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变脸原理】“变脸”只需一秒,但他们为此花了15年

昨天你的朋友圈

画面是被这张照片涂上的吗?

这是6年来微信起始页第一次发生变化。起始页背景的地球照片从非洲大陆上空的视角变成了我们祖国的上空。

(戳→刚刚,微信这张图换了!换中国的!)

惊讶于这个变化的你,知不知道微信“变脸”的背后,有着科研人员15年的坚持与付出。

微信更换启动页面地球摄影作品

微信用户对于这个启动页面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这张图片选用的素材是一幅名为“蓝色弹珠”的地球摄影作品,它是美国宇航局(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显示的是非洲大陆。

9月25日17时至28日17时,微信启动页面的背景将一直使用最牛“地球摄影师”——“风云四号”的作品。

微信团队透露称:“非洲大陆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我们将非洲上空的云图作为启动页的背景图,也希望将‘起源’之意赋予启动页面。而此次展示‘风云四号’拍摄画面,也是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旨在向亿万微信用户展示我国大好河山风貌,也是为了庆祝我国‘风云四号’所取得的科技成果。”

我国气象卫星开启领跑时代

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是我国气象卫星从跟跑、并跑转向领跑的实现者和见证者。它搭载了全球首个大气垂直探测仪,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单星上同时搭载了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以一颗卫星实现了两颗卫星的功能,是我国气象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

风云四号拍摄的“地球24小时”画面

和上一代相比,“风云四号”观测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了1倍,空间分辨率提高了6倍,大气温度和湿度观测能力提高了上千倍,整星观测数据量提高了160倍,观测产品数量提高了3倍。

四十多年来,风云卫星经过成功地升级换代,成为了民用遥感卫星当中应用最广、效益发挥最好的卫星。风云卫星作为全球对地观测气象卫星的重要成员之一,观测数据也面向全球开放、实时共享。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八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形成了多星在轨组网观测统筹运行互为备份的业务格局。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和应急气象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风云气象卫星投入产出比达1:40,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应用范围最广效益发挥最好的卫星。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四号”地面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陆风表示: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非常多,有71%的灾害跟气象相关。以台风举例,有了风云卫星,跟中国相关的台风没有一个遗漏,我们得到了准确的台风的位置、观测和预报,我就能知道什么时候台风在什么地点登陆,风有多大,就知道人员要不要疏散,要不要做一些补救措施。

“风云四号”与天气预报

昨天,风云四号A星在轨正式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但实际上在轨测试期间,中国气象局就已经将“风云四号”获取的观测资料投入了试验应用,先后对暴雨、沙尘、台风等开展了检测预报。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实现了更新换代,对于保证我国静止气象观测业务的连续、可靠和稳定运行,提高我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风云四号A星在轨测试期间,正值季节转换,天气形势复杂,沙尘、强对流、灾害性天气轮番登场,地面的应用系统,利用卫星获取的观测资料可以实时地形成专业的服务产品,并投入了试验应用。应用的结果显示,我国风云四号卫星搭载的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仪,不管是沙尘细节纹理还是台风内部中小尺度的云系结构都更加清晰,都能够一览无遗。

中国气象局卫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建民表示:“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风云的静止卫星系列从自旋卫星走向三轴稳定卫星的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台阶非常大,图像的分辨率、信噪比,它的通道数大大增加,观测质量显著提高。风云四号现在是数据标定基本上都做对了。现在在做产品,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提高风云卫星产品的精度,给预报员一个参考,使得数值预报模式做得更准。

“风云四号”卫星将大幅度提高我国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监测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并广泛应用于气象、水利、农业、林业、环境、能源、航空和海洋等领域,特别是在服务我国军民融合战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还想抱怨天气预报不准?它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

它的背后是中国科学家不放弃的持续努力

2016年12月11日,搭载“风云四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资料照片)

1997年“风云二号”卫星刚上天,下一代风云卫星就已开始规划。“风云四号”2001年开始预研,整个研制花了15年的时间,过程非常艰辛。中科院院士匡定波提出,应该发展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这种利用傅立叶变换原理的探测仪,可以为大气做“超级CT”——把大气从地面开始“切片”,将100公里大气切成上千层,测出每一层的温度、湿度等数值,为灾害性天气监视和大气化学成分探测服务。

这是遥感领域红外光谱技术的一场革命。早先,美国、欧洲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到2006年,由于技术难度过大、所需经费太多,美国放弃了,欧洲也大幅调整了计划。但中国科学家们没有放弃。2016年年底,卫星终于发射升空。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团队送正样产品出所

如今,当中国的探测仪开始提供全球独家的数据时,美国的研发队伍尚未重新聚集,欧洲的仪器还要等到2022年才能发射升空。

“当别人放弃时,我们坚持;做成功了,就领先世界。”科学家华建文说,过去中国向国外卫星要数据,现在是国际气象界迫切需要中国的卫星数据了。

大家都在看↓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