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从未听过他道歉。甚至不说最小的“对不起,对不起”之类的话,更不用说严肃的道歉了。(原谅莎士比亚)。
就像女人天生把“对不起”挂在嘴边一样,男人似乎天生不道歉。
据调查,在需要道歉的场合,拒绝道歉的人中男性的比例比女性高得多。
而且这项调查结果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普遍成立。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为什么有些人知道自己错了,但死鸭子嘴硬,不拒绝道歉?
01土著家庭的影响
第一,他的原始家庭有不道歉的“榜样”。
他的父母或他的受抚养人中,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人不道歉。从没说过“对不起,我错了”。他就是从这个“榜样”中学到的。(莎士比亚)。
第二,家庭文化的影响。
有些家庭把道歉行为看得太重,“对不起”三个字很难轻易说出来。
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不会学会道歉。
即使在男女平等的今天,性别定式的思维仍然广泛存在。
有些家庭认为,男孩的刚直作风不应该减弱。
比如,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男孩子要坚强,不能像女孩子一样。”
几天前,我在小区里看到一个正在打篮球的男孩摔倒了,可能是摔倒了生病了,小男孩开始哭。
很快,小男孩的父亲走过来,扶起孩子,检查伤口,然后对孩子说。
“别哭,男孩要坚强。这种小伤口什么都不是。要像个男人,不要像个娇生惯养的少女。”
事实上,软弱的后退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侮辱和取笑男孩表现出的这种所谓的“女孩”。
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男孩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拼命表现出男子气概,具体表现为实现更高的社会地位、控制权和收入。
对于一些男性来说,即使是“我错了,我错了,对不起”这样简单的道歉,也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甚至难以容忍。
有的男人这样说。“道歉让我感到自卑。就像失去了什么一样,让别人受到关注。一旦放松警惕,别人肯定会趁机超越。”
总的来说,作为原生家庭的文化,道歉的行为会让他们感到不好。那么,成年后,这些孩子可以有意识地无意中避免这种行为。(莎士比亚)。
02童年阴影或创伤。
比如小时候,一犯错就挨打。
有些人小时候只要道歉,不是原谅或原谅,而是受到侮辱或棍棒附加的惩罚,可能会给人留下童年的阴影。(莎士比亚。)(原谅我。)
基本上,这样的孩子,如果小时候的创伤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长大后就不会承认错误,也不会道歉。(莎士比亚)。
他害怕道歉对他意味着什么,要受罚挨打。(原谅莎士比亚)。
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道歉。
例如,小时候害怕丢面子。
长大后很难容忍自己的失误或失败。
因为承认错误并道歉会引起小时候难以启齿的可耻经历。
03我认为道歉是道德绑架。
有人不向别人道歉,同时也有人不接受别人的道歉。
在他们看来,别人向自己道歉,只是想压制他的愤怒。
别人的道歉在他们看来是一种道德绑架,是操纵他人感情的手段,是平息事情、抢占道德制高点的手段。
事实上,有些道歉行为被用作停止对话、避免进一步的矛盾和指责、合理化不合理或不负责任行为的借口。
但是,如果做出真诚感人的道歉,将有助于恢复对受害者一方的尊重感、感情平静、关心感以及对失误者品性的信任。(莎士比亚)。
认为道歉是道德绑架,抛弃道歉行为,就会失去道歉对人际关系的修补作用。
当然,我们对道歉行为的理解和认识离不开家庭及文化环境,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一代人形成的。
只有摆脱人际关系的冲突,看待这些观点,我们才能知道这种影响是如何作用于自己的,必要时可以修改它。(约翰f肯尼迪)。
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4b95de9a45fe4cb89cf98a139eed6802?from=article.detail&_iz=&index=3" width="640" height="426"/>04 完美主义者不会道歉
