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时代的更替和岁月的变迁
绵阳从稀稀落落的瓦房到如今的高楼耸立
从充满底蕴的文化古城到中国唯一科技名城
这些照片见证了绵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也是一代又一代绵阳人极为珍贵的城市记忆
“老街巷”
仅仅是这一个名字,就能让我沉迷好久绵阳上千年的历史。不乏一些古老的街道,古老到没人知道它的历史,只知道它就那样一直存在着。“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绵阳城中的古街道经过城市的发展而得到修缮繁荣的景象呈现在绵阳人面前。试着去探寻“老街”的年岁,然而却没有人能说出“老街”确切形成的时间抑或文化特征,而传承下来的东西是这座城市最珍贵的文化记忆。
临园口
1996年跃进路
曾经的大观园
“铁牛街”
康熙三十一年(1692)和乾隆三十五年(1770)期间,两场洪水摧毁了绵州城,绵州州府被迫迁往今德阳市罗江县。嘉庆年间,时任绵州州官的刘运全临危受命,奉旨重建绵州城,将州府驻地重迁绵州。新建的绵州城总面积0.73平方公里,城墙总长3500米,当时共修了五道城门:东门、老南门、大西门、小西门以及位于北部的老北门。老北门通往涪江西岸的北河渡口,这里是中央官员从陕西通达绵州的必经之路,所以老北门也叫迎恩门,而城门外通往渡口的这条街就叫迎恩街。
传说咸丰年间,迎恩街上有一名手艺精湛的老铁匠,一天晚上神仙托梦给他说,绵州城之所以水患不断,是因为涪江河里有一条泥鳅精作怪,需铸造一个铁牛镇压住河中妖怪,防止它再兴风作浪。于是,绵州城家家户户拿出各种铁器捐给铁匠,铁匠铸成铁牛,放置在迎恩街外的河堤之上。那只铁牛体态一如今天河堤上的铁牛一般,但体积仅有现在的三分之一。铸造了这只铁牛之后,老百姓又在上游河堤上用石灰、黏土和细沙铸造了两只“灰牛”。当时有句话叫“铁牛做得好,一大配二小”,老百姓也开始将迎恩街唤作“铁牛街”。咸丰七年(1857),知州毛震寿正式将此街改名为“铁牛街”。
铁牛街旧城区
繁忙的北河渡口北上连接平武、江油,南下通达三台、射洪、遂宁等地,码头商客往来不断,铁牛街一路的风景,则是他们对绵州城的第一印象。城墙内的正北街是绵州城最为繁华富庶的地方,工商巨贾纷纷在此开店营商,而一出城门,一股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贫苦人家的四合院以篾条作墙,茅草作顶,茶馆、旅店、杂货铺林立街道两旁。民国时期,为了方便汽车行驶,国民政府在老北门外修建了大马路,以水观音巷(现在的天青苑处)为界,将铁牛街分成了外北街和铁牛街。
铁牛街在土墙院子环绕下的铁牛街巷,茶馆是不可遗忘的。在转弯或正街处,总有一两家颓败的屋子被辟成茶馆,供往来的客商、下力的脚伕、抬滑竿的轿夫、赶场的农民和游走的“算命子”以及累瘫了的“船夹子”些歇个脚,喝口茶。
泗王庙
铁牛街茶园
如今的铁牛街与铁牛广场相连,集餐饮、茶楼、川剧表演、商贸、民间收藏于一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今日铁牛广场
“铁匠巷”
在红宝石大厦背后,过去是一条老旧的巷子,这条巷子就是铁匠巷。过去,巷子里几十个铁匠铺子一字排开,“叮叮当当”的声音响彻半座城市。
随着岁月流逝,巷子被拆,现代工业取代手工业,铁匠铺“叮叮当当”的声音逐渐被世人淡忘。
“马家巷”
马家巷巷子虽然貌不出众,置身小巷,你却心情愉悦,兴致盎然。那种踏实,是家的感觉,不会有丝毫的生分:悠闲自在的小生意人,从你身边匆匆飘过的美女或帅哥,墙边绿油油的爬山虎,飘着香味的各种小食品……无一不在脑海中盘旋回绕,无一不让人时刻挂念。小巷中毫不起眼的小店,成了绵阳年轻吃货们的宠儿,哪家小店有什么特色,成了大家嘴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旧时马家巷
现在的马家巷,聚集着众多小吃、杂货店,成为绵阳年轻人最喜爱的一条街道之一。
史载,马家巷雏形形成于明代,由绵州知府宁鸿主持修建;落成之日,马家巷北接鼓楼,南靠顺城街,东达孙家巷。这巷子铺排着锃亮的青石板,被来往行人磨得暗里泛青;
巷两边多为几进深的青瓦覆顶四合院,达官显贵居住于此,商贾富人亦比邻而居。每家门楣之侧,一盏盏红灯笼喜气洋洋,透出官宦的富足。
“油坊街”
绵阳的油坊街形成于清朝后期,从当时的绵州城西门(今市中心医院旁)一直延伸到安昌河岸边码头;在近20年前的旧城改造中,涪城路至市中心医院一段油坊街大多被占,残存的一段划入西大街,油坊街只剩下涪城路小学至饮马大桥一段,不足300米了。
绵阳还有诸多历史悠久的街道
卫生巷、长兴街、文庙街、翠花街……
岁月见证了无数的绵州文明
也尽显了时代的兴与衰
或许再过几十年
绵阳的城市也会有更加让人期待的变化
作为一个绵阳人很庆幸
这些光影都被一代又一代的绵阳人
记录着,雕刻着,铭记着
END
(来源:乐游涪城、改自:达摩玖叔)
谨防非法集资炸弹,共建和谐平安中国
-或许你还喜欢看-
绵阳旅游投稿邮箱:myslvyouju@163.com
这,就是绵阳!
重启跨省旅游!风光静候缘客来,绵阳今始为君开。
仲夏昼日长,开轩纳微凉~绵阳暑假出游攻略出炉,快来这里安放你家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