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告别武警两支“国号”部队,从春节开始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开始升起国旗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两支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国家的威信和荣誉,因此被称为“国号”的特种队伍,他们是国旗护卫队和共和国礼炮部队。
日前,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历史开始了新的一页。
升起共和国第一旗——国旗护卫队
首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的国旗被称为“共和国第一旗”。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是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从事升降国旗工作和升旗台警卫工作的武装警察分队,隶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番号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第二师十支队二大队六中队。
1976年以前天安门升旗由北京供电局工人执行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按下了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此后至1950年底,天安门广场升旗任务由北京公安纠察总队负责。由于电力技术保障是升旗关键,而旗杆下的电机归北京市供电局负责,于是开国大典过后,升旗任务交给了供电局。那时候并不是每天都升旗,只是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时,才会在早晨把国旗升起,晚上降下。
那时也没有什么升旗仪式,就是派名工人去按一下升旗按钮。头两年,北京供电局工人程红年承担了这个工作。1951年至1976年的26年间,由同样工作在北京市供电局的胡其俊负责,每逢升旗时他早上带着国旗到广场升起来,晚上再降下带回。他也是任命时间最长的升旗手。
1977年至1982年,北京卫戍区担负天安门升旗任务
从1977年底开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二师的官兵承担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的任务。升旗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的节日升旗改为每日升旗。由两名身着65式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执行升旗任务,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经过长安街时,还得给机动车让行,升旗的过程简单,场面也不够庄严。
武警部队“天安门国旗班”
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升降国旗和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迎宾仪式的现场警卫光荣任务。从此,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原来的2人升旗改为3人升旗,其中1人擎旗,2人护旗,正步前进。同时,统一了着装,为83式武警服装,编制出了升降旗的时间表。1983年2月1日,当3名武警战士穿着统一的服装,护卫着国旗通过长安街时,来往的行人都停止了脚步,举目肃立,仰视着国旗冉冉升起,第一次感受到了升国旗的庄严与神圣。从此这个班被人们称作“天安门国旗班”。
1982年,国旗升降仪式落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肩上,国旗班正式成立。三人升旗仪式进行革新,中间一人扛旗,一左一右两个护旗手佩戴手枪护卫国旗。
成立“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1990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国旗法》施行,要求升国旗时必须奏国歌,让升旗仪式更加庄严隆重。原来的国旗杆周围都是封闭的,升降国旗时,战士们需要跳进跳出,既不方便又不雅观。经有关部门批准,国旗基座于1991年2月23日开始改建。改建后,国旗杆升高至30米,国旗也改为长5米、宽3.3米的特号旗。
与此同时,在“天安门国旗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对升旗仪式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即在原3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名带队警官和32人的护旗方队。每逢重大节日和每月逢“1”(即每月1日、11日、21日)时,还有62名军乐队员现场演奏国歌,再加上2名升旗手,总共100人,使升旗的仪式更加庄严隆重。并从当年5月1日起实行新的升旗仪式。
1991年5月1日清晨,伴随《歌唱祖国》那激动人心的旋律,36名身着礼宾服的国旗护卫队队员精神抖擞地护卫着国旗走出天安门城楼,正步迈过长安街。在他们身后,是飒爽英姿的武警军乐队,62名军乐队官兵在行进中演奏《歌唱祖国》。这时,整个广场一片欢腾,掌声经久不息。新的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亮相后,很快成为首都的特殊一景。从这时候开始,凡来北京的人,绝大多数都把升旗仪式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1993年10月1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更新服装和装备。帽子更换为校官大檐帽,统一着马靴;带队警察佩带指挥刀;32名护卫队员统一更换亮闪闪的镀铬礼宾枪。
国旗护卫队着新式礼宾服,佩新式礼宾枪。
为了更好地维护天安门广场秩序,从2004年6月1日起,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每月逢“1”的3次大升旗的勤务改成每月1日进行大升旗,36名国旗护卫队员和60名武警军乐团队员和以往大升旗一样,现场演奏三遍国歌。按照要求,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在四周观看的各族同胞,凡是军人要行军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其他人也应立正行注目礼,表示对国旗的崇敬。
2005年元月1日,随着武警部队统一穿着新标志冬装,国旗护卫队着装又有了新变化。一是在右臂增加了有“内卫”标志的臂章,二是增加了写有“北京”的胸标,三是将棕红色的武装带更换为乳白色的礼仪腰带,四是更新了绶带并改变了佩戴方式。
拂晓出发,准备执行升旗任务。
在太阳升起之前,进入天安门广场,完成升旗准备。
万众瞩目那一刻。
完成降旗仪式。
国旗护卫队使什么枪?
