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朱瞻基为什么英年早逝】大明风华: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对他而言是幸事

《大明风华》已更新为42次(DVD版本)。这段时间对观众们很高兴的“股价来吧”

对于《大明风华》这部剧,我一直认为它是一部带有浓厚演绎色彩的史诗剧,观感上类似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溜儿看下来,接地气、长见识。

它不同于《大明王朝1566》那样的巍峨正史,也不同于《铁齿铜牙纪晓岚》那样的纯粹戏说,而是从正史脉络里抽离出一份假想,还原一组血肉分明的明朝帝王群像。

编剧笔下的故事是足够吸引人的,演员在表演层面也完成的非常出色,也正因如此,观众才会被“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风骨折服,被“朱家五子”的搞笑日常逗到合不拢嘴。

事实上,《大明风华》中“朱家五子”个个都值得拉出来单独一说,朱棣(王学圻饰)的野望,朱高炽(梁冠华饰)的仁孝,朱高煦(俞灏明饰)的布局,朱高燧(栾元晖饰)的精明,以及朱瞻基(朱亚文饰)的早逝,每个人的故事和心理都值得反复推敲。

今天,我们不妨先聊聊文武双全的朱瞻基为何“英年早逝”。

朱瞻基的人物弧光,相对于整部剧的其他角色而言,或许是最为复杂的一个。朱瞻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从纨绔到帝王的成长过程,而这其中所经历的故事,每一件都足够惊心动魄,每一桩都足够摧毁一个正常人。

从编剧细枝末节的伏笔来看,朱瞻基一开始就不算是一个精神正常地孩子,他对孙若薇表现出的那份控制欲,与其说是一种爱,不如说是因为孙若薇身上有一种他必需地精神慰藉。

他和孙若薇地接触,就是不正常的,明知对方是靖难遗孤怀揣着大的阴谋,他却仍形似与玩火一般和孙若薇斗智斗勇,最后甚至将孙若薇关进天字一号大狱,让其受尽精神和肉体折磨。

然而,很快我们就能知道,将孙若薇关进大狱,朱瞻基的初衷或许并非歹意,而是一种类似于“向喜欢的小朋友分享宝贝”的过程。

在孙若薇挡箭濒死之际,朱瞻基有一段内心独白很重要,在那段独白里,对于朱瞻基来说,天牢不是可怕的地方,而是他难能可贵地得以清空一切防备和心思地清净之地,“天牢”就是朱瞻基“宝贝”。

朱瞻基看似在囚禁孙若薇,却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间向这个奇特地女子,交付了内心最柔软的秘密,尽管这份交心显得那般折磨。

朱瞻基喜欢上孙若薇的过程在剧情的体现上是很不顺遂甚至谈得上突兀的,实在很难想象,一个深受皇帝喜爱的孙子,明明白白多年以后会继承皇位的太孙,会去喜欢一个图谋造反,计划着杀死他皇帝爷爷的反贼。

然而,我们细究朱瞻基的成长历程,或许就能找到缘由了。

朱瞻基是从小就被朱棣带在身边培养的孙子,靖难之役时朱棣更是亲自将他按在椅子上亲眼见证建文臣子被屠杀的场景,朱瞻基从童年起,就已经失去了掌控自己生命的资格。

从某种层面来说,朱棣是多疑的,阴翳的,也是缺失的,建文皇帝的削藩政策逼他造了反,他夺得了帝位,却也永远活在了丧失名誉的大恐惧之中。

朱棣修永乐大典,扩张疆土,兢兢业业治国数十年,文治武功都要看齐唐宗宋祖,也不过是为了后人在史书上记他一笔“千古之帝”,以此来抵消他造反“夺了侄子的帝位”这一人生污点。

也正因如此,朱棣在教育朱瞻基的时候,难免赋予了他太多属于“朱棣”的理想,朱棣积威越深,身边人对他的恐怖就愈大,即使是拥兵自重、无法无天的汉王,面对老头子也得怂成一团,何况是毫无羽翼的太孙朱瞻基?

