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年的来历和传说】这些节日的历史,你知道吗?快来拓宽你的视野

我们每年都有不同的节日,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节日的由来,我们来看看每个节日的内涵。

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则叫除夕。

在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这叫守岁,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守岁》,有诗句: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北京的除夕更是忙碌祭祖,整个北京城都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这叫踩岁,取长命百岁之意。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各家的饺子也随着新年的钟声下锅了,人们尽情地畅饮。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叫“过年日”。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桌上摆满了菜肴,桌下放着火盆,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增添福寿,不能早睡,做的越久,长辈得福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据说腊月快结束时,人们杀猪祭祀,向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春节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

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吃团圆饭,还要给儿童压岁钱。等到初二,初三就开始走亲戚,去看朋友,并且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元旦

公历1月1日为元旦,在我国元旦被列入了法定假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和我国一样采用公元纪年法,但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纬度、经度位置不同,因此各国庆祝元旦的时间也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二月二

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到了这一节气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到了这一天,蛰伏了一个冬天的龙,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也要开始行动了,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

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古人以为地球是不动的,而是太阳在运动,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28个等分,形成28个区间,称为28宿,宿表示居住,这里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把这28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七个宿对,这28宿都给他们起了名字,在东方的七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七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

其中角宿象征龙的头角,亢宿是龙的境,氐宿是龙的胸,房宿是龙的腹,心宿是龙的心,尾宿、箕宿是龙的尾巴。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他们,至二月初黄昏来临时,象征龙的头角的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二月二这一天,普通人家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儿,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就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龙子,吃馄饨叫龙眼。

清明节

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固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它逐渐与在它之前的寒食节融为一体,变成了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按照旧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祭祖扫墓,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于是便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唐]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黄庭坚的《清明》:

[宋]高翥[zhù]的《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的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抱石自投汨罗江的传说流传最广,当天的主要活动有女儿回娘家,艾草游百病、配香囊、晒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吃咸蛋、粽子等。

其中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2006年端午节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七夕节

七夕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天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又称为中国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北宋的大哥哥秦观有诗《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秋节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农历七、八、九三个月,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这个夜晚浩月当空,民间多在这个夜晚,合家团聚,所以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了我国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如赏月、拜月、吃月饼等。

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唐代: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重阳节

我国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就提到过九九重阳,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有了饮酒赏菊的习惯,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头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在这一天,老人们多会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记者节

每年的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记者节、护士节,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记者节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但是因当时没有确定记者节的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1999年,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2000年,国家正式批复,同意把11月8日中国记协成立日确定为记者节。

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在1931年,当时,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预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

1984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刊出了一篇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这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在1985年9月10日的第一个教师节当日,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五四青年节

1918年11月11日,延续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澳等国的失败而告终,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21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的开始了。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了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

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为了使青年继承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八一建军节

每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它起源于1927年由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三千余人,缴获枪支五千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委员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国庆节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至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

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儿童节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它是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大多数国家定为每年的6月1日。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因此,如何提供给儿童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乃是世界各国致力的目标。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自此次大会后,一方面借以鼓舞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为了引起社会重视和爱护,各国政府都先后确定儿童节。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目前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1990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妇女节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节、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他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作为国内的妇女节,1910年德国社会学家蔡特金建议,为了纪念美国服装工人的罢工,应设定一天作为国际妇女节,该建议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社会学家会议接受,但是并未定出具体日期。

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2月23日罢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物短缺,这天依据俄国使用的儒略历是当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折合成欧洲广泛使用的格里高历是3月8日。

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三八节纪念大会,1949年,我国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3月8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举行各种仪式的纪念庆祝活动。1977年12月,联合国采纳了一项决议,声明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和平日在一年的某一天,服从各成员国的历史和传统,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且从1975年开始。

五一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是全世界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纪念,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000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6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我国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当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当天,全国放假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场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喜欢的请关注、转发!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