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豕是什么意思】豕、彘、豚……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猪?!

今年是吉海猪年,在巷子里可以看到猪宝宝的大照片。

今天,“猪”这个汉字及其代表的意义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猪”这个词在古代并不那么常见。

除了“猪”字,指代这种动物的汉字还有不少,比如“豕”“豚”“彘”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的含义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读音为shǐ,在先秦时期的含义为猪的通称,既指家猪,也指野猪,三国以后使用频率下降。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豕”是一头猪,有着长长的嘴巴、浑圆的肚肚和短小的尾巴。

“三豕涉河”用来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也作“三豕过河”或“三豕渡河”。

语出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听到一个卫国人在念书:“晋师三豕涉河。”子夏赶紧纠正:不是“三豕”而是“己亥”,是晋国的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而不是晋国的军队有三头猪过了黄河。后来此人去晋国核对,发现果然如此。

因为“三”和“己”字形相似,“豕”和“亥”字形相似,再加上当时写在兽骨或竹简上的文字会与书写材质的纹理混淆,所以闹出这样的笑话。

这是一个贬义词,指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骚扰。比喻敌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或比喻敌人乱冲乱窜。亦作“豕突狼奔”。

话说阿研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还以为是形容一个人闹肚子四处找厕所的样子……

说多了都是泪啊……

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羽箭射穿一头野猪。楷体字“彘”下方的“矢”字和两边的符号,也表示箭射入了野猪。

但也有人认为,“彘”在甲骨文中只是表示祭祀之名或国族人名,没有猪的含义,甲骨文的“彘”是“豕”加上注声符号“矢”而成的形声字。

战国中晚期,“彘”开始出现猪的含义。汉代以前,“豕”为通称,“彘”指家猪。两汉时期,“彘”的语义扩大,也可用为通称。

汉武帝刘彻小时候名叫刘彘,“彻”是他七岁时改的名字。

相传汉武帝的母亲王美人在怀孕时,梦到天降金猪附在她的肚子上,并有赤龙遮挡宫殿的门窗,又有天兵天将把太阳送给她。又传说汉高祖刘邦曾托梦给汉景帝刘启,让他给这个儿子起名叫“彘”。所以,汉武帝年幼的时候,便叫做“刘彘”。

《大汉天子》剧照 刘彻(黄晓明饰)

后来,刘小猪年岁渐长,聪慧过人,深得父皇喜爱。七岁那年,汉景帝为刘小猪同学改名为“彻”,寓意聪明通透、圣彻过人,这相当于刘小猪同学的正式赐名,“彘”也就成了乳名。同年,刘彻即被立为太子。

汉高祖刘邦驾崩后,正妻吕后便残杀了宠妃戚夫人,并唤其为“人彘”。据《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将戚夫人剁掉手足,挖出眼睛,割去鼻子和舌头,破坏声带,熏聋耳朵,剃尽所有眉发睫毛,然后扔进厕所。

从面相上看,呆萌的汉惠帝显然受不了那样的刺激……

吕后处置了戚夫人后,还叫儿子汉惠帝去围观。惠帝见之,大惊失色,只觉得自己作为这样的太后的儿子,无颜统治天下。回去后便大病一场,从此日夜饮酒作乐,不久死去。

几百年后,大唐王朝的武则天,模仿着吕后的样子,将自己的两位情敌做成了“人彘”。

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因与情敌萧淑妃争宠失利,便将夫君的秘密情人武则天迎接回宫。没成想,面对劲敌武则天,王萧二人双双失利,被李治废为庶人,打入冷宫。武则天被立为皇后。

一日,唐高宗李治旧情复燃,悄悄去探望王萧二人。这边皇帝才隔着高墙和里面喊了几句话,那边武后的情报系统已然迅速启动。皇帝离去后,武则天立刻杖责二人,打得血肉模糊,又断其手脚,并把她们装在酒缸中,名曰“醉骨”。

尽管武则天的“醉骨”与吕后的“人彘”略有不同,但后世一般认为武则天是虐待王萧二人的手段是受到了“人彘”的启发。

吕后 VS 武则天

同义的成语还有曾子烹彘、曾子杀猪和杀彘教子,比喻做人一定要遵守诺言、言而有信。

语出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事说曾子的妻子丢下孩子自己去买买买,还哄骗孩子只要乖乖在家,自己去集市剁手回来就给孩子吃猪肉。最终曾子替妻子杀猪实现了诺言,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要言而有信。

从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彘在战国时期指代的是家猪。

形容英雄豪壮之气,语出《史记·项羽本纪》。且说当年鸿门宴的时候,刘邦的保镖樊哙冲进宴会大厅解围。当时已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生死存亡之际,樊将军带剑拥盾冲入帐中,怒发冲冠、怒目圆睁,项王大呼“壮士”,赐其卮酒与生彘肩,樊哙一饮而尽,又几下把生猪肘子吃掉,赢得了同为壮士的项羽的赏识。樊哙打乱了楚军暗杀刘邦的计划,给了刘邦一个上厕所的机会,让他最终趁机逃离楚军大营。

指猪圈。

把这个词颠倒过来是“牢彘”,意思是“用猪作的牺牲”,“牺牲”古意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也就是说,“彘牢”里的猪是活的,而“牢彘”则是祭台上已经被宰杀的猪,两个词意思相差很远哦。

尽管甲骨文中并没有“猪”的字形,但这个字出现得也很早,大约在战国中期。但是,直到西汉,“猪”的使用频率都不高,尤其是在书面材料中。根据零星的训诂材料,“猪”应该是个通俗易懂的口语词汇。三国后期,“豕”“彘”已经不常用,“猪”成为最常见的词汇。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猪”的出现代表着人类生产力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猪”是“豬”的异体字,在篆文中,“猪”由“豕”和“者”组成,“豕”是猪,“者”意为煮,指形似鼎一类的食器,因此,“猪”的含义就是热气腾腾的一锅猪肉啦。如果用英文解释一下,“猪”本来是pork,后来才变成pig。这么说来,“猪”含义的演变,就是一个关于“舌尖上的猪肉”的故事。

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豚”是小猪或者猪仔。甲骨文字形为“豕”加上一个“A”形符号,一种观点认为,这个“A”是一把刀,刀插在猪身上,因而“豚”表示用于祭祀的猪。

在现代汉语中,豚也指猪,但不常用,常用于“豚鼠”“海豚”等词组。

在日语中,“豚”读作“ぶた(buta)”,指家猪,而“猪”读作“いのしし(inoshishi)”,指野猪。

谦称,用来指自己的儿子。

语出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儿也。’揖而坐,略审门阀。”

本意为猪之子,后来成为指代自己儿子的谦称。语出《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丘也尝使於楚矣,适见豚子食於其死母者。’”

又称天竺鼠,俗称荷兰猪,学名:Cavia porcellus。无尾啮齿动物,头大颈短,小短腿,有花瓣状耳朵和小三角形的嘴。

猪年将至,阿研给大家拜个早年!

祝大家胃口棒棒,身体健康,

青春永驻,诸事顺遂!


图文 | 圆月亮

审核 | 阿研

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