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一座两千年的绵阳城,
十年年创造堪比百年成就,
十年间,
绵阳人砥砺奋进,
绵阳建设波澜壮阔,
绵阳书写改革发展历史上的不朽传奇。
时间回到2011年,
那是地震后的第3年,马上就要春节了,绵阳安县花荄镇西岩村的残疾妇女王学蓉搬进县城的新家,新房110平方米,三室两厅、厨卫齐全、没有公摊面积,人平还有1万元装修费、3.3万元安家补贴费。
王学蓉说,“有了家,心也安稳了。开年后做点小生意,一家人的生计就能够维持了。”
新春前夕,和王学蓉一样喜迁新居的还有全镇1700多户群众,绵阳地震灾区百万受灾民众搬进永久性住房。
他们和500万绵阳人民朝着人生小梦想,中国大梦想奋力前进,战果辉煌。
2008年,北川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严重,县城被夷为平地,2万余人遇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余亿元。
震后北川已全面完成灾后重建,进入发展振兴阶段。
2011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39亿元。
2011年绵阳灾后重建基本完成,纳入重建规划的7314个项目完工99%,2267.3亿元总投资完成99.9%。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北川地震纪念馆主体工程完工。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
2021年北川地区生产总值88.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县(市、区)第一,9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从重生走向跨越,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县到市,从群众到干部,
绵阳人用奋斗定义幸福,
用实干诠释担当,
用付出践行使命。
2011年,绵阳发展史上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跨入全省经济总量“千亿俱乐部”根据统计局信息,绵阳经济实现GDP1189.1亿元,增长15.2%,GDP总量突破千亿大关。
而2021年绵阳GDP已经达到3350亿元,跨入3,000亿行列,10年增加2,200亿元!长期保持省内GDP第2例位置巍然不动。
涪江江水抱山流,
不见唐家帝子楼。
记得江东诗句好,
淡烟乔木是绵州。
2011年,绵阳城市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07万,
2022年根据相关部门披露的数据,绵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超过180万。
10年时间,绵阳城几乎增大了一倍。
坚毅实干的绵阳人用10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绵阳!
绵阳已经从10年前的三线城市,即将跨入全国准二线城市行列。
蓝天碧水相互辉映,
涪江岸芷美景怡人,
城市生活井然有序,
淳朴乡风徐徐吹拂。
2011年,经过十年创建,绵阳成功夺取全国文明城市“金牌”,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2021年,绵阳再次上榜2021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64个地级市 。
用文明之光铸城市之魂,文明,让城市更美好,中国科技城正以它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世人留下文明、宜居、和谐的“绵阳印象”。
2011年,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62万人,而到了2021年绵阳南郊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980409人次,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89497人次,同比增长3.1%。
绵阳机场目前共有17家航空公司,执飞55条航线,,通达全国36个城市。
经过一年建设的绵阳T2航站楼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即将投入使用。绵阳市即将迎来期盼已久的国际航班。
最近,绵阳三台县塔山镇在外面打工10年的小梅要回老家乡镇上班了。
她10年前就去了江苏打工,在一家纺织厂做纺织工,每个月工资5000多,最近几年家里小孩子长大在乡镇上学,作为妈妈的她想回来找个工作,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
今年春节却突然作出决定不去了,问她为什么,她说现在在镇上就能上班,每个月工资也能拿到4000块钱,是一家福建过来的鞋厂,生活待遇也挺好,有食堂,有宿舍,还能照顾家里,何必去外边玩劳苦奔波。
一查询还真的是,这家服装厂来自福建一家大鞋服集团,在县里总共投资了10个亿,建了好几条生产线。县里也为了提振乡镇经济,特意和这家集团商量,在他们镇设了一个分厂,专门招收附近农村女工培训上岗。
梅姐说这10年通过在外打工,家里在三台县里也买了房,老家的房子也新修起来了,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附带照顾小孩,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岁月峥嵘,历史沧桑,
10年不过转瞬之间,
500万绵阳人发扬两弹一星奋斗精神,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
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激扬“中流击水”“奋楫前行”的干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民主法治稳步推进,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科技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
中国梦绵阳篇章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