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春节怎么来的】“年”是怎么来的?来自于树,是人们对土地和自然的感恩崇拜

提示:让我们今天印象深刻的是“社会”首先是动词,“那块土地合适”这句话是举行感人祭祀的萨那穆自己种的,用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生态。


现在理解,社应该是社会、国家,但更早一些的时候,社应该是村子、是部落,是一棵树。

《周礼》中说:“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意思很明显,古人把二十五家理解为社,还要在二十五家的边界上种树,作为一种标志,这个标志就是社,种下的树就叫社树了。

但是,我们的祖先,绝对不是在社边上种树这么简单,过年过节时还要到社这个地方来祭祀,祭祀的对象也不仅仅是树,有个词叫社稷或江山社稷,社,代表土地;稷,代表禾谷。这个意思也很明显,即古人来社这个地方祭祀的还有稷,吃的粮食,能够活命下去的东西。古人认为有了土地,才有吃的粮食,所以社就有了稷,再往大里说,就是不管是谁一统江山,都要让大家有吃的。这可能是江山社稷给人们的最初含义。来社祭的是土地、祭的是粮食,树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标志。



为什么要说特殊呢?原因很简单,它不仅是社界的标志,又不像禾谷岁岁都要重新种植,它是常青的、高大的、不可能磨灭的,也就更值得人们祭祀。因此,在古人的心中,社树就是神树,是被神化了的。《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侮人之鬼者,过社而摇其枝。”是说摇别人的社树等于侮辱别人的祖先。诗人屈原被迫离开楚国的郢都时,望着梓树泪流满面,长叹不已,他在《九章·哀郢》中说:“望长楸而太息,涕淫淫其若。”意思是,国家将亡,社树也要受俘虏一样的待遇了。

因为这个,古代两国交战,战胜的一方常常是砍伐了战败方的社树,以示污辱与践踏。但这并不是社树的全部,古人崇拜社树还有一种重要的原因,即是火,古人钻木取火,认为火来自木,而火是人类告别饮血茹毛时代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所以,古人在社祭树,还有感恩火的意思。



具体的风俗是这样的:在年前,古人要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或者请新火时,古人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因为没有火,人们吃的食物都是提前准备的,没法儿加热,甚至生的,所以,就把这种食物叫寒食。到了春秋战国时,这段吃寒食的日子就演变成了一个节日——寒食节。 时间大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人们只吃冷食,家中严禁烟火。这个节也是因为“年”而派生出来的。



说到这里,似乎很科学地给年下一个定义了——年,从社中来,是最早的人们对土地(社)和自然的崇拜,当然也有感恩的成分,比如,祭祀社树也是为了感恩火。让我们今人感动的应该是“社”最早是一个动词,“其土所宜”说的是感人祭祀的社树是自己种下的,用当下的话来说,可以理解为生态。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