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和进化
“单词”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是金门或简文文字。
形声字,从言、司声。小篆字形延续战国文字,“言”旁多放在字的左边,左右结构。
隶书继承小篆字形:
楷书延续隶书字形,由“言”+“司”组成,现代汉语简化为“词”。
二、含义
“词”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从“言”表义;“司”的本义是官吏管理,因此“词”从“司”声,可能与官府文书有关。《说文解字》:“词,意内而言外也。从司,从言。”段玉裁注:“司者,主也,意主于内而言发于外,故从司言。”当为形声字,徐锴《说文系传》正作“司声”。邵瑛《说文群经正字》:“据《说文》,词为言词,辞为辤讼,辤为辤受,今经典多乱,惟辞讼尚多作本字。”段玉裁注:“意者,文字之义也;言者,文字之声也;词者,文字形声之合也。”据此可知,词字的本义是指包含一定语义的语音。《楚辞·九章·抽思》:“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另外,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有“唐诗宋词晋文章”之说。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