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朱祁钰和朱祁镇

哥哥朱祁镇

弟弟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宣宗朱瞻基天纵英才,能文能武。朱瞻基的父亲是仁宗朱高炽,他两人在位期间合称“仁宣之治”。大明1368年建立,明仁宗1424年登基,其时大明已立国56年,经太祖、太宗(朱棣)励精图治,大明统一战争已完成,国家各项事业已基本奠定基础。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开国五六十年是个非常好的时期,比如西汉,经高祖、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登基的时候 ,立 国60余年,国家积累了很强的实力,为汉武帝开疆拓土奠定了基础。明宣宗是在祖父朱棣和父亲朱高炽的疼爱下长大的,跟祖父朱棣出征过漠北,书画堪称精品,驾驭群臣轻车熟路,恩威恰到好处,可谓文武全才。但是,天不假年 ,当了9年皇帝,37岁就去世了。

宣宗只有两个儿子,生育能力的确不怎么样。大儿子朱祁镇,二儿子朱祁钰。宣宗去西天的时候,大儿子朱祁镇才8岁,老二朱祁钰才7岁,两人同父异母。就只有这两兄弟,感情应该是相当不错的。朱祁镇登基后马上就封弟弟朱祁钰为郕王。到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朱祁钰已经二十二岁了,居然还没有按照祖制出京城就藩,而是留在了北京,明代皇子一般15岁左右就开始离开京城到封国去了。从这事也可以看出哥哥朱祁镇很疼爱弟弟朱祁钰。

英宗朱祁镇冲龄继位,大政多赖“三杨”,后来“三杨”淡出,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将国事搞的一团糟。1449年,在王振等人忽悠下,朱祁镇御驾亲征蒙古,让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朱祁钰监国,结果朱祁镇率领的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被俘。我们现在来看看,皇帝御驾亲征,让弟弟监国,这事匪夷所思,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多了,但都是太子监国。

让弟弟监国的事情不要说在大明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封建王朝历史上也极为罕见。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朱祁镇就不怕弟弟黄袍加身?不担心自己回不来北京?后来,朱祁镇真的被蒙古人抓走了,这下真回不来了。20万大军全军覆没,皇帝被掳走,蒙古人咄咄逼人,北京岌岌可危。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已开启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求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面对这样重大的危机局面,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开展了激烈竞争。1449年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压阵,朱祁钰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当时,南迁之议,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但是,于谦站出来,认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岂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有人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禀明孙太后,最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仍为太子,孙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不要说,这个孙太后的确是厉害角色,只是此前宣传的少。同时展开清算,王振党羽纷纷落马。,朝政为之一新。

我们来看看,皇帝被俘,皇帝有儿子的情况下,没有让儿子继位而是让皇帝的弟弟继位,这在封建王朝历史上好像只发在宋朝发生过,宋太祖死后不是儿子继位,是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没有让儿子继位的理由是主少国疑,这是什么风格?这就是以国事为重的风格。这事是孙太后同意的,英宗朱祁镇是孙太后的亲儿子,朱祁钰不是孙太后的亲儿子。从当时危急形势来说,拥已经成年的朱祁钰当皇帝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能做到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此时大明臣子的胸怀和后宫的开明。想想清末,那个叫慈禧太后的女人,亲儿子同治死后,立了4岁的载湉;载湉死后,又立3岁的溥仪。在国家民族存亡绝续之际,慈禧也不愿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误国误民近半个世纪。

所以说,除了皇权孤单外,我觉得大明政治构架总体优于大清,这种应对能力在当时是相当到位,大清的皇权更加固化。笔者认为,如果崇祯皇帝面对的是要求通商传教的欧美列强,而不是来要命的李自成和满清,崇祯和他的朝廷应该会比清庭应对处置的好。

朱祁钰登基之后,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蒙古人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也先发兵攻打北京,朱祁钰依靠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在同年十一月击退也先的部队,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也先。此时,朱祁钰的威望也达到顶点。后来,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回明英宗朱祁镇,借此求和。也先想放,可朱祁钰不愿意接。于谦对朱祁钰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您还是皇帝,所以理当尽快接哥哥朱祁镇回来。朱祁钰见于谦都这么说,就同意了。

哥哥回来了,朱祁钰亲自出城迎接哥哥,并行拜见之礼,一年没见,哥俩互拉双手,泪涕沾襟,半真半假,但兄弟情的确在。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皇帝被俘后对方没有索取到任何东西的也是闻所未闻,不附带任何屈辱的条件就被放回来,更是从未听说。

但是,朱祁钰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严加防范,不得出门,不得与外界联系。这就是朱祁钰的不对了,哥俩幼年丧父,一起大,哥哥对自己疼爱有加。当上皇帝后,朱祁钰大权在握,不愿意放手,这个好理解,是朱祁钰挽救了北京、挽救了百姓,挽救了大明江山,理应继续干下去。但软禁哥哥有点不近兄弟情深。

但是,后来,朱祁钰通过贿赂大臣,废除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事,朱祁钰的汪皇后是坚决不能同意的,汪皇后还算明白人。但朱祁钰一意孤行,不但不听汪皇后的,还废了汪皇后。刚才说了,朱祁钰保国有功,未把皇位交还给明英宗说得过去,但他把明英宗朱祁镇之子的太子位废了,就过分了,引起大部分朝臣不满,许多大臣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就死了,朱祁钰再没有儿子了。此事对朱祁钰打击很大,但朱祁钰这时才25岁,再 生出儿子 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已有大臣上书呼吁朱祁钰恢复原太子朱见深的太子位。最为著名的是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他上书说:“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就是说,皇帝,你看看,你强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下好了,太子死了,说明天命不可违。朱祁钰大怒,把钟同乱棍打死。大明的臣子真是敢说。

后来,朱祁钰再也没有生出儿子。当了8年皇帝后病重,部分大臣迎接哥哥朱祁镇复位。朱祁钰知道后,说:“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度尽劫波兄弟在。事已至此,我想朱祁钰终于醒了。朱祁镇复辟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但一个月后,朱祁钰死去。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说,朱祁钰要强于哥哥朱祁镇,但是朱祁钰一生最糊涂的事情就是废立太子。在处理太子废立问题上过于草率和一意孤行,使得自己的威望大打折扣。所谓利令智昏,连自己的皇后都坚决反对的事情还要去做。古人说“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当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后死去,就应该深刻反思,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天命保有敬畏。倘若此时朱祁钰能幡然醒悟,复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夺门之变”有可能不会发生。

复辟后,哥哥朱祁镇废他帝号,降他为亲王,说他不孝、不弟、不仁、不义,臭名昭著,神人共愤,死后也是以亲王礼仪下葬,并未入葬十三陵。朱祁镇复辟后又当了八年皇帝,死后太子朱见深继位,承认叔叔朱祁钰是皇帝。到南明弘光政权时,给予朱祁钰完全平反,上庙号为代宗。总的来说,他们哥俩关系还是不错,没有发生兄弟之间动刀动枪的事情,没有流血。毕竟,皇位摆在那里,在有机会争的情况下,不争不可能。

亲兄弟闹成这样,真的有点不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朱祁钰和朱祁镇,朱祁钰和朱祁镇是一个妈生的吗,朱祁钰和朱祁镇关系”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