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滑铁卢是什么意思】滑铁卢战役,值得一再被阅读

陆鹏荣德翻译家,热爱所有遥远的历史和历史,《经济观察报》被选为2015年年度翻译家。

本报记者 邵剑平 摄

《滑铁卢: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 [英]伯纳德·康沃尔 著 陆大鹏 译 社科文献出版社

■ 本报首席记者 顾学文

1815年6月,法国、英国和普鲁士的三支大军,集结在布鲁塞尔以南一个宁静的峡谷,四天里展开了三场战役,最终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走向。

这就是滑铁卢战役。

堪称当下翻译界“网红”的英德译者陆大鹏,近日翻译出版了伯纳德·康沃尔的首部非虚构作品:《滑铁卢: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

“滑铁卢”是史上受到研究最多、产生著作最多的战役之一,为何还要选择这个题材?

陆大鹏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康沃尔,这位英国版“金庸”,把历史写得比小说还好看。

在年出版量多达四五十万册(套)的当下,本应是基本要求的好看,如今却已经是很高的标准了。

聊读书

好看,非常好看

读书周刊:都说译者是最好的读者,作为《滑铁卢》一书的译者,你会怎么向大家推荐它?

陆大鹏:好看,非常好看。

作者伯纳德·康沃尔是一位居住在美国的英国畅销书作家,他的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的“沙普”系列小说,及其他一些历史小说、战争小说,都非常好看,长期盘踞在畅销书榜单上。这么说吧,他就是英国版的金庸。

读书周刊:人们对滑铁卢战役的了解已经很多了,这会不会影响到这本书对读者的吸引力?

陆大鹏: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能最熟悉的就是雨果在《悲惨世界》里的关于滑铁卢的大段描写,还有《人类群星闪耀时》里有一个章节是专门写滑铁卢的。生活中,如果你考试考砸了,也可能会用“我遭遇了滑铁卢”来自嘲。

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熟悉的陌生人”这句话?人人都知道滑铁卢,但未必人人都知道那些真实、生动的细节。康沃尔的记述非常清晰,而且节奏感极强,让四天里发生的一系列混乱而令人迷惑的战役变得清晰可辨,容易理解和欣赏。

有些战役什么都改变不了;滑铁卢战役却几乎改变了一切。它值得一再被阅读。

读书周刊:所以,关键不是写什么,而是写得怎样。

陆大鹏:对。《滑铁卢》是康沃尔的第一部非虚构作品,书中每句话都有出处,每个数字都不胡来,整本书是有根源、可以深究的。但因为康沃尔是位文笔生动的小说家,所以他把历史材料组合得扣人心弦,读起来就像小说一样,没有一般历史专著的沉重、甚至艰涩。

读书周刊:听起来,你始终把“好看”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这是你选择作品的标准吗?

陆大鹏:也是我读书的标准。

我始终觉得,如果一本书只被学术圈一小群人阅读,没有大量的普通读者,是件很遗憾的事。无论是文学,还是历史叙述,最重要的都是:讲好的故事,把故事讲好。这本应该是为学的基本标准,如今却变成了高不可攀的目标。因为,只有高明的学者才能把故事讲好。

谈历史

喜欢远方和远古

读书周刊:在《滑铁卢》之前,你还翻译了《地中海三部曲》《金雀花王朝》《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书,多为历史和欧洲题材。

陆大鹏:我喜欢一切far away(遥远)和long ago(很久以前)的东西。

读书周刊:为什么?

陆大鹏:和书一样,也是因为历史好看。

耶鲁大学公开课“古希腊史”的主讲人是耶鲁大学名教授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美国古典学界的泰斗。他在第一堂课上提了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古希腊史?有学生说以史为镜。老头摇摇头说:No,because it’s terribly interesting。意思是:非也,非也,不过好玩之至尔。

读书周刊: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历史、对远方感兴趣的?

陆大鹏:这大概和一个人小时候读什么书有关系。我小时候看东周列国志、岳飞、秦琼、薛仁贵、明英烈,后来对西洋历史感兴趣。从小玩电脑游戏都更喜欢《大航海时代》《帝国时代》《文明》《民族的崛起》之类的历史题材,而不是幻想类的。

记得小时候,父母在我卧室的墙上挂了很大的地图,我没事就看地图。父亲跟我玩“找地方”的游戏。比如他让我找布基纳法索,你们都不知道吧?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也会让我找出中国某个很小很小的城市。刚开始,我要在地图上找很久,后来就很快了。

很多偶然因素凑在一起,就让我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

读书周刊:你喜欢怎样的历史学家、怎样的历史书?

