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填空通常先提出句子,要求在有某个关键词的地方已经留下空白,从题目后面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一致和完整。(莎士比亚)。
逻辑填空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做题时,切记一个基本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从整个句子中把握字义、词义。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6类。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很难表达。
(一)从词义范围上辨析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所考查的词语,其词义范围主要体现在词义大小、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3个方面。
第一,词义大小。一般来说,不同的词语有着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平凡”和“平庸”,两个词语都是指“一般的,不突出的”,但是“平庸”多指人,或者人的所作所为;而“平凡”则不仅限于人,还可以用于事物等多个方面。
第二,词义轻重。有的近义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程度的轻重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这就是词义的轻重。如“放纵”和“放任”,两个词都有“不加以管理,任其所为”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放纵”要比“放任”重得多。
第三,词义侧重点。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如“事变”和“事故”,两者都可以指突然发生的某一事情。但是“事变”侧重在“变”上,意指那些能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而造成某些重大改变的事件,多用于政治、军事等大的这方面 “事故”则侧重指意外的损失或者灾祸,多用于一般性的生产、工、生活、交通等方面。
【例题】随着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覆盖城乡,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________扩大,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_________着社会舆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的一项是( )。
A.日益 影响 B.逐步 控制 C.渐渐 干扰 D.不断 引领
【解析】答案为A。本题从词义大小和轻重上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应结合上下文语境。由“主要”、“很大程度”可知,该影响力扩大的速度快、规模大,“逐步”、“渐渐”显然主义过轻,显得过“慢”,排除B、C项;“引领”侧重于讲发扬、带领某一个好的事物发展,而“影响”的词义范围比“引领”更宽泛,用在该句中更符合句意。故选A。
(二)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现代汉语的实词在表达某种概念或意义的时候,还往往附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具体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3类,如“成果”、“结果”和“后果”3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依次为褒、中、贬。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腐败评价。使用词语,特别是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同义词,不仅要弄清词的意义,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样才能将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
在通常情况下,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收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褒义词表示的是贬义,用贬义词表示的是褒义。
【例题】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________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________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扩大 限制 B.维护 满足 C.提高 降低 D.增强 迎合
【解析】答案为D。此题可由感情色彩排除干扰选项。由“唯市场是从”、“让格调不高……大行其道”可以看出第二个横线处填入贬义词最恰当。“限制”和“降低”是中性词,“满足”是褒义词,只有“迎合”才符合题干语境:不赞成盲目遵从市场。故选D。
(三)从用法搭配上辨析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发挥——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词语在搭配范围和搭配对象上都要做到准确、恰当。
搭配范围是指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的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交流”和“交换”,两个词语都表示互相提供、互相供给的意思,但是“交换”多和“资本”、“意见”、“位置”等比较具体的事物搭配,而“交流”则可以和“人才”、“思想”、“文化”等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
搭配对象是指特定的词语有其特定的搭配对象,对与之搭配的主体有着特定的要求。如“光顾”、“光临”、“惠存”、“惠顾”、“惠临”等都是敬辞,其行为动作不能是由自己发出的,而是由对方发出的;“鄙人”、“鄙见”、“拙见”等都是谦辞,是称呼自己或自己的意见的,不能用来称呼别人或者别人的意见;“家父”、“先考”、“小犬”、“拙荆”等都是对自己的亲属的称呼;而“令堂”、“令尊”、“令郎”等则是对对方亲属的称呼。
【例题】在当代,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口素质。谁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本_____,谁就占据先机,谁就会走在发展的______;谁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_______不够,谁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丰富 前沿 累积 B.充足 前锋 积累
C.强大 前端 聚集 D.雄厚 前列 积聚
【解析】答案为D。本题从词义搭配上考查近义词辨析。凭借语感,“强大”与“人力资本”显然搭配不恰当,排除C项;一般不会将“发展”与“前端”、“前锋”相搭配,由此也可以排除B项;“丰富”侧重于描述多样性,而“雄厚”侧重于描述充足、数量多,后者填入第一个横线处意思表示更恰当;“积累”含累积的意思,“积聚”则包含积累、发展之意,用“积聚”显得更符合语境;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二、虚词
虚词一般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6类。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对虚词的考查一般只会涉及到关联词,其属于连词的一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关联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以下是经常考到的5大关系:
(一)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指表示有关的并列的几件事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表示同时进行的动作。 常见的关联词:既……又……;既不……也不……;又……又……;时而……时而……;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一则……二则……。
【例题】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显示的优越性和这种优越性还未充分发挥可以看出,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的某些弊端,_______公有制自身问题,_______其表现的具体形式问题,而是经济体制问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是 也是 B.确定 不是 C.不是 而是 D.不是 也不是
【解析】答案为D。通读题干,凭借语感和已出现的关联词“而是”可判断出,这段材料之间所包含的是并列关系。选项中能与“而是”搭配使用的关联词只有“不是……也不是……”,所以正确答案为D。故选D。