国旗护卫队从成立之日起,佩枪就选用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是中国1956年仿制苏联SKS半自动步枪制造的步兵武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制式列装的半自动步枪,和56式班用机枪、56式自动步枪统称56式枪族。不过,国旗护卫队的佩枪是在军工厂专门定做的礼宾枪,没有击发装置,外观更加美观。
新型56式镀铬礼宾枪。
2008年4月15日,国旗护卫队更换新型56式镀铬礼宾枪。新型礼宾枪是在原“56式半自动礼宾枪”基础上改进的,又称56-1式半自动礼宾枪,北京西山机械厂生产。新枪刺刀是56式扁刺刀,铝合金材质,比标准的56扁刺刀长100毫米,表面镀铬。
2008年4月15日,56-1式半自动礼宾枪交付武警总部。
拿到新式礼宾枪的国旗护卫队战士。
2017年12月28日是天安门国旗班成立35周年纪念日,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即将完成历史使命。
国家盛典炮声隆——共和国礼炮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礼炮中队,简称礼炮队,隶属于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师九支队,是我国唯一的一支礼炮部队。
第一代礼炮兵利用缴获日本94式步兵炮进行操炮动作训练。
我国国家庆典礼炮响数不同
我国国家庆典活动鸣放礼炮一般采用28响,最早是开国大典,寓意自1921年建党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以后共和国成立5周年、10周年都鸣放了礼炮,也都是28响。“文革”中停止鸣放节日庆典礼炮。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庆典礼炮。国庆35、40、45周年庆典时鸣放礼炮都是28响,国庆50、60周年庆典分别鸣放50响、60响。2015年9月3日阅兵,鸣放礼炮70响,为历次庆典及纪念活动鸣放礼炮最多的一次。70响寓意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开国大典执行鸣放礼炮任务的,是由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组成礼炮团。礼炮主要是缴获的日军75毫米九四式步兵炮等108门,实际使用54门。
2015年9月3日阅兵鸣放礼炮。
我国的迎宾礼炮
中国的迎宾仪式延续了鸣放礼炮迎宾的国际惯例,我国从1961年6月正式开始,以鸣放礼炮作为国际礼节。1961年6月13日,当时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第二次来我国访问,是第一位享受新中国迎宾礼炮的外国元首。
周总理把鸣放礼炮的任务交给北京卫戍区警卫师仪仗营执行。仪仗营从天安门管理处炮库保存的开国大典108门礼炮中,挑选了24门礼炮。1963年6月,根据周总理指示,中央警卫师仪仗营增设礼炮连,正式执行迎宾礼炮鸣放任务。
“文革”中,用礼炮迎宾的仪式被取消,礼炮部队也被解散,直到1984年2月28日,中央军委、外交部礼宾司及武警总部要求尽快恢复礼炮的鸣放,这项光荣的任务从此落在了武警北京总队九支队礼炮中队。
直到1980年9月11日,当时是新西兰总理莫尔顿偕夫人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我国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鸣礼炮21响,奏两国国歌,由两国总理检阅三军仪仗队。这是“文革”后我国第一次恢复迎宾礼炮。
之后,我国政府决定,自1984年3月起,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欢迎仪式恢复鸣放礼炮。1984年3月组建礼炮中队,为武警北京市总队第十一支队一中队,并光荣的担负迎宾礼炮鸣放任务。
