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茶乐

某次烧友聚会时听别人带来的耳塞时,一曲《The call to arms》,那伴随着贝斯和各种电子乐器中的大提琴的突然的重音磨弦,可怕到带动空气共振般的力度感,让我不禁颤抖——漫漫烧路上总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你无法抑制入手的冲动。逐问之何塞,答曰:音茶乐的榉。

说到音茶乐这个小众品牌,过去我也是偶有耳闻,但接触不多,毕竟它并未被正式引进到国内。而旗下塞子虽然口碑不错,但也是够冷门的,冷门到什么程度?榉是13年底出来的产品,到现在连个特别完整的专项评测都没有,真是可怜……

但提起其生父——山岸亮,这个神一般的人物80年代曾经在索法团队中发明出了“耳塞”这一回放器材的新形态,也曾做出索尼曾经经典满溢的E系耳塞,想必各位老烧一定对他不陌生。好了,这次就不多讲故事了。要知道亮哥在索尼的传奇、离开索尼后与天朝老吴的离奇缘分都是值得另外开贴大书特书的。现在大家只要知道亮哥在音茶乐这个新办公司里继续他在索法未竞的黑科技之路即可。

于是我就来提笔写写吧,毕竟这类东西写起来小捧小黑都没啥压力不是么?图比较烂将就看吧,希望心得对各位有用。另外也请放心,本文不是马上二手区见的吹。

外观

这次所评的榉,是一枚木质腔体的耳塞。说是腔体与R10一样是用的榉木, 号称导音最快的木头,避免谐音共振。不过R10用的是榉木树心,这个腔体的榉木没有特别说明,想必用的不知是哪里的边角料吧。

另外那金属部分的漆实在太容易掉,和播放器一起装在羽绒服口袋里一个月就磨成这鸟样了,早知道早点拍照的……不过好像漆全掉了,里面的金属色也不错?

嘛我很想说,亮哥,你离开了索尼的设计师以后,就开始对外观自暴自弃了么……光看外观,确实很让人失去购买欲啊。外人看起来,耳朵里长两个子弹头一样的木头,也是够猎奇的,比U盘有过之无不及啊。有兴趣你可以搜索一下他家的FLAT4系列,外观同样猎奇,虽然我很想再买个枫2,但除了价高且要等货这个坎以外,加特林机枪式戳耳式的外观也让人犹豫三分。

蓝圈为左声道,红圈为右声道

一些官方参数:

阻抗:18欧

灵敏度: 106db/mw

10mm动圈单元

频响: 5~30KHZ

最大处理功率: 200mW

看起来是个低阻高敏的塞子,但是同样的音量刻度下,却比换了线的Z5声压更小,或许有线材的阻抗影响的关系吧。可惜榉是不可换线的,也许换上Z5的线可以易出声些。但是这18欧的阻抗应该是货真价实的,放在不少砖上都能听到较大的底噪,在ZX1上与8欧的K3003一样,开屏或按键操作时也会听到一阵轻微底噪出现然后慢慢消失。

频响也不错,接近Hi-res标准的5~40KHZ,对于10mm单元来说实属不易。

最大处理功率居然高达监听级塞子的200mw!要知道一般的塞子70mw算高的样子,100mw就算极高了(K3003最大15mw,Z5最大100mw, EXK最大200mw)。这是告诉你需要上放的节奏么?

还有张官方结构剖析图,大家随意看看。我就对高音域PEAK抑制表示怀疑。

声音

正式开始评测前,先介绍下参考系统。

前端ZX1、PHA-3、LP5。 用同为单圈的EXK和楼主最近听得最多的换了升级线的Z5作对比。入榉前把K3003出手了,只能用印象作参照,会少量提及。

总体而言,这塞子属于音色清亮的类型。如果使用标配的C套,对高频的衰减非常厉害,密度是劣势的低频会显得突出一些没那么冷了,但却失去了它极富优势的高频密度感。所以我换成了哥套,帮助它火力全开展示自身全部优势。所以以下评测全部基于哥套。不得不说,C套少用为好,亮哥是不是离开索尼就不好意思回去订哥套了啊?