当个人的良好形象受到挑战时,每个人都会做出自我防御,把自己彻底封闭起来。
对于完美主义者,我们几乎是看不到他们的道歉行为。
有些人对自己要求完美,容不得半点错误,这样会失去向别人道歉的情绪反应空间,起码在自尊心很容易受到打击的领域,比如说工作场合,或者是教育孩子方面,就很难做出道歉。
比如我的一个同事,工作能力很强,比较追求完美。
我和她一起工作了八年,从未听到或看到她向谁道过歉,无论任何大小错误。
哪怕是因为她个人原因迟到了,导致会议推迟,你都不会听到她说“抱歉”或是在她的脸上找到半点歉疚。
大多数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无法为一点小事稍微表示一下歉意。
其实这就是完美主义自我防御的表现。
完美主义心理的作祟会使他们很难做出哪怕是很简单的道歉,因为他们无法以轻松自在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缺点或所犯的错误。
完美主义者通常会对犯错持过度严肃的态度,把犯错等同于无用废物或低劣,承认错误并道歉,自然就会变得难上加难。
而又因为无法承认错误,接受现实和作出道歉,会让自己感觉在人际关系中失去信用,导致失败感,越发认为自己“不够完美”,从而陷入更深的被道歉行为的抵制,陷入恶性循环。
05 被羞耻感控制的人,不会道歉
说到底,一个人之所以会拒不道歉,是因为心里难以承受的羞耻感。
羞耻感可以极大摧毁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使他感觉自己充满缺点,能力不足,游离于人际关系之外。
内疚感可以引发懊悔情绪,促使我们道歉,但羞耻感的影响完全不同。
羞耻和内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情绪。
内疚感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违反了个人价值观和信仰,从而令良心感到不安。
它通常与特定的、让我们感到并不光彩的行为有关,比如出轨,比如撒谎。
内疚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益的内疚感,另一种是无益的内疚感。
无疑的内疚感就像是女性长期形成的习惯,促使她们动不动就说“对不起”,哪怕这种道歉根本毫无来由。
有益的内疚感则不同,当我们偏离正义良善和责任从而心生愧疚时,它能鼓励我们及时做出道歉。
和有益的内疚感不同,羞耻感超越了特定行为,指一个人的基本自我达到“令人讨厌和恶心”的程度。
简单地说,内疚感关乎的是行为举动,羞耻感关乎的是为人之道。
如果卑鄙、可耻的一面被曝光,从内心深处,我们一定认为自己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喜爱和尊重。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羞耻感,就不得不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黑暗中。
被羞耻感控制的人,他们无法面对犯错的自己和不完美的自己。
当羞耻感涌现出来的时候,他们会把羞耻感转变成蔑视、傲慢、控制欲、高人一等、强势和优越感。
那这些人在大家的眼里肯定是非常顽固,绝不会向任何人道歉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优越强势的人和自卑低落的人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区别,他们的自尊心,自我价值感都很低,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只是他们的一种自我防御。
无论哪种情况,产生羞耻感的人都很难真诚有效地做出道歉。
对于自尊心低下,羞耻感强烈的人来说,想要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个人伤害行为并承担起责任的话,首先就需要重塑他们的自我价值,让他们的自尊心回到正常的水平。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他才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才能产生同理心并感到悔恨,才能面对自己并不光彩的行为并作出道歉。
当然,做出真诚的道歉不一定能改变错误,但这毕竟是个良好的开始。
06 为什么大奸大恶之人没有悔意?为什么有的人出轨就是不认错,更不承担责任呢?
