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生态为中国西部干旱贫瘠的山地生态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模式。
上图为治理前后荒山绿化对比图。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现场
本报讯 3月16日—18日,第二十届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开幕,包头市林业系统应邀参展,并以其多年来在大青山生态修复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而备受瞩目。活动中,代表包头林业系统参加展会的天龙生态更是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包头林业系统之所以能够在农业博览会中受到关注,主要归功于其近年来大力实施的生态修复实践及取得的成果。仅2016年,我市便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53.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4.6万亩,新增果品经济林2万亩,并全面启动了大青山矿山治理工程。
一个地区的生态成果需要当地林业部门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企业的落地实施。在我市林业成绩斐然的背后,是默默扎根于大青山南坡、17年如一日辛勤付出的天龙生态人。在17年的治山之旅中,天龙生态不仅完成了6万亩石质荒山变茂林的生态奇迹,更总结出一套石质荒山生态修复集成科技,为大青山南坡生态治理工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样板。
据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天龙生态所总结、应用的石质荒山生态修复集成科技,其核心包含树种科技、种植科技、节水科技三大模块,通过三类科技的持续研发及精准应用,最终才得以达成如今“荒山变青山”的生态奇迹。
天龙生态在2001年-2005年的大青山南坡生态治理过程中,通过投资千万元的反复探索实践,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困难立地条件造林决不可用费水的树,决不可依赖水源,必须科技创新,用自然修复自然。因此,天龙生态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共建“荒山生态修复研究院”,构建了一套荒山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乡土植物研究、乡土植物科学繁育技术、荒山生态建设技术包、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天龙八步”石质荒山栽植技术、荒山生态大数据等。
科技绿山的核心是荒山的专属植被,天龙生态用后12年的时间寻找适宜不同区域荒山生态建设的乡土树种106余种,引种、驯化、扩繁30余种,其中成功研发出旱榆、大果榆、蒙桑、柄扁桃、蒙古扁桃、蒙古莸、灌木铁线莲等19种乡土树种快繁技术。
天龙生态项目负责人杨昌生告诉记者,这种快繁技术的种苗有四大绝对优势:第一,不需缓苗,直接生长;第二,全季节均可进行生态建设;第三,可大幅提高荒山造林质量和数量;第四,公司+农户规模化扩繁,年繁殖量2000万株。在困难立地条件下可实现节水高达80%、成活率高达98%,比传统造林成本节省50%,比传统抚育成本节省70%。乡土树种经过近10年在大青山南坡生态建设实践的验证,达到了顺自然、低成本、可持续的生态修复目标。
杨昌生说,天龙生态愿意将这种高成活、高效率、高抗旱的乡土树种驯化、扩繁、应用的技术和经验贡献出来,将千万年自然赋予乡土树种的能量和力量放大,为内蒙古不同区域、不同荒山、不同气候、不同土壤,提供适宜本土、品种多样、抗旱耐寒、成活率高的乡土树种资源。
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中的大青山生态修复工程只是沧海一粟,更多、更广、更好的改变正在发生。在继往开来的荒山生态修复之路上,大青山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以天龙生态为代表的地方生态支柱企业,也将奉献更多的精力、财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让大青山真正成为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