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如何偷改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偷改档案…

作者:白柳读史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泄密愈发严重。特别是身居高位的政府官员,活跃在荧屏一线的大牌明星,经常会遇到私人问题被泄露的现象。为此,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特别是前不久审核通过的《民法典》,专门对个人信息保护制定了相关法条,这为提升公民保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保密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属。自古至今,人们就十分重视保密工作。尤其是官方机构和政府公职人员,在处理一些重大安全问题时,经常需要采取保密措施。那么,古人是如何做保密工作的呢?历朝历代又有哪些保密妙招呢?

调兵遣将用的保密护符

成书于西周时期的《易经•系辞上》中有这样一句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说的是国君、朝臣需谨言甚微,否则将会遭受言多必失之祸。《韩非子》也言:“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意思是说事情因守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由此可见,2000多年前,古人在言行举止上已经初具保密意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如何做好公文保密工作方面,历朝历代极尽创新之能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保密措施,为今人提供了诸多实践性的科学借鉴。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保密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夏商世袭制时期的奴隶社会。夏朝在宫廷议事机构中设有掌管记事典志和册籍的太史令,负责重要公文的典藏,这也是古代社会保密工作的源头。但夏朝的国家机构相对简易,对国家密文的管理仅止于此。商朝时,在太史掌管公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设立守藏史专责管理国家档案和公务文书。一些重要机密性文件悉数收放于王室宗庙,并委派捕吏加以守护,非王室贵族一律不得近前。这说明,夏商时期的密文管理带有很强的血统性,君权至上的官本位色彩较为浓厚。

保密铅封

进入西周,公文管理日趋完善。《周礼》记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禁令”便是一个符合史事的证据。在档案管理制度上,周朝不仅设立天府作为中央档案管理机构,周天子在沿袭商朝制度的同时,还发明了以防泄密的安全封泥。封泥是一种加盖过官印的硬质泥料,附着在捆绑公文的细绳上,其作用相当于今天的纸质封条。不过西周文字书写的载体主要是竹简,固定于竹简上的封泥在公文传递过程中一旦受潮、受压或是被水侵蚀后极易脱落,因此安全性能并不高。西周末期,专门从事典志管理的史官在泥质封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锡金属为主要原材料的软质金属封缄。软质金属封缄克服了封泥的易碎性,又因其延展性较好,可将封缄的外形变化作为泄密的依据之一,成为封存密文的主要方式。

夏商周三朝虽然有了公文保密雏形,但保密方式单一,也没有建立同保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密文传递过程中时有泄密情况发生。夏商时期刑律严苛,凡逆国君之意者动辄以腰斩、车裂等方式处以极刑,但对于泄密者却鲜有用极刑处置,这也说明当时对保密的重视程度尚不够高。

保密泥金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在全国统一文字,在加强保密管理上,秦首开公文泄密者绳之以法的先例,从法律上对公文保密作了规定,并对窃密公文、删减篡改者皆以死罪论处。《商君书》中:“有善发禁室印,及入禁室视禁法令,罪皆死不赦”,这使得秦朝成为历朝历代公文保密管理的典范。

秦以后的汉代承前人之遗风,不仅建立了公文保密律法和较为完整的文书处理办法,而且对公文的保密级别进行了界定,首创公文密级管理制度,这是现代密件公文定密的雏形。在公文管理人员的选用上,汉代保密机构尚书省从身份地位、文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对泄密官员的处置上,汉代也按照泄密程度分别处以鞭刑、笞刑、弃市、腰斩等刑罚。应该说,秦汉两朝的保密意识进一步增强,保密制度日趋规范,泄密的几率也大幅降低。

保密印章

东汉末年内戚外乱由盛转衰,三国群雄逐鹿,纷争四起,为保证信源畅通,各国均设有专职情报使者,这些使者很大一部分兼有密文传送的职责。统治者根据政治斗争的需要,空前重视公文保密。曹操为防止机密要闻泄露,曾委派手下护卫将绝密文件藏于石室中。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自顾饮酒缄口不语,面对鲁肃的数次问询却始终守口如瓶的场景同样映射出时人较强的保密意识。

有唐以来,社会安定,物资丰盈,中央及地方政府各级官员在享受朝廷俸禄之际均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文化建设。在这其中,保密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唐朝在借鉴历代公文保密优缺点的基础上,设立档案保密管理法。《唐律》中规定:“诸盗制书者,徒二年;官文书,丈一百。”此外,对密文及涉密档案在印制、收发过程出现的泄密、延误现象均有相应惩处措施。除去对密文进行严格管控,唐代还对密件起草、文书邮递从法律上进行了规范。

寄送密件的官吏

唐以前公文保密均以法的权威形成约束力,迫使手握密文的官员不敢逾越法的红线,止步于法也成为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遵从的一项原则。唐朝的公文保密工作可圈可点,而相比于宋,唐朝的保密技术则略逊一筹。宋朝因少数民族进犯,边关战事频发,军情要事成为宋朝君主的心头病,从而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北宋1044年前后,数字密码保密技术几乎与被誉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同时产生。据《武经总要》记载,宋代在军粮、军情传递中用阿拉伯数字代替汉字,编成相应的密码代号,作为机密要事的传递口令。被传递的情报只有军中主帅掌握破密口诀,类似于现在的密码锁。这项发明打破了以往的简易保密技术手段,在军事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对泄密官员的处罚方式上,宋朝的分类也更加明晰。比如宋朝的律例规定,凡雕印御书、朝廷会要、时政文书者杖八十;凡藏匿、毁弃、拆换文书者,徒一年;盗窃文书者,徒三年。

元明两代基本沿用了唐宋模式,元朝规定凡盗窃文书或擅自改动文书者,以杖刑或笞刑罚之。明代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宦官当政泛滥,窃密现象严重,为此明设立内阁以保证对“密旨”的传达。凡泄密官员处以死刑,妻、子流放边疆。

不同类型的保密印章

清王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脉,集历代之大成,保密工作日渐臻于完善。特别是在雍正朝设立的密折制度,按照密级分成秘密、机密、绝密,实现了完整的定密制度。嘉庆时军机处机要作为密文呈奏的核心机关,要求绝密文件需由军机大臣转皇帝密旨后再由章京承办,内阁发出的密件,必须由六部下属的相关机构编号登记。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人不仅有很强的保密意识,而且在探索保密手段和保密法规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各自与众不同的保密措施。古人的保密意识之强,保密方式之新颖,为今人做好保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秘而不宣当是保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安全发展,也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原创作品,请勿盗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如何偷改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偷改档案,如何改档案年龄,偷改档案犯法吗,如何改档案上的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