这耳塞虽然低阻高敏,但是果然如前面预料的一般,对前端的控制力要求相当高。手机推起来简直刺耳,难怪传说山岸亮说过“不要用苹果听我的耳塞”这种话。用ZX1来推,虽然密度感已经可以非常令人满意了,但是低频的孱弱使得男声和低频乐器的厚度都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还好ZX1有CB)。

因此下面的试听曲目体会,如无特别提到,则听感都是基于PHA-3和LP5,以体现我所听到的最佳状态的榉。

《A. VIVALDI: Le Quattro Stagioni "a parti reali", Sonate RV 27 & 36》四季DSD专辑

提琴丝丝入扣,松香味已经不是松香味,而是弦摩擦时暴发出的激情,木制箱体的共振空前的高涨。背景的黄管只闻得黄的弹性和管的共鸣,缺乏气流的流动感。

协奏的中提琴和主奏的小提琴无不体现出弦丝带动的空气振动感。突然的重音伴随着木箱体的爆破般的轰鸣。

大提琴的暴力摩擦摩擦感,再一次侵占我的内心。那种由低音基音伴随突破式的少量高频泛音共鸣成的复杂爽快感,让我第一次觉得k3的衔接问题如此无法忍受,大提琴的圈部音色和铁部泛音空间几乎错位;Z5虽然不至于不能忍但在这种数弦共舞时的流畅感面前也暗然失色,虽然动态比他更好纵向层次更好;EXK虽然同样流畅,但在那种爆破式的突发密度和动态面前也不得不拜倒。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缺乏大提琴的低频气流包围感。

这在搭配PHA-3时低频的厚度总算出来了一些,但密度实在不能说好。

如果使用ZX1,,则会失去那种爆破感的体会,但磨弦的质感已经可以表现的很好了。

《四月は君の嘘 僕と君との音楽帳》24bit 96Khz

如果Z5是清泉般的流淌,则榉就是风铃般的舞动,轻快灵动而余韵绕梁。而且榉更突出了钢琴音片的振动和琴体的共振(不了解乐器,用词不专业,请狠狠喷我),重音的结像由复数根弦拉紧成一束紧紧砸在胸口。

ベートーベン:ヴァイオリン・ソナタ第9番 <クロイツェル> 第1楽章

小提琴的磨弦和钢琴的清亮相得益彰,这种高密度的几种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协奏简直就是为榉而生。9:40秒那处重重的擦弦再次把我从神游中唤醒,简直。10:20秒的快速高音来回的滑弦则让人仿佛觉得这耳塞在炫耀它的强势所在。

《加州招待所》 24bit 192KHZ

沙锤下去只有沙没有锤。低频虽然力度比EXK强,但下潜感……天国的超低频呢?声场定位非常不错,吉他的弹奏也是表现超群,发现此塞对于吉他为主的伴唱有超强的适应性,结像大还能保持吉他和人声如此上佳的分离度,实属不易!只是男声的嗓音虽然也有不错的厚度,但跟密度如此之高的吉他相比,就有点显得相当弱势了。

《Unicorn》系列OST 24bit 48KHZ

弦乐和打击乐丝状结像。镲的结像凝实且形体巨大,但泛音扩散的空气感没有Z5那么从容。 但与Z5的超高频乐器了如繁星努力与明月般的低频争夺眼球不同,榉的高频乐器如一轮白日照亮全曲,中频和低频就如同云彩相伴。

【E.F.S.F】

背后的打击乐距离过近,显得纵向深度不足,但层次还是能分得开。男声合唱的和声十分高大。整体结像从低频到高频都非常雄伟,显得细节清晰——只要感觉有能量的地方信息和细节都非常棒。

东京爱乐交响乐团的《来自新世界》系列(我会说是因为某部小说和动漫才爱上它的么)

【ドヴォルザーク:交響曲第9番 ホ短調 作品95「新世界より」 第2楽章:ラルゴ】

号的音色舒缓自然,让人不尽感叹,还是单圈的这种感觉最自在啊。动态可是可圈可点,但同系统下竟然比EXK还略好一点点。声场是正宗的矩形式分布,十分规整。横向声场广阔,纵向可以忽略不计,与K3,EXK没有明显的差别。硬要开脑放来对比下纵向声场,应该还是略好于K3、EXK的,但比Z5浅不少。竖琴的声音在背景中隐隐撩拨,弹性突突地敲击着太阳穴。但8分30秒齐奏时鼓的敲击还是缺乏包围感,要知道EXK的低频都能让人有压迫感,Z5更是有气流推动着耳膜浮动的感觉!

