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是指在叙述过程中,为了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的需要,暂时切断叙事线索,在不影响中心的情况下插入一个或多个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插叙妙处:所插入的内容通常是对主要情节的铺垫、补充或说明,可以使情节更加严密完整,内容更加充实具体。在叙述事件时,如果需要对故事情节进行追述或对出场人物进行补充说明一遍读者理解,就可以采用插叙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插叙的内容必须与中心相符,切不可以喧宾夺主。在插叙时,还要注意插入部分与前后文的衔接过渡。
礼物
河北一考生
从学校赶到家时,父亲正伏地编草席。见了我,他立刻停住手中的活儿定定地打量着我,深陷的眼里分明地闪出久别重逢的惊喜。(以细腻动人的神态描写呈现了父亲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劳累的父亲对儿子归来的由衷喜悦。)
我赶紧上前扶他坐下,迫不及待地报告起带回来的好消息:“爹,期中考试,我得了总分全年级第一!”父亲激动地点着头,现出一脸振奋与欢乐:“……呃!行!……” “爹!明儿是你五十三岁的生日,我用奖学金给您买了条烟。”我满怀激情地在包里翻出给他的生日礼物,恭敬地呈上。
抽烟,是父亲一生中最大的嗜好。烟对他,有着驱疲逐倦的奇特魔力。父亲每每在田间劳累了,便从怀里摸出一支极便宜的劣质烟来,悠悠燃起,在专注安逸的神情中,用烟伴随田间劳作后的片刻休憩,小憩后,体力似乎也全部恢复,便又操起农具,继续干活……(细致地表现了抽烟对父亲的神奇作用,衬托了下文父亲为儿子戒掉“一生中最大的嗜好”的可贵。)
而此时,父亲却呆着没接。他慢慢站起身离开了木凳,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复杂了许多,嘴唇也开始剧烈地翕动,但,没出声。 (设置悬念,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父亲的神态与动作,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疑惑:嗜烟如命的父亲为什么不接烟呢?)
“爹!三块多一包的好烟哪!”父亲这才呆缓地伸过手来,抖抖地接了烟。
我一见他青筋暴跳的手,马上就要掉下泪来——母亲走得早,十余年来,他独自一人默默无声地操持着屋内屋外,还要供我念书,人老得很快。我看了实在不忍,半年前接到市重点中学的入学通知时,我曾主动向父亲提出弃学帮他。可他断然不允,硬是东借西借凑足了一千二百块钱,把我送到了车站:“去了,好好读。书读好了,就都好起来了。将来有了出息,逢年过节回家探亲,给爹带两包好烟抽抽,爹也就心满意足了。”车将行时,父亲又撵上来,吃力地攀着车窗叮嘱道:“差钱,只管打邻居电话,爹有办法!”我流着泪拼命点头……(运用插叙补充说明了“我”的家境以及父亲为供“我”读书而付出的艰辛,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与希望。)
此时,我多想让父亲立即拆开烟盒,取出一只,像往常劳累后一样,专注安逸地燃起。可,没能,父亲只是将烟捧在眼前动情地盯着,看着烟,又看着我,眼里盈着泪,良久,才小心地搁下了烟,平静地说:“烟,我戒了。”(解开悬念,父亲复杂的神情表现了他不愿儿子担心自己的犹疑,体现了一股浓浓的父子深情。)
“爹……”我扑在父亲温暖的怀里,失声抽泣起来。
“争气的傻孩子,哭啥呢?你用奖学金买烟,是你给爹的最好礼物啊!”我听了,再也哭不出声来,任父亲粗糙的手深情地在我头上轻抚,轻抚……(结尾点题,也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点评: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记叙文,讲述了“我”在考取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之后,以奖学金为父亲买烟作为礼物,而父亲却因为省钱供“我”读书戒了烟的故事。在描写父亲接“我”递过来的烟时,作者以插叙的方式补充交代了“我”给父亲买烟的原因,以及父亲借钱供“我”读书的艰辛。再配合前文描写的父亲对烟的强烈依赖和父亲多次想要接烟却迟迟未接的神态描写,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疑惑,所以在悬念解开之时也就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这样的插叙既深化了父亲对“我”的爱与期望,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今天真好
南京一考生
