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你那里是吃“滚”元宵节还是吃“搓”汤圆?或者两者都不是。直接买冷冻汤圆吃吧?
在我的学生时代,元宵节过去的时候也是寒假,总是可以吃到自己做的汤圆,也不用等到元宵节,春节初二、早就可以叫我吃汤圆了。(大卫亚设)。
守着一个大滚锅吃,天都不太亮,让人怀疑这还是头天晚上,但早晨特别清新的空气和寒意又让人确定这是新的一天了。
很多亲戚都来了,在厨房里或站或坐,各人捧着一碗汤圆吃,没有馅儿,就光兑着红糖水或白糖水吃。汤圆搓得很大,每个人都必须吃到,就像一种仪式一样。小孩子没几个喜欢吃汤圆的,总想钻空子,提前报名只吃一个或是两个,而且要自己做,能搓多小就多小,搓成保济丸大小,越搓越有趣,到后来完全忘了自己许下的“凡是我自己做的我都吃完”的豪言壮志。
守着锅吃是因为汤圆要现做现吃,一个人搓下锅,另一个人捞起锅,来一个人搓一碗捞一碗,糯食汤圆很娇弱不能久放,哪怕只稍微放一会儿也会结团。不过结团后也有结团后的吃法,比如把煮多了的汤圆捞起来以后,任由它粘成一团,第二天直接在油锅里摊平煎香,撒糖或是盐煎香,边角又脆又香,里头又糯又粘,在我看来比汤圆还好吃嘞。
吃汤圆的早晨,虽然早起得非常不情愿,也非常不喜欢吃,但却非常喜欢那种情味。每个人在那个水汽濛濛的早晨都显得温柔无比,小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也乖巧了许多。聚拢来的亲戚比除夕夜要多,一起吃完初一初二的这顿汤圆,大家才各自出门做事、拜年,开始兴兴头头的新年一天。
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呢?
大学以后开始喜欢吃汤圆了,接触到的汤圆种类也多了起来,天南地北的汤圆口味都能品尝得到,甜馅儿的、咸馅儿的、肉馅儿的,各种颜色口感的,很多很多。但是在家里围着大滚锅吃汤圆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自己搓汤圆的乐趣也没有了。当然,各有各的好处。
无馅儿的白汤圆应该是全国范围内都流行的吧,吃这种白汤圆糖水很重要,要能把汤圆泡起来才好吃,糖水也要稍微有点粘度,不能只是清爽爽一碗白糖水,那样等于啥也没放。
如果只用白糖,那就要调得甜腻一点,泡着汤圆像蘸进蜜里那样才好吃,坏处就是吃完嗓子就感觉要被甜哑了。
泡白糖的水就用煮汤圆的水就行,所谓原汤化原食,米制品也适用。
用红糖的话,可以先把红糖磨碎在锅里煎一会儿,再兑水调开,略带一点糊香,吃起来不单调。有自家做的醪糟那就更好不过,用醪糟水和红糖煮在一起,再把汤圆捞进去,不爱吃的也能多吃上两个。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调鸡蛋在里面:糖水醪糟一煮滚,就打鸡蛋进去,搅成蛋花,甜糯可口极了,我现在想起来都馋得不行。
醪糟汤圆可以当早餐或小甜点来吃,不限于过节,偶尔吃一回,情思眷眷。
江南人吃赤豆小元宵,也不仅是在元宵节吃,中秋前后桂花蜜做得了,也正好吃。把选好的小红豆煮糯煮成红豆沙,再加醪糟慢慢煮涨,小汤圆单独煮好以后捞起来放在凉水里浸一下,防止黏连,再放到红豆沙汤里去,最后调上藕粉,撒上干桂花或调入桂花酱,放上一把白调羹,意境什么的就全出来了,如果正好面对着一个小园子吃,就更自在了。
咸汤圆不是异端,猪肉馅儿甚至内脏馅儿的都有,还有把没有馅儿的白汤圆煮进肉汤里,搭配肉类和杂菜烩煮成一锅的吃法。对于从小吃惯了这种汤圆的人来说,丝毫不觉有什么稀奇。糯米面皮的汤圆里包着调好味的肉馅,煮熟了舀起来泡在一碗飘着油花的汤里,撒上葱花香菜,点上酱油麻油,浇上辣子油,和吃小馄饨的感觉是差不多的。
周边邻国也有汤圆或是类似汤圆的吃食,比如越南、泰国等等都有。越南的“汤圆”一般是在清明寒食节吃的,佐的是姜糖汁儿,馅儿多用的是绿豆馅儿,有时糯米面里也会揉进绿豆面,做出来的汤圆就呈淡豆绿色,像小糕点。泰国的“彩色小汤圆”则是街头随处可见的冰品,用各种颜色的植物汁做成小汤圆,放椰奶、小芋头等调味。
话说回来,今年元宵节你打算吃点元宵/汤圆吗?
(图片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