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甲申年是哪一年】明代甲申年大同兵乱

作者:吴天裕

明朝嘉靖三年,也是农历嘉信年。

这一年,对于大同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年七月,大同军户哗乱。从祸端首起,到次年三月平息,骚乱长达八个月之久。外患之外,又加内乱,大同军民苦不堪言。

甲申大同兵乱,是由大同镇城以北的水口、宣宁等五堡修筑和屯兵的处置不当所引起的。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喜欢玩战争游戏的正德皇帝驾崩。嘉靖皇帝继位后,明朝北疆再次吃紧。从正德驾崩的当年起,明廷就边报不断。是年十一月,“虏犯大同中路,总兵官杭雄等督兵拒之。”嘉靖元年(1522)十二月,“虏寇山西,掠偏头关外。”嘉靖二年正月,“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总兵官杭雄与战,却之。”嘉靖二年(1523)三月,“虏大举寇大同,总兵官杭雄不能御。”

为了加强大同镇的防守,嘉靖元年(1522)七月二十五日,直隶巡按御史张钦上疏:“大同镇城迤北百余里,俱平原空阔,故有宣宁、水口、黑山三堡所,宜修葺增兵,设将分守其地。”兵部覆议:“请行提督侍郎同镇巡官查勘具奏。”得到嘉靖帝批准。嘉靖二年(1523)九月八日,巡抚大同都御史张文锦再次上疏:“大同北无亭障,又长城岁久浸坏,虏入即至城下。”请求在大同镇城以北九十里处修葺三堡,并增筑两堡,作为大同镇城的藩篱,得到明廷的批准。第二年七月,修葺和增筑的水口、宣宁、黑山、柳沟、桦沟五堡告成。张文锦便试图迁徙大同镇兵卒屯驻,以每堡屯驻五百户,共需迁徙镇城军户二千五百余户驻扎。新筑的五堡紧邻边外,镇兵恐惧,私下里互相说:“离城下二十里,都苦于虏寇的抄掠,没有安静的日子。现在,五堡孤悬百里,敌至谁来相互救援者?”不肯前去,请求另行招募新兵,文锦不允许。镇兵又请求只让兵卒驻扎,不带家口,文锦仍然不允许。迁徙的军令下达后,镇兵迟迟不肯行动。张文锦严令镇兵前往,参将贾鉴杖责队长,并扬言抗命不去者,每人杖打四十军棍,引发众怒。骁兵郭鉴、柳忠等纠集众军士,乘夜将贾鉴营帐围住,将其杀死,尸体分裂。乱兵呼拥着出逃,占据焦山墩。

张文锦考虑到焦山墩接近边地,乱兵一旦与边外虏寇勾结,将会成为大患。便派遣副总兵时陈、游击叶宗招抚回镇,并趁夜捕获把总指挥关山,“下狱究所由”。得到消息,已经解散的乱兵们连夜联络聚集。第二天天亮,乱兵们蜂拥至大同府门前,放火烧毁大同府门,并闯入大同行都司,打开监狱劫持囚犯。又将都察院围住,焚毁都察院门。巡抚张文锦仓猝间越墙躲入明宗室博野王府。乱兵们便将王府围了起来,向府内喊话:“巡抚不出来,我们就将王宫一起烧毁。”博野王害怕,交出张文锦。可怜张文锦,一出王府大门,就被乱兵打死,尸体遭分裂。接着,乱兵们打开武器库,抢夺兵器甲胄等武装起来,将城门封堵起来。又将镇守、总兵公署等焚毁。镇守太监王鄞、总兵江桓仓惶出逃,幸免于难。乱兵们从狱中请出已经革职的前任总兵官朱振,逼他做头目。朱振见推辞不掉,便对他们说:“我必须和你们约定三条:不能侵犯明宗室,不能抢掠仓库,不能纵火杀人。如果能依我就可以;不依,杀了我也不干。”乱兵们一起说:“唯命。”

八月初一,消息传到明廷。廷议后,嘉靖皇帝在“咎文锦抚驭失宜,贾鉴督工严刻,激众致变”的同时,采取了三项应对措施:一是“命兵部左侍郎李昆宣敕赦之”,以防事态进一步扩大;二是鉴于原巡抚张文锦已遇难,原镇守太监王鄞、总兵江桓等已逃离大同,“改宣府都御史李铎巡抚大同,命太监武忠代镇守,升都指挥桂勇署都督佥事代总兵,各趣令速往”;三是“令宣府镇巡官饬备观变,山西、保定镇巡官固守关隘,团营内外官选锋听征,计部预备粮草,俱以密敕行事。”此后,桂勇又建议,将张文锦所奏请的聚乐、高山两处士卒也撤回,以安抚军心。

李铎因母亲去世,没有就任大同巡抚。八月二十一日,明廷改升山西按察司蔡天祐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地方。二十九日,明廷又下诏免除原大同总兵官朱振罪,以期配合解决大同军乱。

其后,兵部左侍郎李昆到达大同,草草地向乱军宣读明廷的敕免诏书后,就急着赶回了京城。九月,巡抚蔡天佑临危受命,到任大同,与镇守太监武忠、总兵官桂勇、副总兵朱振等召集乱卒,宣谕朝廷恩威、安集良善。通过反复开谕,人心稍定,暂时解散。

