有的氮元素,以有机态氮为主,无机态氮含量极少。另外就是外源添加氮元素,也就是氮肥的施用。
氮肥施入土壤以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①土壤中的有机态氮通过微生物的转化或者直接的氨化作用可以形成无机态氮被作物吸收利用,这一步骤被称之为氮的矿化作用。②空气中的氮通过固氮菌先是被转氨酶转化为氨气,而后再通过土壤中硝化细菌将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被作物吸收利用。③在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会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相互转化,中间会形成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或者是亚硝酸根离子造成氮素损失。④土壤微生物能够将无机态氮同化掉,将其转化为细胞体中的有机态氮,这个过程被称为氮的生物固持作用。
当土壤碳氮比降到20左右,也就是氮元素相对较多时,表现为净矿化作用,土壤中的无机态氮能够积累。因此,在实际的生产应用当中,我们还是要注意土壤碳氮比的调节的。
氮元素是如何被作物吸收利用的
作物根系能够吸收的氮元素主要以铵态氮、硝态氮为主,其它的如少量尿素、氨基酸等一些小分子也能够被吸收,因此所有进入或者是土壤本身自有的无论何种形态的氮元素都必须转化为铵态氮或者硝态氮。
植物根系吸收的铵态氮,绝大部分都会被同化为氨基酸,并以氨基酸、酰胺的形态向上运输;吸收的硝态氮以硝态氮或者是被同化成为氨基酸之后再向地上部运输。这两种运输方式都与植物种类有很大关系。氮元素被运输到地上部以后通过韧皮部输送到其它器官。因此根系吸收的铵态氮离子和硝态氮离子,主要就是通过木质部及韧皮部来组织输送到地上部,供作物茎、叶、花、果实的吸收。
生产中合理的施用氮肥
- 茄果类作物
缺氮时,植株生长势弱,花芽分化少,叶片薄而色泽淡绿,发育不良,果实膨大受阻,光合效能低,易落花落果。氮过量时,容易引起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徒长,造成作物疯长,早衰,诱发病虫害等。
此类蔬菜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量不同,一般为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需要的养分含量增多。施肥时要应用底肥多施氮,追肥巧施的原则,注意有机和无机的配合施用,后期氮肥可以适当减量。
- 瓜类作物
植株生长缓慢、蔓叶细小,开花晚,结果迟,产量低。氮过量时,茎叶徒长,叶色浓绿,易落花落果,抗病性差,品质低劣。
施肥时要注意,瓜类在刚定植后对氮素的需求不大,底肥就以含氮、磷、钾养分高而全的优质腐熟有机肥为主;在生育期的中间阶段需求迅速增长,根据长势即使追肥;至生长后期,氮素需求量增加最为显著,此时为防止早衰,还可追施少量有机肥。
- 豆类作物
植株生长缓慢而矮小,叶小茎细花荚量少,后期易脱肥早衰,产量低。氮过量时,茎叶徒长,易落花落荚。
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对氮的需求量都很大。特别是前期,由于根瘤还未充分发育,固氮能力弱,应当适当的供给氮肥,开花结荚后,虽然此时需氮量迅速增加,但根瘤菌固氮能力也相对提升,因此此时适当供氮即可。
- 粮食类作物
缺氮常表现为叶色较淡,植株细弱矮小,分蘖能力下降;根系机能减弱,性状细长;靠近下方的老叶逐渐失绿、发黄、干枯;作物早衰,产量低,品质差。
作物施肥时注意底施氮肥占总用氮量的50~70%,余下的作追肥,以速效氮为主。
我们只有了解作物吸收氮素的机理与习性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利用,简单续写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有错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