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关于牛的吉祥话】带“牛”的词全都高大上

新年快到了,“牛”的味道越来越浓。“牛”元素在大街小巷尽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牛是勤劳、踏实、恭顺、质朴、开拓、奉献的代表。牛,这个集精神与寓意为一体的祥瑞形象,广受大众青睐。我们用一期特刊好好地“吹吹牛”,不仅十分契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更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共鸣。

中华大地春盎然,神州无恙入牛年。

如果要在十二生肖中选一个“口碑”最好的动物,相信不少人都会把自己这一票投给“牛”。借牛说吉祥话,脑海里最先蹦出来的就是“牛”转乾坤、牛气冲天;用牛提炼意象,大多是憨厚、忠诚、坚韧等承载着优秀品质的好词;而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牛与人类文明关系极为密切……在牛年到来之际,本报邀请了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东,来解读“牛文化”里藏着的那些事儿。

牛的典故成语都是厚重文化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们就开始驯化牛,由此判断,有关牛的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少于7000年。而关于牛的典故和成语,数不胜数。李东拿“庖丁解牛”来举例,“这个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其衍生出的更多的成语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单一个庖丁解牛的典故,就衍生出了八个成语,像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其实都是由庖丁解牛的故事来的。庖丁解牛的典故出自《庄子·养生主》,衍生的成语除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剩下还有几个不太常用的,比如目无全牛、官止神行、批郤导窾、新发于硎、善刀而藏等。”

《庄子·养生主》中关于庖丁解牛的过程有这样一段: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说的是庖丁解牛时很小心,牛身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是很难下手的,这时他高度警惕,精力集中、目光专注,动作慢而又慢,动刀轻而又轻……最后就是说他解好牛后的状态,提着刀站在那里,环顾四周,为自己的高超技艺心满意足、从容自得。后来踌躇满志就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李东简单科普了一些与牛相关的成语: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事的人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牛衣对泣形容贫穷时夫妻同度艰难;牛溲马勃表示虽不值钱却不无作用之物;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牛骥同皂比喻优才与庸人混杂;还有一牛九锁、九牛一毛、九牛二虎之力、土牛木马、泥牛入海、童牛角马、椎牛飨士、搏牛之虻、汗牛充栋、问牛知马、老牛舐犊、执牛耳者、如牛负重、吴牛喘月、初生牛犊不怕虎、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气冲斗牛、归马放牛、鸡尸牛从、鸡口牛后、多如牛毛等。

几乎每一个“牛成语”背后都有故事,牛郎织女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吴牛喘月出自南朝宋《世说新语·言语》;犀牛望月出自战国《关尹子·五鉴》等,这些词汇不仅在民族语言中被频繁使用,并且在千百年衍生出丰富多元的文化创造,今天在博物馆里也有大量的文物传世。

牛的现代词汇都是溢美之词

除了成语,在当代的一些日常用语中,也有不少牛的身影。而这些词语原本的意思和如今的用意,已经有了不小的差别。比如“执牛耳”,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很多人只了解其在一些竞技比赛中被用作“第一名”的意思来使用,但却不知道这个含义从何而来?执牛耳到底和第一名有什么关系呢?

李东解释说,典故和成语的演变都是很复杂的,关于执牛耳也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般来说,最早执牛耳有“主持诸侯会盟的人”的意思,后来慢慢演变成了领导者、第一名的用意。

在古代,天子为了团结诸侯,会举行会盟,在会盟中会取牛血、牛耳,也就是有歃血为盟的意思。“执牛耳”的人可以说就是主持人,按理来说,可以做主持人的都是有一定身份或者德高望重的人,慢慢演变后,“执牛耳”就有了在某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的含义了。

除此之外,像“孺子牛”这样的词,最开始的出处和现代人对其的解释认知,也有不少差别。“孺子牛是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一个故事,就是说齐景公非常疼爱他的一个儿子,一次和儿子玩耍时,为了逗孩子开心,不惜口衔绳子,让儿子牵着走,结果孩子不小心跌倒,还把他牙拉折了。后来他的大臣形容起这件事,就用了‘孺子牛’这一形容,所以这个词最早出现的意思就是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

不过在现代人的认知中,“孺子牛”多用来比如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李东解释,这是因为现在大众了解“孺子牛”这个词,是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他在《自嘲》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考试也经常会出现。在这部作品中,孺子牛就是现在大家理解的意思。这也可以见得鲁迅先生的文学功力和影响力。

牛的

诗词

作为十二生肖中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牛不仅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也经常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千百年来,当文人墨客们通过诗歌咏叹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关系,抒发他们对世间万物的感触时,“牛”的出镜次数可真不算少。

包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内,很多关于牛的诗词都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至今仍是文学爱好者们最爱引用的金句名言。

李东也解读了在一些经典诗词中的“牛”。他讲到,鲁迅先生笔下的牛,无疑是寄托了一种正面意蕴,也代表了多数国人对牛之形象的理解。和鲁迅一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也喜爱以牛咏情,多次将其写进了作品中。

在《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中的《耕牛》中,王安石写道: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睆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如此感情充沛的诗句,既是在赞美耕牛任劳任怨、俯首苦干的奉献精神,也暗合了王安石个人的从政经历。

宋代名臣、民族英雄李纲也曾以牛为题,投射个人心声于其中,留下了传诵至今的千古佳作《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整首诗以耕牛的视角发声,它辛勤耕耘千亩良田,换来的粮食装满粮仓,此时这头牛早已精疲力尽,浑身是伤。但为了让众生都能吃饱,老牛宁可病倒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惜。

写下这首诗时,李纲正在仕途上经历重大波折,他以牛自喻,表达了他为国为民任劳任怨、甘于牺牲的精神,这首诗也被后人视为“以手写心”的优秀代表。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高启曾长期定居乡间,写过不少描写农民劳动生活的诗歌,其中一首《牧牛词》流传较广。“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这是一首仿乐府诗,寥寥数笔便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极为生动的场景:两个牧童拿着短笛和长鞭,在山岗间骑牛追逐嬉戏,他们一会儿骑在牛背上唱歌,一会儿倚在牛身边玩耍,晚上则与牛共卧。

会写牛的不光是古人,在前几年的中小学生语文试卷中,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名作《老黄牛》曾多次入题。“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诗歌的最后两句藏着多个考点,聪明的你,能准确地理解这首诗吗?

(责任编辑:陈晓岚)

来源: 辽沈晚报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