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文城楼按下按钮,伴随着雄壮的爱国歌,第一架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上海市虹口区山阴路四达里曾联松故居
当几天后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尚未解放的重庆渣滓洞女牢,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含着热泪绣红旗,热泪伴随着针线走,绣出了五颗璀璨的金星。
当1950年4月30日,海南岛三亚榆林港,解放军登岛部队一路激战一路前进,终于将一面血染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天涯海角……
你应该记得,这些银幕上难忘的镜头,曾经使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但你是否知道,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谁?
他,就是家住虹口山阴路四达里的曾联松。
1949年5月,上海刚刚解放,曾联松还是上海一家通讯社的职员。作为已有11年党龄的地下党员,他终于抖去双肩旧世界的尘埃,从“地下”走上“地上”,举着小红旗,迎着明媚的阳光,走进迎接解放大军的行列。
1949年7月,当他看到报上征集新中国国旗的启事,就设计了一幅国旗图案寄到北京。没想到他设计的五星红旗被选定新中国的国旗,这一年他才32岁。
当年应征一共3012幅图案,38幅图案进入遴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
著名老报人徐铸成在他晚年《旧闻杂忆》一书里收录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一文,文章回忆道:
“当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国旗问题时,专门小组曾事前征集了许多图案。毛主席最初倾向采用红底黄星,中间横亘半条黄带,象征长久哺育中华民族的黄河那个图案。
而大多数代表则主张五星红旗,五星是代表四个革命阶级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最后,毛主席也同意而全体通过了。在大会表决以后,最后征询意见,有一位代表起立发言,认为关于国旗的说明中,有‘一大星四小星’字样,‘小星’二字,容易引起误会(旧时对‘小星’有别解),当时任执行主席的周总理立即赞扬和支持这个意见,提出修改为泛称五星红旗,全场热烈鼓掌通过。”
这段描写,为我们留下了关于新中国的珍贵档案。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寄函曾联松:“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约合现在五百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当年10月,他受邀参加北京天安门国庆观礼。
曾联松的性格低调,不喜张扬,从不炫耀自己是国旗设计者的身份。好多年后,当有人问起他这个从事计划、财务的人,为什么能设计出五星红旗?他谦虚地说:“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曾联松与这面红旗感情深挚,他住在三层楼,楼上门口长期挂着五星红旗。
1999年10月19日,国庆节后的18天,时年82岁的曾联松溘然长逝。为了表彰和纪念这位五星红旗设计者的功勋,上海市人民政府特别批准,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