所以在这等环境下成长起来得朱瞻基,性格上是有缺陷的,心理上是有些扭曲的,一如从小在宫闱长大的胡善祥,都不算是正常的人物。

然而孙若薇不同,尽管身负靖难之仇,但孙若薇活得足够通透,心思和行为也足够坦荡,这是不同于皇家宫闱的一份气质,正是这份气质,让太孙朱瞻基难以自拔。

朱瞻基的微微畸形的人生,在遇到孙若薇后,有了不同的色彩。所以我们会看到,孙若薇在之后的好些关键剧情里,充当着朱瞻基的“救赎之光”。

比如朱瞻基被朱棣带着打仗,后方的老爹太子爷重病难以支撑,一年多的时间里,完全就是孙若薇在帮忙太子处理兵报奏折,从而稳定朱棣征战塞外的军心。

比如朱瞻基被贬南京读书,在他自己看来已经是引颈等死的时候,是孙若薇带着徐斌出现在他面前,一番合众连横的操作之后,成功稳定了南方七省的局面,为后来不战而屈汉王之兵埋下了伏笔。

再比如,对于胡善祥和汉王的步步紧逼(朱瞻基当然是知道胡善祥和汉王关系的),朱瞻基心力交瘁毫无办法,也是孙若薇出谋划策让他宠幸胡善祥,制造“帝后亲密无间”的假象来稳定局面。

再如最新剧情中,汉王自认杀了朱瞻基的老爹仁宗后朱瞻基疯狂之下痛下杀心,一朝之间名誉尽毁,前期布局下来的“仁德”随着“弑叔”而分崩离析,重重打击之下,朱瞻基已形如疯魔,此时又是孙若薇冒死进入祖祠劝说… …

所以对于朱瞻基而言,孙若薇才算得上是他真正的“心头宝”。如若没有孙若薇的扶持,或许在更早些的时候,朱瞻基就已经因为种种缘由早逝了。

这种种缘由之一,便有自杀。朱瞻基是有自杀倾向的,前文说过了,从小生活在尔虞我诈的皇室里的朱瞻基,从小的性格其实是不完善的,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是极其脆弱的,编剧在很多细节之处其实也有所交代。

朱瞻基一起风发之时,朱棣曾给他一个金牌,后来因为一些猜疑又给收了回去,朱瞻基为此还跑回太子府默默躺着哭了顿鼻子,还是他爹苦口婆心一番劝说才安定下来。

后来孙若薇挡箭濒死,他独白之时,言语之间也尽是些消极怠世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朱亚文在这段剧情中的表演实在精彩,初看时不懂他为何会苦痛到满地翻滚,现在将他的人物弧光连起来一看,厌世之情流于表面。

朱棣点明孙若薇是靖难遗孤那段剧情里,朱瞻基直接满头大汗回到家一躺下就是高烧不退,连朱棣都为他的“不堪重负”气得咬牙,心理素质之差,可见一斑。

他的厌世在被贬南京和杀叔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都是一副引颈等死得模样,在南京是若不是他爹的信和孙若薇、徐斌的开导,他也不会那么快就恢复过来;“弑叔”之后,他把自己关在祖祠十几天还想不通,心理压力对他的影响可见达到了什么程度。

朱瞻基在位仅仅十年,鼎盛之年驾鹤而去,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他不通透的心神。杀二叔的事儿看似光明正大,毕竟是查出了二叔通敌的铁证,但朱瞻基却还是没办法接受自己败给了二叔这一点。

朱瞻基有很重的厌世倾向,在很长时间里,他逃避这种心理的方式都是通过战争,实际上,在朱瞻基的心里,面对皇权争夺,面对残酷的人生,面对冰冷的人心,他更愿意在战场上一死了之。

战场上多了,身上的伤也就多了,英年早逝也是难以逃避的门槛,朱瞻基后期殚精竭虑地想要造就一番“宣德之治”的盛世境况,自然也是他早逝的原因。

不过,早亡的结局,对于朱瞻基这样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好事,他从小的愿望便是当个画师,是累述的皇权阻挡了他追求自己的人生的机会,或许对他而言,来生更值得期盼吧。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