武警部队礼炮中队自1984年重组以来,相继圆满完成了建国35、40、45、50、60周年庆典以及迎接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第11届亚运会、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亚信峰会、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和七百余次迎宾的礼炮礼花鸣放任务。
礼炮兵训练。
礼炮架设位置
按照规定,在迎接外国领导人来访时,欢迎仪式通常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的广场上举行。8门礼炮一字排开,放置在广场中心线南北一侧。炮口的位置朝向国家博物馆。在欢迎仪式上,按国际惯例,迎接国家元首鸣礼炮21响,迎接政府首脑鸣礼炮19响。
而在国家庆典时刻,则会在正阳门和毛主席纪念堂间的小广场上,以城门为中心,在东西两侧呈“八”字型分别架设起28门礼炮,总共56门。
在正阳门东西两侧呈“八”字型的炮位。
礼炮炮弹是啥样
礼炮弹是没有弹头的,形状酷似普通炮弹的弹壳,采用钛合金制成,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一枚礼炮弹重量约为2.5公斤,在礼炮弹中间,只有一层薄薄的膜,当礼炮火药燃烧后,这层膜片就会呈花瓣形裂开,强烈的冲击波就会形成礼炮声响。
迎宾礼炮弹。
礼炮中队现在使用的礼炮弹是第三代——真空复装弹。第一代是拆去弹头的实弹。第二代是锯末弹。第三代礼炮弹采用高新技术,只有2.5公斤重,灵巧美观,弹壳内是真空,现场不会留下任何废弃物,对大气也没有污染,既安全又环保;每个弹壳能重复使用100次,节约能源,而且炮声洪亮悦耳。
礼炮兵从托弹盘取出炮弹进行装填。
从94式步兵炮到08式礼炮
第一代礼炮是94式75毫米步兵炮(抗日战争时期缴获日本的战利品),使用的是干电池人工按动开关实施鸣放。牵引车是由卡车运载。
第一代礼炮(缴获日本94式步兵炮)
第二代礼炮是在第一代94式步兵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装,将原有的木轮改装成橡胶轮胎,起动程序较第一代有了改进,采用击电器控制。牵引车是由卡车运载。
第二代礼炮(在日本94式步兵炮基础上改良的75毫米36式山炮)
第三代礼炮是76式苏联加农炮,在部队装备的战斗炮基础上进行改装,老式吉普车为牵引车。
第三代礼炮(在苏制76毫米加农炮基础上改良的84式礼炮,炮盾上的警徽印迹仍依稀可辨)
第四代礼炮是86式迎宾礼炮,由兵器工业总公司第二四七厂生产,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礼炮,外观宏伟壮观,声音浑厚洪亮,采用的是单片机计算机操作。由2020S吉普车牵引。
第四代礼炮(为我国自主研制76毫米86式迎宾礼炮)
第五代是97式迎宾礼炮,由兵器工业总公司第二四七厂生产,在86式礼炮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外观更加雄伟壮观(加长变宽),炮管加长,使声音更浑厚洪亮,改进炮膛,便于战士更好操作,更换了轮胎便于长途牵引。由国产猎豹为牵引车。
第五代礼炮(在86式礼炮基础上改良为97式礼炮)
第六代08式礼炮由山西北方风雷工业集团(即:兵器工业总公司第二四七厂)开发研制,于2008奥运会前配发部队使用。该炮比上一代礼炮增加了近100公斤,达750多公斤,原来3人才能完成的移炮工作,现在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
第六代礼炮(我国自主研制08式迎宾礼炮)
2017年5月3日下午,在欢迎丹麦首相访华仪式上,中国礼炮兵采用立姿动作亮相天安门广场。与以往跪姿相比,这次采用立姿动作操炮,动作程序简化,操作性更强,更能展示国礼部队良好形象,彰显大国威仪。
(作者系军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