但大同乱兵已成惊弓之鸟,惊疑不定,稍有动静便“人心汹汹”。其中,也有一些乱兵趁机抢掠、奸盗,形势十分混乱。十月,甘肃地方告急。明廷从京城派兵前去抗御,大军途经大同,乱兵以为明廷派兵前来征剿,群情再次亢奋,呼哨着把守大同四门,鼓噪闹事。十一月十一日,乱兵杀知县王文昌,纵火烧县衙,延及居民百余家。并将代王府围住,逼请代王向明廷求赦令。代王恐惧,携带二子连夜逃到了宣府避难。

在解决大同兵乱的问题上,明廷官员持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派大军征剿,“讨逆除凶,以正国法。”以在京的兵部成员为主。因为,此前在嘉靖元年,已经有甘肃五卫军卒大乱,杀死巡抚都御史许铭并焚其尸。他们认为在处理甘肃兵卒哗变的问题上,朝廷过于宽宥,才导致大同兵卒今日的效尤。一种意见主张以安抚为主,以巡按直隶御史王官和巡抚都御史蔡天祐等为主。他们身处大同现场,对问题看得更清楚些。他们认为:“乱卒方嚣,大兵压境,是驱之叛也。”“在外者劳师费财,在内者受惨被祸。”同时,真正猖乱的,不过是少数几人,大多数是被胁迫。也是朝廷用人不当,“以致激成祸变”。

嘉靖皇帝在事变之初,主张以安抚为主。但由于事变迟迟得不到解决,便于十一月十九日,令兵部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兵部认为:对大同军乱之事,以前过分姑息,有些失策,不能正国法。“以故悍卒愈骄,屡行称乱。今若又专为抚处,则声威损于九边,纪纲难以复振。”奏请皇上特遣大臣总督宣、大军务,以制其变。嘉靖帝表示同意,令“诏胡瓒兼左佥都御史,总制宣、大军务,鲁纲充总兵官,调兵次大同近地,相机抚剿。”

令下,胡瓒、鲁纲兵至阳和,城中乱兵恐惧加剧。巡抚蔡天佑一面“以贼居中,党与纠结,蹂躏良善,且凭坚,兵难卒下”,“上疏力陈其不可。”一面安抚兵民:“兵来惟诛首恶,胁从不问也,汝辈勿助恶即良民无事矣。”。胡瓒驻兵阳和,传檄密令桂勇督城中兵卒设计擒获首恶。并定下赏格:“擒缚首恶的,赏银五百两,升受三级。擒缚助恶的,赏银二百两,升授二级。胁从无罪的,事毕也各赏三两。”在重兵压境之下,乱军开始恐慌,许多人以求自保,内部出现分裂。十一月十五日,郭鉴、柳忠等十一名乱卒首领被擒,斩首后将首级装入匣内,送交胡瓒。胡瓒大喜,请班师回京。

不料,两天后又生变故。郭鉴的父亲郭疤子纠结胡雄、黄臣、徐毡儿等倡乱报复,夜围桂勇府第,大肆抢掠,杀桂勇家口十余人,并劫持桂勇至叶宗总兵府。得到消息后,巡抚蔡天佑立即与太监武忠前去处置。经过反复譬晓,众乱兵稍稍安定下来,桂勇得救。在天佑的劝说下,乱兵转而害怕起来,请求天佑奏请明廷停止进剿。天佑说:“你们作孽至此,现在如果能擒获首恶,我亲自为你们转达,大军可以停止进剿。”乱卒反戈,将徐毡儿等首恶四人擒获,送交天佑。郭疤子等见事态不妙,趁乱逃出城外。

郭疤子复仇的消息传到阳和,胡瓒上言:“乱军乍顺乍叛,反覆不常,必天兵临境,督本城将领设法擒薙,乃可底定。”嘉靖皇帝震怒:“大同军士叛逆已屡有敕旨,擒斩首恶,赦其胁从,乃复肆凶悖,自取诛灭。”诏令桂勇回京,以朱振代替桂勇出任大同镇总兵官,并督令胡瓒即刻进剿。胡瓒即欲提兵而西。为避免覆巢之下,玉石俱焚,天佑将擒获的首恶四人斩首,将首级装于匣内送交胡瓒,请求胡瓒暂缓进剿。并上疏明廷:“首恶已诛,其余仅剩党,容易处置”。疏上明廷,嘉靖皇帝觉得有理,命胡瓒班师回京。

嘉靖四年(1525)二月,蔡天佑晓谕镇城兵民各安所业,将劫取的军器等一律上缴,局势基本稳定了下来。不料,郭疤子、胡雄等潜入城内,通过威胁利诱,重新纠集起数十人,趁夜纵火烧毁总兵朱振府第。第二天,天佑再次召集众兵卒训谕:朝廷班师回京,是不屠城之意,如果再执迷不悟,将是咎由自取。大家说:“夜里倡乱行凶者,我们都知道,请将四门关闭,挨家挨户搜索。”在兵卒们的协助指认下,郭疤子、胡雄等四十人很快被捕获,人人称快。三月,胡雄、郭疤子等四人被处凌迟,其余人犯问斩。至此,大同兵乱告于平息。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