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锈病的病菌主要危害果树的浅绿色部分(如嫩叶、叶柄、幼果、新梢等)。
幼叶受害,在叶片正面产生橘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橙黄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至红色微凸的小粒点,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几十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发严重时,病叶干枯,早期脱落。幼果受害,初期症状与叶片相似,后期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发病严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叶柄、果柄受害,病部橙黄色,病斑上也可长出性子器和锈子器。梨树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发病条件:
㈠转主寄主 梨树锈病发生的轻重与梨树周围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和距离有关。尤其与1.5~3.5Km范围内的柏科植物的数量关系最大。
㈡寄主抗病性 梨品种间抗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梨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和西洋杂交品种抗病。梨树锈病主要发生在4~5月份,且以初花后的1个月内,易受侵染。
㈢气候条件 梨树开始萌芽展叶,病原菌的冬孢子角成熟。幼叶期,叶片易感病。这一时期的降水次数和每次降雨持续时间决定了当年病害发生程度。此外,担孢子散发期的风力和风向也影响病害发生。
病害控制:
控制初侵染来源,防止担孢子侵染叶、果是防治锈病的根本途径。
①清除转主寄主 新建果园应远离松柏、龙柏等柏科植物多的风景绿化区,果园与转主寄主间的距离不能少于5Km。在不必要栽植桧柏、龙柏及欧洲刺柏的地区,彻底砍除果园周围5Km以内的桧柏等转主寄主。
②铲除越冬菌源 在不能彻底砍除桧柏等转主寄主的风景绿化区,需要在春雨前修建桧柏等,剪除冬孢子角,也可以在梨树萌芽前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喷药1~2次,以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较好的药剂有0.5波美度石硫合剂、1:1~2:100~160的波尔多液等。
③药剂防治 梨树初花后第1次、2次降雨是梨锈病的主要侵染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根据降雨期间的平均气温和降雨持续时间预测担孢子有无侵染。当预测到担孢子侵染后,在孢子侵染后的5d内施用内吸性杀菌剂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长,阻止发病。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醚菌酯、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三唑酮等。也可根据天气预报,在降雨来临之前喷施上述药剂或者广谱性的保护剂。为了防止病菌侵染桧柏等转主寄主,避免病菌越冬,在6~7月份喷药1~2次,以保护转主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