【ドヴォルザーク:交響曲第9番 ホ短調 作品95「新世界より」 第4楽章:フィナーレ(アレグロ・コン・フオーコ)】

全频段的大动态还原在PHA3和LP5上体现的淋漓尽致。5:50的高潮部分,由耳塞中看来相当巨大的结像带来相当的气势。Z5的低频部分动态更甚,但是高频部分动态明显不如。

《空色デイズ》中川翔子献声的天元突破OP1 16bit 44KHZ

各种电子乐的力度该有的都不缺,毛病还是一样,贝斯被切成电吉他,大鼓的气魄出不来,缺乏弹性。

女声轻快而不薄。该有的甜有了,而且无腻感。中川翔子这种没有什么齿音的都能听出齿音。齿音水平与EXK持平。

《虹之间》 24bit 192kHZ (买ZX1送的Hi-res音源之一)

再次验证。男声不算厚,但也不算说太薄,但相对而言,还是薄。沙哑的嗓音,基本以沙为主——还是超高密度的沙,撒你一脸。吉他的伴奏非常炫丽耀眼,但不夺人声。人声贴面度非常高。ZX1作前端,男声更是薄得不像话,必须依靠CB才能有效弥补(还好ZX1的CB如此好用!)。

MJ的《Xscape》专辑中的

【Do You Know Where Your Children Are】

和声起来的时候,加上众多的低频电子音效、电吉他、贝斯和大量低沉的鼓点,显得十分杂乱,低频密度不足的弱势被无限放大。大量低频乐器和电子音效上场的欧美流行不行啊。MJ的声线倒是非常正而顺畅,但是低沉的男声和声一起上来就乱成一锅粥没法听了。从同类型歌曲总结来的就是不要用榉听超过4种低频音效或乐器的流行乐曲。

注意使用了6.5转3.5头

能量分布

在ZX1上不开任何特效,表现相当高冷。以人耳可闻声压来定,频响分布约超低频1低频2中频4高频6超高频4(所以这物理频响曲线超高频上扬会是多么恐怖)。好在用CB可以拯救一下中低频,这样男声会显得没那么薄,但超低频部分是怎么调均衡器都救不回来了……

而在PHA-3和LP5应该是被推得差不多了,低频量增加了不少,分布变为超低频2低频5中频4高频6超高频4。

顺带提一下,去试听ZX2时也带上了榉,ZX2也能把榉的低频推得相当醇厚,看来低频出不来不是推力小的原因,毕竟ZX2跟ZX1一样推力是双15mw,或许ZX2的功率储备有隐藏属性?

如果说低频表现上IE800是拳拳到肉,EXK是凌空抽射,Z5是一发入魂,那榉就是一棍子闷在脑袋上,头破血流了就是没有什么陷入感……之前不知在哪看到一篇文章说榉的低频柔和,柔和你妹啊,这都叫柔和求你找个低频不柔和的出来?尽管听起来下潜其实是能到底的,但是下潜得感觉太生硬,量太少,实在是缺乏实感。而且低频的密度和透明感都非常差,绝对算得上是榉的一大短板。所以气流感的缺乏也就理所应当了。贝斯等低频成分居多的电音一多就会显得非常吵而乱。

中频人声因为低频的短板,所以男声显得相对偏薄是必然的了,好在中频相当厚实,使得男声也不至于太难堪,ZX1上CB调到+5还算能听。而女声就好得太多了,不刻意拔高,不故意切薄(在说某家私呢),不会大妈化,也不会萝莉化的中正女声,该空灵的空灵,该踏实的踏实。

人声距离不算近也不算远但没到贴脸的地步。跟EXK相当或略近一点。

中频乐器得益于厚实的中频,表现也是相当抢眼,比如吉他,中提琴,都有极佳的密度感和分离度,清晰透明。

高频4K~7K之间略为突出,所以显得齿音比较重,与EXK相当甚至更重,好在此频段也是瞬态收放最快的,所以听感上影响也不至于太大,ZX1上需要调均衡器减这个频段,在PHA3上齿音来得快去得快所以会显得顺滑一点。用C套可以抑制齿音,但我之前提过,高频乐器的密度也会受到极大影响,看情况选择吧。所以我才一开始质疑那个“抑制高频PEAK”的官方说辞。按他这么说,如果没有那个抑制结构,新一代的齿音神器就诞生了……