陆大鹏:好看的历史书。

《史记》就很好,我前后读了三四年,《刺客列传》《汉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等经典篇章,反复读了好几遍。项羽和刘邦特别像《圣经》里的扫罗和大卫,原本是小伙伴,后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我也读了很多年,文笔非常好。现在很多历史学家批评书中观点,确实,吉本的观点过时了,但我敢打赌,再过100年,吉本的书还会有人读,但那些批评他的历史学家的书却不一定有人读。因为,一本书要能流传下去,文学性非常重要,那种写得像学术论文的书,很难流传。

读书周刊:对历史与远方长久的凝望,是不是有助于你看清当下?

陆大鹏:假如人类真的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如今的世界肯定不是这个样子。历史读得多了,很难逃避一种悲观的迷信,那就是历史是循环往复的。就我自己来说,历史读得再多,真到我自己做选择的时候,未必真能作出明智的选择。

当然,读史并非毫无用处。我们今天去英国,几个小时就到了,在古代则要走好几年。但即使今天的我们有很好的技术条件来扩大视野,思想上却仍然存在着诸多局限,要突破这种限制和障碍,需要进行很大的努力。读史可以帮助一个人打破束缚,上升到更外层的空间。

但总的来说,我反对赋予读书太多的东西,把读书、读史变成一件有压力的事,就失去了本应有的愉悦。

说翻译

断网状态下工作

读书周刊:不到30岁的年纪,却已经有了一张长长的译著名单,大家对你充满好奇。

陆大鹏:好奇到认为我背后有个团队吧(笑)。其实,效率比我高、比我勤奋的大有人在。比如翻译家邓嘉婉,她在很短的时间里翻译了托尔金的《魔戒》《精灵宝钻》等巨著,我非常敬佩。

读书周刊:你的产量也不低,你是如何实现高产的?

陆大鹏:一个原因是我英语比较熟练,对西方文学和历史也比较熟悉,我也只翻译自己熟悉和理解的类型。

第二个原因是,我翻译的书不是学术类专著,而都是通俗易读的,这也加快了翻译的速度。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延长工作的时间,但努力提高工作的效率。不管翻译还是写文章,我都是在断网状态下工作的。如果过程中需要查资料,我会在那个地方做标注,等翻译完、写完后,再接入网络一起查。要是遇到一个问题就查一下,效率会低很多。

所以,我翻译一本书,会非常快地拿出草稿,里面会有不少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而且满篇都有标注。我修改草稿和拿出初稿的用时基本一样多。

另外,我习惯每天都做一点,长时间坚持下来,成果自然就显现了。

读书周刊:除了翻译英文、德文作品,你还能阅读法文作品,你学习外语有什么秘诀?

陆大鹏:把外语当母语来学,不刻意记单词,只是大量地阅读。

这两年我的阅读习惯是这样的:以三个星期为一个周期,第一个星期读中文书,第二个星期读英文书,第三个星期读德文书,然后开始下一个循环。一本书,即使一周内没有读完,也先放一放,开始下一个语种的阅读。

其他译著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英]罗杰·克劳利 著

围绕着君士坦丁堡的一场被赋予了神圣意义的攻防战。

《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

[英] 罗杰·克劳利 著

16世纪,基督教军队与穆斯林军队为争夺

地中海而战。

《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合译)

[英] 罗杰·克劳利 著

一部威尼斯共和国简史。

《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美]斯科特·安德森 著

阿拉伯起义和争夺中东的秘密较量。

《金雀花王朝:缔造英格兰的武士国王与王后们》

[英]琼斯 著

充满着骑士、圣殿武士和黑死病的百年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

[美]唐纳德·卡根 著

一段关于算计失误、狂傲、过度战略扩张的历史。

《你就这样失去了她》

[美]朱诺·迪亚斯 著

以激情之笔书写爱的毁灭与拯救。

(除《你就这样失去了她》为译林出版社外,其他均为社科文献出版社)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