手指在琴弦上滑过。厚重的木质琴身有一种微凉的触感,然而掌心却是温热的。我听到背后老师低语:“上!”大厅骤暗。(作者选择演出上场前的最后一刻作为整个事件描写的切入点,构思巧妙且富有新意,足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又通过掌心的温热、老师的低语、骤暗的灯光等种种细腻的描述,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带入了紧张的氛围中。)
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二胡,急急地跟着同伴向台上跑去——嗓子里渴得发干,汗水悄悄顺着耳根向下流淌。我知道,今天是演出了。几个月来的辛苦排练必须靠这短短的几分钟展示出来。老师那明亮而又严厉的眸子也一定在默默注视着我们……
灯光蓦地开启。我一惊,立即摆好姿势。音响中开始流淌那熟悉的伴奏,在这宏大的大厅里,如同滚滚而来的江水,将我在一瞬间包围…… (将音乐伴奏比喻为滚滚江水,这样的比喻不仅恰到好处,而且具备一定的美感与节奏感,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在前奏的乐声中,回忆的大幕正在徐徐展开——作者想要呈现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幅画。)
那是两个星期前的一天。我们站在排练教室的中央,一遍遍地练习。夏天的闷热空气混杂着我们“制造”的噪音,在我们身边跳起舞,舞步杂乱而张狂。老师不满地又一次做出暂停的手势,开始讲解要点:“把音校准!面带笑容!动作再夸张些!”我看到她抹去脸上的汗珠,再一次抬手开始指挥。我有些烦躁。那把光洁的二胡此刻只成了对手,一次次挑战我的耐心。我抬头去望着前方,却碰上老师的目光。她坚定地看了看我,目光严肃而又温暖……
我重又投入练习。日复一日。(第四、五段中,作者借助插叙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出了那段刻苦练琴的日子。有了这段回忆,整篇文章在情节上就更加完整、饱满了,体现出有了昨天的付出,才能拥有今天的收获的道理。)
耳中的旋律渐渐流畅,我将思绪收回,面对今天的挑战。时光之潮已漫溯了去,我明白,一切只为今天。
指尖在琴弦上滑动,金属的细弦紧绷着,微颤。我仿佛又听到老师的叮咛:“别紧张,要微笑!”于是不禁昂起头,睁大了眼。
台下是漆黑的,台上的灯光灼热而耀眼。我知道,今天,此刻,正有无数的眼睛看着我。我笑了。心中不再有恐惧,只有亲切的音乐与我作伴。手臂摆动,指尖飞舞,心中的一切都被放开。我仿佛骑上了一匹骏马,草原是如此广阔,这里是我的天地,是我的天堂。旋律越来越磅礴,越来越激昂——我觉得自己只变成了一个音符,或只是这巨大飞瀑中的一滴水,落下,飞翔……(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琴弦间流淌出的旋律相得益彰,优美的文字,如同一个个舞动的音符。)
琴弓一收,曲子终了。我长吁一口气,鞠躬,转身。我能听到那里掌声雷动。心中有中释然,又有种喜悦,盈盈的,真好。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作者在文章接近尾声时,巧妙而贴切地引用了冰心的诗歌,既呼应、提升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增强了本文的文学性,使文章更具诗意。)
呵,不是吗?有付出,才有回报。当汗水流尽的那一刻,可以畅快地笑,也可说声:“今天真好!”(作者选择使用点题式结尾为文章结尾,进一步说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加深了读者对于文章主旨的印象。)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讲述的是“我”的一次二胡表演经历。可以说,这原本只是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但在作者生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下,文章非但没有流于平淡,反而显得紧凑而连贯,一气呵成。可以说,这既得益于作者对于环境气氛的渲染与烘托,也得益于其出色的叙事能力,与此同时,行文中插叙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插叙的手法在本文中主要起到了三个作用。首先,通过回忆昨天的付出,从而进一步衬托今天收获的来之不易与美好,继而使得文章情节更加连贯、饱满,起到了补充情节的作用;其次,巧妙衔接上下文,帮助“我”完成了由紧张到放松的心理转变,极为自然地推动了情节的展开;最后,使得文章在结构上具备了起伏变化,避免了一般文章从“昨”到“今”,从“前”到“后”顺序描写的平淡与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