(二)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指句子中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跟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是对前句加以修改补充。 常见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
【例题】______今天的人类居住在一个空间探索和虚拟现实的完全现代化的世界里,但他们的活动和石器时代的狩猎者的活动基于 的智力本质,例如,在受到威胁时进行对抗的本能,以及交换信息和分享秘密的动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 不同 B.尽管 同样 C.虽然 不同 D.尽管 类似
【解析】答案为B。根据句意,第一处横线上应填入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由此可排除A项;“但”字表明该明该句所表达的意思应与上句相异,C项不符合,排除;根据上下文语境,用“同样”比用“类似”更适合,所以B项为正确选项。
(三)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在句子的两个分句中,后一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或语意更进一层,或范围更广泛,或程度更深,或情况更甚。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最常见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不但……而且……;不仅……也……;尚且……何况……;不但不……反而…。
【例题】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怨声载道,______没有使群众受益,______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但 而且 B.不仅 反而 C.虽然 但是 D.既 反而
【解析】答案为B。题干明显表现的是递进关系,C项表示转折关系,可首先予以排除;D项关联词混搭,也应排除;“不但”和 “不仅”在意义上差不多,“反而”和“而且”虽然都是表示递进关系,可意义去却不一样。“反而”表示逆向的递进关系,“而且”表示顺向的递进关系。“加重了负担”明显是逆向的,所以应该用“反而”。故选B。
(四)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句子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个原因所导致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说话人所做的判断。 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既然……就……。
【例题】有一次,一位眼睛近视得很厉害而又不戴眼镜的老师,把我们几个同学招呼到他的宿舍里去,给我们诵读《罪恶的黑手》。他屋子里哪儿都是书,光线显得很昏暗,______他需要把诗集贴近鼻子尖才能读得出。他的声音并不洪亮,______无手势,读得很慢,______很动人。长大以后,我再没去读过这首诗,______它给我的印象,______始终留在脑海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而 又 因此 然而 却 B.所以 也 却 然而 却
C.所以 且 又 但是 却 D.因此 既 又 但是 却
【解析】“因此”、“因而”、“所以”都表示因果关系中的结果,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填什么都可以。第二个横线处的选项“又”、“也”、“却”也只是并列和递进的区别,对文意影响不大。本题的第三个选项处,“并不洪亮”、“无手势”和“很动人”之间明显应该是转折的关系,只有B项的“却”是转折关系。所以B项是最佳答案。最后两个横线处用强转的“但是”和相对弱转的“然而”差别不大,都可以填入。故选B。
(五)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指句子中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合格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表示条件关系的常见关联词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例题】______不分青红皂白,______是和亲______一律加以反对,______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所以 就 可以 B.由于 因此 那 然而
C.倘若 倘若 就 那么 D.如果 只要 就 那么
【解析】根据最后一句的问号,可知前面所阐述的必然是一种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所以首先可以排除表示因果关系的A、B项;C项中的两个“倘若”表示的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排除;只有D项最切合题干意思。故选D。
三、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没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也有不是四字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汉语本身有独特的句法结构,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四字格式为其主要格式。
成语及四字习语是汉语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先人文章中总结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民间的习语。很多不能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特别是典故式的和从文章中提炼成的,还需要我们探究其来源、才能领会它的含义。成语包含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凝聚了汉语中的精华,发展到今天,词条繁多,含义深刻,一般人很难全部掌握,只能对常用的成语有个大概的了解。
(一)理解特定含义型
成语由于其历史渊源,各自在其特定的含义,考生切忌望文生义,凭借字面意思妄自判断成语的含义,例如,“万人空巷”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的是人多的场面,应试者往往意会为与其相反的意思。所以,在成语的应用中,尤其应注意其特定的含义,望文生义或者断章取义都是万万不可的。
【例题】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愿意_____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谋而合 B.截然相反 C.如出一辙 D.大相径庭
【解析】答案为D。本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不谋而合”与“如出一辙”都表示意见相同、意思一致,而“截然相反”和“大相径庭”则表示意见不同、意思不一致,我们通过浏览题干,可以判断出所要填入的应为表示“不一致”的成语,排除A、 C项,B项“截然相反”是形容界限分明,完全不一致,而“大相径庭”则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后者比前者更恰当。故选D。
(二)掌握适用范围、对象型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成语的比喻意义有相对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不能笼统使用;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
【例题】 由于缺乏诚信,这家大商场越办越差,现在每天去那里购物的顾客______。
A.寥寥无几 B.人迹罕至 C.熙来攘往 D.门可罗雀
【解析】“寥寥无几”形容人非常稀少,适用对象为人,用在句中恰当;“人迹罕至”也指人少,但是其主要针对的是某个地点,形容地方偏僻;“熙来攘往”形容人很多,与句子意思矛盾;“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其适用主体为地点,而不能说“顾客门可罗雀”。所以只有A项正确。故选A。
(三)明确感情色彩型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3方面,其中贬词褒用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重点。由于成语有典故可追寻,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对其感情色彩有时从字面意思无法辨清,所以考生可以多了解、多积累成语词汇,对典型的易混淆感情色彩的成语予以重点识记,是大有裨益的。
【例题】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 )。
A.无所不至 B.无微不至 C.春风化雨 D.醍醐灌顶
【解析】“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C、D项成语明显与题干意思不吻合,可首先排除;此题易在A、B项之间迷惑,而“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去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厂领导和工人们”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所以只有B项“无微不至”是正确的选项。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