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莫高窟在哪里个城市】敦煌莫高窟 原来这么美!究竟隐藏多少惊人秘密?

敦煌古被称为果酒,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四周被沙漠包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科院寒旱所研究表明,敦煌是中国最干旱的地方,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39.9毫米,蒸发量达2486毫米,局地年均降雨量仅有10毫米,故被称为中国旱极。 你是否知道莫高窟究竟多伟大,能让世界都能为之震惊,让无数人甘愿为之奉献?

我们现在提到敦煌,感觉很平常,一个普通的城市而已。 然而你不曾知道,敦煌曾是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

在汉代,敦煌是西大门,向东可通往长安、洛阳,继续向东延伸,可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 向西经过新疆的南北两道,翻过帕米尔高原,可到中亚。 再往南走,可以到印度。再往西走,可以到伊朗,古代叫波斯,再往前走,就到了两河流域地区。 再往前走,就到了叙利亚,乃至地中海、古希腊和古埃及。 从敦煌,向北越过戈壁沙漠,沿天山北麓西行,进入草原丝绸之路。

那时的敦煌,商贸往来门庭若市,熙熙攘攘。 古时候的敦煌到底有多繁华? 著名敦煌学者王惠民老师曾如此形容:“古代敦煌就像现代的深圳一样”。 正是通过敦煌,西出玉门关、阳关,进行贸易活动,才有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也才造就出了敦煌这个交通枢纽,军事重镇。 这样的历史背景,出现了莫高窟,也是历史的机缘。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转到鸣沙山的东麓,远远望见南北长约1600米崖壁上,上下九层布满了洞窟。 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莫高窟”三个金黄大字,镶嵌在蓝底的牌匾中,在蓝蓝的天空下,庄严静穆。

莫高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 今存洞窟492个,彩塑雕像2415尊,壁画45000平方米。 洞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 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其它洞窟均为僧侣修行、居住和死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僔法师在鸣沙山东麓执锤开山,被誉为“莫高窟创始人”。 此后,莫高窟的开窟造像兴盛起来,北凉、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等10个朝代,长达1000年时间内,人们在鸣沙山东麓,密密麻麻地开凿了各种洞窟。 元朝时,蒙古统治着信奉佛教密宗,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均带有密宗色彩。 此后,由于丝绸之路渐于沉寂,敦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石窟的开凿也趋于停止,基本保存了原貌。

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上个世纪初。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1900年6月22日),来自湖北麻城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第16窟的积沙时,意外发现一个隐藏的小洞窟。 这个小洞窟内密密匝匝地堆满了成捆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从地面垒到屋顶。 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现在编号为莫高窟第17号洞窟。

第17号洞窟内藏有4世纪至14世纪的历代文物6万多件,这是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

从藏经洞中出土的文献约在五万件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佛教典籍,还有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其它宗教的典籍,以及官府文书、四部书、社会经济文书、文学作品等大量世俗文书。 文献中除大量汉文写本经卷外,也有藏文、西夏文、于阗文、梵文、回鹘文、粟特文、突厥文、龟兹文、婆罗谜文、希伯来文等多种古文字写本。 除了文献之外,还有若干铜佛、法器、幡、幢、绢纸画、壁画粉本等物。

然而,王道士对这批5至11世纪文物的价值一无所知。 这些文物却被来自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眼红惦记上。 他们以欺骗、抢夺等诸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严重损伤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于是,一系列强盗来到这里,把这个深藏千年的洞穴打开,直至几乎将里面的东西盗窃殆尽。

1905年10月,俄人奥勃鲁切夫从内蒙古黑城遗址挖掘之后,赶至莫高窟,以五十根硬脂蜡烛为诱饵,换得藏经洞写本两大捆。其中既有几个朝代的中文手稿,也有蒙文、藏文、梵文、突厥文、回鹘文、婆罗谜文手稿。这是藏经洞文书流失于外国人的开始。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巧名布施,以白银一百八十两哄骗王圆箓,获取经卷、印本、古籍二十四箱,佛画、织绣品等五箱。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以白银五百两,获取写本、印本、文书、绢画等六千卷,并首次系统拍摄莫高窟照片数百张。由于伯希和通晓汉文,他获取了藏经洞中学术价值最高的经卷写本和绢本、纸本绘画,目前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到莫高窟,用银五百两,再次从王圆箓手中获取经卷约六百件。斯坦因两次获取藏经洞文物共计万余件。 1914年,俄国奥登堡考察团在莫高窟停驻五个多月,测绘大部分洞窟的平剖面图,临摹绘画数百张,拍摄照片约三千张,还剥走了一些壁画,拿走多身彩塑,带走莫高窟南北区清理发掘出的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加上在敦煌当地收购大批文物和各类绘画、经卷文书二百余件,装满了几大车。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至莫高窟,在藏经洞文书已被瓜分殆尽的情况下,用化学胶水剥取壁画二十余幅,以白银七十两,获取盛唐彩塑一尊。1925年,华尔纳又一次组织考察队至敦煌,因敦煌民众的反对和官方阻止,大规模盗剥壁画的阴谋才告破灭。 百年前最痛心一幕,至今回溯起来仍令人心痛不已。一个巨大的中华文明的宝库竟遭如此毒手,令今人望而垂泪。

如今,敦煌文物保护机构也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如严禁拍照、限制人流、监控石窟内温湿度,以及在石窟外建博物馆,用原样仿造品和数字技术满足游客参观需求等等。 1600多年过去了,莫高窟的阳光依然灿烂辉煌,鸣沙山依然峥嵘突兀,河依然静静流淌,九层楼在阳光的照射下依然熠熠生辉。 莫高窟那些曾经的辉煌,留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思念。 文/图 纳兰小鱼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