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原雪 张文珂
从实施“人才政策”向打造“人才生态”进阶,淄博高新区的“求才”诚意正从一系列具体行动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9月25日下午5点,随着大赛评委公布选手得分,历经一个多月的淄博高新区第二届“天淄雄厚·博揽英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在济南划上句号。
返程途中,带队的淄博高新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吴晋辉与同行三人热切讨论着身在现场的所见所感——虽然结束紧张的赛程之后略显疲惫,但他们脸上却难掩欣喜之情。
归途不代表终止,而是预示未来一场人才盛会的强烈信号。
3天后,淄博高新区第三届人才节正式启动。
而此后一段时间,将会有三场“招才”活动陆续展开。密集行程背后,淄博高新区“求才若渴”不言而喻。
目的
9月25日5点,晨光初微,距离决赛时间还有3个小时。
淄博高新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吴晋辉、淄博高新区组织人事部人才科科长徐磊以及组织人事部本届大赛的负责人张华帅组成主办方“评审团队”,踏上前往济南的行程。
一路上,吴晋辉手中不停翻阅着参赛选手们的画册,他们是竞逐“决赛圈”的精英,同样是吴晋辉此行的最终“目的”。
8月15日,淄博高新区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期间共累计95个参赛项目,最终,34个项目成功进入决赛。
“今年的决赛更加令人期待。”目睹前几轮的比拼之后,吴晋辉的信心愈发高涨。
徐磊告诉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本届大赛依托与山东人才集团深度合作模式,利用其丰厚的资源优势,为有意赴淄博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在此基础之上,赛道的设置也更加丰富,围绕新能源制造、智能微系统、大健康、新材料及金融科技“4+1”主导产业集群“五大赛道”,吸引了近百名高层次人才“揭榜”而来。
作为决赛主办方的负责人员,吴晋辉等人更是带着高新区的考卷而来。在前期的征集中,他们带队通过实地走访、政策宣讲等形式,进园区、访高校、访企业,将赛事“奔走相告”,了解淄博高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征集更多“实实在在”的项目。
“大赛人才数量多,科技项目含量高,希望每个赛道的项目都能赛出好成绩。”吴晋辉说。
事实上,吴晋辉他们此行还带着更加重要的目的。
“大赛是向外界展示淄博高新区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希望现场的各类人才们能够在比赛中认识高新区,选择高新区,深耕高新区,与淄博高新区组成发展合伙人、奋斗共同体。”吴晋辉说。
赛况
当日上午9点,比赛正式开始。
出席大赛的7名评委,涵盖技术、投资、项目孵化等方面的专家,如中国天使投资人联盟秘书长、上古资本副总经理韩颖;山东大学教授、山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田新诚;国科火炬孵化器研究中心主任王伟毅等等。
而此次参赛的选手,涉及海内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50余家高层次优秀人才,每一位选手需要计时进行项目路演,并在限定时间内解答评委的提问。
“成果是否有过实际投产应用?”“是否获得相应知识产权”“对项目未来落地的预期”……看似平静的路演现场,空气中回荡着你来我往的知识“论剑”。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强第一次参赛,他的团队带来了一个名为智慧水务云服务平台的创业项目,致力为城市供水管网开展数据监测、管道巡检、数据运维等服务,同时提供教学、科研等服务,通过云服务平台构建理论、技术、应用多元化体系,更好保障民生。
王强说自己是在参赛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到高新区未来的产业规划与招才引才的扶持力度。
“招贤纳士的诚意,在一个多月的赛事中可见一斑,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接触,与高新区更加深入交流,在未来能够实现项目的落地与合作。”王强表示。
同样的感受不只有王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马昕,同样对高新区的产业布局产生浓厚的兴趣。赛后,马昕专程来到了会议室,与吴晋辉一番热切交流后,表达了想到淄博高新区实地探访的想法,双方当即达成了一场“高新之约”。
下午5点,比赛圆满结束。据悉,决赛共选出了27个获奖项目,为此,淄博高新区不仅为各类选手准备了最高40万元奖金,还将对他们进行多形式人才政策与引才活动的倾斜。
而对于淄博高新区而言,正是一场人才最高礼遇的开端。
生态
9月29日,淄博高新区第三届人才节启动仪式在火炬大厦举行。
淄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伟,淄博高新区工委副书记耿庆玮,淄博高新区组织人事部部长耿庆文,高层次人才代表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重海,新华制药研究院副院长汪洋上台,共同启动第三届人才节标志牌,将大会推向了最高潮。
大会现场播放了获奖选手事迹展播,在决赛中胜出的选手代表上台领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真金白银的奖励政策外,淄博高新区的引才团队还亲自带队,把比赛带来的好项目与企业进行匹配,积极促成人才科研成果的转化……
事实上,人才节系列活动的举办,正是淄博高新区“求才”实策的缩影。
作为淄博高新区引才工作的建设者之一,耿庆文给出了一组数据:当前,淄博高新区拥有海内外院士34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49人,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63人,省级及以上人才数量占据全市50%以上,“虹吸”效应始终强烈。
而近年来从实施“人才政策”向打造“人才生态”进阶的淄博高新区,更是付出了方方面面的实际行动。
“2021年,淄博高新区创新出台人才政策4.0版‘人才生态七条’,围绕产才融合、人才引进、本土人才培养、人才服务等方面。”以育才为例,耿庆文告诉记者,为强化校城融合发展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到高新区挂职,淄博高新区将高校科研院所成果链与自身产业需求链深度融合,并加快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引入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目前,淄博高新区已与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了国家高新区MEMS研究院、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以及天津大学山东研究院等11家研究院。
此外,淄博高新区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淄博科学城、新增国家级研究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省市创新创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平台,加快高端创新资源向中心集聚。
而为给予人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淄博高新区除了给出真金白银的补贴与资金支持外,还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双落户”制度,为引才提供编制保障,并在全市首创区级“高新优才卡”,扩大“淄博精英卡”享受人员范围,让高新区紧缺人才和优秀存量人才享受到教育、医疗等方面全方位的定制化服务……
“我们诚挚地欢迎各路英才、广大青年学生来淄博高新区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共同建设淄博高新区,共享发展新机遇。”耿庆文发出诚挚的邀约。
一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正不断在淄博高新区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