这是因为人类具有极强的自我欺骗能力。
人的恶行越严重,带来的耻辱感越强烈,作恶者就越难以体会受害者的感受,也越难产生悔意。
为了抵抗或逃避这种耻辱感,他们就会合理化自己的恶行。
比如,他们会这样为自己开脱:
“这不是我的错”
“我也控制不了自己”
“出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啊。”
自我欺骗的程度越深,作恶者自我保护的借口就越多,甚至把责任归咎于受害的一方。
比如,他们会这样自我辩解:
“这是她自找的”
“我这么做是为她好”
“这样做是必须的”
“我只是第一次出轨”
……
所以,在生活中,只要无法正视违背个人价值观和伤害他人带来的羞耻感,我们就会为自己编织各种自我保护的借口。
毕竟大恶不同于小错,犯个小错道歉容易,做了大恶就不是道歉那么简单了。
当我们的身份和价值感逐渐消失殆尽在我们所做的恶中时,我们更将无法做出真诚的道歉,也必将失去所有人的信任。
而为了生存,为了获取别人的信任,我们就会把自己包裹在借口、轻视和否定当中,自我防御就成了唯一的生活方式。
07 面对死活不肯认错的犯错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羞辱他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面对拒不道歉且毫无悔意的犯错者,只要是正常人,都忍不住会羞辱和指责他们。
但是这样做并没有效果,无论对小错还是大恶都无济于事 。
对死不悔改的犯错者指责攻击,只会强化他们的自我防御意识,无法打开他们的内心。
所以,对于出轨的丈夫,如果原配在长时间内的羞辱和指责他们,那只会让出轨者认为自己出轨是对的,他们是不可能做出真诚的道歉的。
基本上所有出轨的男人,他们都不愿意自己被贴上渣男,不负责任等标签。
不是因为他们错而不自知,实际上,他们拒绝这种对号入座,反映出的是正常的心理抵制。
如果一个人敢毫不犹豫地接受人们对其恶行所起的称号,那他绝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产生悲伤和懊悔的感觉。
所以,给犯错者贴标签,只能把犯错者内心仅存的一点自我价值摧毁殆尽。
一旦我们为犯错者贴上羞辱性标签,无形中就会大大缩小他们忏悔和做出积极改变的可能性。
所以,这也是思姐为什么总是叫姐妹们一定要嘴甜心冷,当你需要他的时候,不要用命令或指责的语气,不要给他贴否定的标签,那只会引起他的防御。
你要给他戴高帽子,肯定他在其他方面的价值同时放大他的价值,他才有可能去反思,他才有可能找到对你感同身受的方式,才能做出发自内心的道歉,才能确保以后不会再犯。
当然,我们分析原生家庭,包括一些童年创伤之类的,并不是要允许犯错者寻找借口或心理原因。
虽然我们有必要考虑犯错者过去和现在的经历对其行为的影响,但痛苦的个人经历或当前状态并不能为他们的错误行为构成正当理由。
因为大多数遭遇创伤经历或苦难当下的人都不会持续伤害他人。
相反,他们反而可能会变成一个温暖,对大众有益对社会有价值的成年人。
08 如何与犯错后拒不道歉的人沟通?
对受害方来说,当被出轨的时候,被人伤害的时候,最迫切的问题是想要做出控诉,并让人理解自己的处境。
尤其想和加害方当面对质,希望以此方式得到加害方诚恳的道歉,希望他们明确承认所犯的错误,承认所发生的事实并看到对我们的伤害。
如果得不到期望的结果,受害方往往会感觉再次受到伤害。
但,大多数做出严重伤害的人,都不会承认自己的暴行,更别说要他们做出道歉和弥补了。
因为羞耻感会让他们矢口否认一切,然后用自我欺骗的方式合理化自己的错误行为。
这样,他们就可以摆脱罪责,而无须面对事实。
所以,如果你希望去和加害方去沟通的话,我希望在此之前,你能做到这些心理准备:
首先,注意保护自己。
其次,你应当降低期望值,不要一开始就想达到要对方做出道歉的目标。
第三,你要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陈述事实,不要指责,辱骂等。
第四,无论对方做出怎样的反应,注意陈述事实即可。
记住,真诚的道歉永远都不是唾手可得的。
无论你的沟通方式有多好,只要让犯错者感觉受到指责或威胁,他们就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和感到悔意。
对方是否愿意为错误行为承担责任,这一点,和他们是否爱你毫无关系。
实际上,承担责任、产生同理心和悔意,以及做出真诚道歉的能力,取决于犯错者的自爱程度和自我尊重程度。
换句话说,我们只能自我检视这些能力,并不能将其赋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