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聪明节为什么是清明节】清明节与寒食节由来的故事感人至深!值得大家看看!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制造节日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祭祖对于中国来说,是无比神圣和隆重的,它不仅表达对先祖的缅怀之情,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和报答先祖的庇护和保佑。

对于清明节,大家十分熟悉,但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由来呢?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也有许多版本,本文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其中一个版本。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献公之子重耳因惧怕后妈骊姬对其下手,为了活命不得不开启了逃亡之路,跟随重耳一同逃亡的还有他的随臣。逃亡中的生活自是苦不堪言,运气好一点,途径村落还能讨一口饭吃;运气差一点,只能忍饥挨饿继续逃亡。

有一次,重耳等人逃亡到了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的他们四处觅食。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找一份吃的又谈何容易。重耳因从小锦衣玉食,体力方面大不如他人,已经饿得站不起来,可随臣们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任何吃的,这可急坏了所有人。

众人苦思冥想之时,有一个人悄悄地走到了一处僻静处,取出随身携带的刀具,鼓起一口气,挥刀而下。一块血淋淋的鲜肉从大腿上分离出来,又叫来他人将割下来的肉煮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喝下去。

重耳喝完这碗肉汤后,渐渐恢复了一点精神。清醒后的他也知道自己喝的汤是怎么来的,一时间,重耳被感动的落下泪来。而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介子推,或许他的名字很多人不知道,但他所做的事,却被后世儒家奉为"忠君之典范"。

19年的逃亡生涯,,却也换来了一生的权力巅峰,在得到秦国的支持下,最终回到了晋国,做起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即位后的重耳并未忘记那些伴他流亡的功臣,纷纷获得了封赏,但此时的重耳却独独将割肉奉君的介子推给遗忘了。

许多大臣也为介子推打抱不平,劝介子推去面君求赏。面对这些人的“好意”,介子推却十分鄙视他们讨赏的行为,最后选择带着自己的老母,悄无声息的到绵山隐居。晋文公(重耳)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十分羞愧,决定亲自带人请介子推出山。

然而,介子推所居住的绵山,山高地险,树木茂密,在这里想要找到两个人,谈何容易。晋文公正一筹莫展时,有人献策用火计将介子推逼出山来,晋文公欣然答应。

晋文公在山外苦苦等待,却始终未见介子推出来。等到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老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此时的他,就那样背着自己的老母一动不动。人们走上一看,得知他已经死了后,晋文公得知恸哭。

之后,人们在装殓时,却发现在老柳树下有一块布,布上写了一句话:“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看到这句话后,更是羞愧,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位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再次来到此处时,发现当时已死的老柳树又死而复生,晋文公认为这是介子推显灵,于是将这颗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位清明节。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天……

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这个节日是唯一以饮食命名且流传了二千多年时间!

寒食节这天,不动烟火,仅吃冷食或干粮……为的是纪念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国外避祸流落十九年,这漫长且看不到希望的十九年里,大臣介子推不离不弃,忠心耿耿地守护在他身边,直到重耳重新获得政权且励精图治,成了一代名君——晋文公!

介子推在重耳成功获取政权成为君王之后,聪明的他深知伴君如伴虎,并害怕"狡兔死,猎狗烹"的定律,主动拒封,携老母隐居绵山。。。从此,醉情于这山中之寂静和淡然……

本来以为就这样可以幸福安宁地将老母颐养天年,送老归山!报母亲的生养大恩了……谁知,晋文公在某日忽然忆起介子推的好,立刻派人去召介子推,谁知他不竟肯出山,晋文公想用烧山的激将法逼他出来,于是三面烧山三日,火熄之后仍不见介子推母子!遍寻,于山上的枯柳树边发现介子推母子抱树而死……枯柳树洞里有一团衣襟,是介子推用血写就——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诗一看,双目流泪,感叹:"卿将死,仍将国政记挂……壮哉!悲哉,痛哉”!说完,他将这段烧焦的柳木带回了宫并将它做成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晋文公回宫后,下令全国在介子推烧死的这一天,不动烟火,吃干粮或冷食……并且自己带头做起,以示对介子推的惋惜,哀悼!这一天,后来被叫做寒食节……

第二年的寒食节,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祭奠介子排,行至坟前,只见枯柳树复活,生机勃勃,迎风招展……他不由感慨万分,将柳树折枝并盘圈戴在头上!他还将寒食节的第二天封为"清明节″!并将柳树赐封为清明柳……

你知道其他的传说吗?欢迎讨论!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