还有可怕的是,12K以上超高频在听觉上依然不怎么衰减,延伸感超强。甚至仿佛炫耀般的拉高了16KHZ以上的超高频,所以锐利的镲音和摇铃简直直刺入骨。

尽管齿音是有点重,但不得不说,这个频段的超高密度感和通透度带来了远超其他耳机的犀利乐感——琴和弦直戳人心。电吉他的电子高频震爆音也非常惊人。这高频的爆裂级的瞬态收放,和超高频得意洋洋的快放慢收留下夸张的延伸余韵,让弦乐的空气感充满整个声场。所谓震憾人心莫过于此了。

声场大小适中,规整的矩形,横向与EXK差不多或略窄一点,但纵向比EXK和K3都略深,但纵深感明显小于Z5,也是需要开脑放才能感受的塞子纵深级别。全频段结像都有种扑面而来的巨大形体(相对EXK瘦小的结像而言),导致乐器排列比较紧的流行乐会显得杂乱分离度不高。而宏大的现场录音则意外的合适,由于舞台空间大,即使形体巨大,但乐器再多都不会乱。乐器没那么丰富的流行女声也会相得益彰。

空间被舞台撑得满满的。不像IE800那样小舞台摆在一个大房间的中央。可以说整个空间几乎就是承载乐器的舞台边界。

总体适应性

弦乐的弹性和利落畅快的泛音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不像EXK那样初听像动铁的高频却瞬态很好,收得也非常快。余韵不多,却噼噼嗒噼嗒不行地击中心弦。实在不想提起木壳塞子就是木头特有的味道, 但是那提琴的木箱振动的实感却确确实实地呈现在了眼前,是过去听过的木头也好,金属也好,塑料也好的塞子,不曾给予过的真切感。

与木头无关,钢琴的凌厉速弹也是极富冲击力。更别说角铁那可怕的延伸和紧实而相当大的结像感,还有超高频尾音带来的长舒一口气般畅快的空气感。

中正、亮丽的女声也是亮点所在,虽然有齿音,但很少会影响女声的完美表现。

这些特性,使得榉在弦乐协奏和钢琴吉他伴奏的乐曲中,表现出超强的感染力。而高频的空气感和定位感,中频的密度,及适量的中低频量感,使得以号、提琴、簧管、鼓为主的大编制交响乐也拥有了足够的力度。再加上耳塞中相当巨大的形体感,和不错的声场,大编制下除了缺乏堂音以外,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能经得起推敲。

作为一个10mm单元的圈塞,除了理所应当的顺畅乐感以外,这如此小的单元竟然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动态能量,比16mm单元的EXK都要好一点的动态,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意。边听着第九交响曲,边写下这句话时,我不住地感叹,山岸亮功夫不老啊。

榉,除了低频的密度和解析实在一般以外(比EXK差2个档次),从中频到高频的解析度、信息量都达到了顶级水平(比EXK提高了一个档次)。因此,它可以让我放心的出掉K3,用榉来跟低频信息量爆棚的Z5进行互补。

然而,作为一个小单元单动圈耳塞,必须有所取舍。前面一直提到的低频密度和透明度糟糕的问题。对于使用了大量低频电音和低频乐器的流行乐——这些低频电音也有它的高频泛音部分,所以结局就是贝斯只剩下斯,沙锤只剩沙,于是会让人感到刺耳、杂乱不堪。前面的听感素材里也说过了,千万别用榉去听超过4个低频电音和低音鼓配乐的流行乐。再者就是男声相对偏薄,低沉的男声和声、吟唱都会让人觉得是种折磨,尤其沙哑型的男声会像一个月没喝水一样干涸。

作为一个3K价位(代购到手均价)的冷门耳塞,还是个反流行而行之的超级偏科耳塞。在这个各种“均衡”当道HIFI主流视界下,还有多少人敢于去细细品味这种拥有稀少而独到味道的塞子呢?只希望,我不是最后一个。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茶乐,茶乐媞品牌,茶乐帝,茶乐花香”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