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如何把口哨吹出曲调——如何快速吹出口哨!

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常能读到那些武林高手动不动就一声长啸,声震山林。比如《射雕英雄传》里写到郭靖的啸声——“啸声远远传送出去,只惊得雀鸟四下里乱飞,身旁柳枝垂条震动不已。他一啸未已,第二啸跟着送出,啸上加啸,声音振荡重叠,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远去”。读到这些片段,满心向往之余,不禁老是想问问金庸大侠,这“长啸”是怎么发声的?


按照郑玄的《诗笺》解释,“啸”就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嘬起嘴唇吹口哨。

什么?吹口哨?

于是我费劲巴巴地吹来试试,结果声若蚊蝇,传不出半米。想不通,只能怪自己内力太浅,达不到武林高手的境界吧!

还是让我们回到古代,探个究竟。

“啸”在《诗经》描述的夏周时代,竟是女子伤春时的自我排遣。

遥远的夏周时代,人们抬脚就是舞蹈,出口就是诗歌。《诗经》让我们可以瞬间回到那个年代,看那时的人们手舞足蹈,听他们高唱低吟。这其中,就有独特的啸声。

从几千年前的《诗经》里传来的啸声,其实就是口哨声。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早吹着口哨的,不是武林高手,甚至不是男人,而是一个个在家思念亲人、思念情人、感怀忧伤的小女子们。

她们一边撅着红唇吹着口哨,一边芊芊素手抹着眼泪,画面绝对楚楚动人。怪不得《诗经》里要大书特书呢!


子之归,不我过,其啸也歌——《召南》

有女仳务,条其啸矣——《王风》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小雅》

《古今注》里记载了一些古曲的来历,有一首曲子叫《别鹤操》,怎么来的呢?说有个叫商陵牧子的人,娶了老婆五年没有生孩子,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撺掇他休妻再娶一个。

他的妻子听说了,就在半夜里起来,“倚户而悲啸”,靠着门吹着悲哀的口哨。商陵牧子听了很是难过,顺势就着妻子口哨的旋律,填上词,唱了一段小曲——“将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远路漫漫,揽衣不寝食忘餐”。”后人收录了这个歌,起名为《别鹤操》。从歌的名字和歌词的意思看,这个商陵牧子伤心归伤心,最终应该还是换老婆了。

《别鹤操》,商陵牧子所作也。娶妻五年而无子,父兄将为之改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牧子闻之,怆然而悲,乃歌曰:“将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远路漫漫,揽衣不寝食忘餐。”后人因为乐章焉。——《古今注》

这一声声口哨吹得黯然销魂,也不知道有多少美丽或者不美丽的女子,只能靠吹口哨来排遣烦闷哀伤。

如果愿意,我们可以回到远古,一起和她们依偎在门边,听一听清丽的女子如何用一曲口哨之歌,讲述一段忧伤的故事。

楚汉一代,啸的功能忽然来了个急转弯,成了呼神唤鬼的“必杀技”。

楚国人崇信鬼神,读屈原的《楚辞》,满篇都是神仙魂魄,如梦如幻,人和神之间能够通畅的交流。啸声不再来自女人的伤感,而是来自巫祝对神灵的呼唤。楚国的文化对汉朝影响深远,因为开国皇帝刘邦本就是楚国人。

听到这一时期的啸声,恐怕大多数都不会太舒服,还会有些诡异惊悚。


《招魂》一篇,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巫阳受上帝之命为屈原招魂的整个过程,巫阳不停地喊着“魂兮归来”,这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祝词。里面写到“招具该备,永啸呼些”就是说,招魂的器具已经齐备,快发出长长的呼啸声吧。

啸声在我们本土宗教道教的传播里,还承担了通灵鬼神、护佑长生的神奇功能。

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言之浊可以通人事、达性情,啸之清可以感鬼神、致不死。盖出其言善,千里应之。出其啸善,万灵受职。斯古之学道者哉。——《啸旨》

这时候的啸,也掌握在神神道道的巫祝嘴里,属于小众技能。我们去听,只怕巫祝们会拒绝靠近。

从魏晋开始,啸声摆脱宗教礼仪,成为士大夫们装逼扮酷的标配。

魏晋以来,啸走下神坛,转入贵族阶层,成为一种高雅爱好。

竹林七贤都是喜欢长啸的人。那时候,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人们朝不保夕,平均寿命也很短。因此,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的一帮名士,整天饮酒对诗,狂放不羁,时不时的一起长啸,此起彼伏,互相唱和,那种旁若无人的姿态实在是帅呆了,酷毙了!用现在的话说,逼格真高!


竹林七贤里阮籍的啸声最好听,连绵悠长,经常跑山里“啸”,经常引得一堆人跑山里去偷听。

阮籍的功夫进一步提升可能来自苏门山里的一个得道真人。阮籍去拜访真人,真人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东拉西扯,真人连眼珠都不转一下。阮籍对着他一阵长啸,真人才微微一笑,说可以再来听听。阮籍又长啸一阵,真人也没再说啥。阮籍无趣返回,刚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传来长啸之声,声震山谷。阮籍陡然间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他也悟道了,于是以长啸相和。

阮步兵(阮籍)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世说新语·栖逸》

吹口哨能吹出这样的动静,已经超出常人的理解,金庸的创作灵感也许出自这里吧!

魏晋之风一开,天下效仿,都以吟啸为时尚。


我们可以听到诸葛亮“常抱膝长啸”,

可以听到曹植“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

可以听到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可以听到李白“天门一声啸,万里清风来”

可以听到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别的不说,这也许是啸声最纯粹、最自由、最洒脱的时代。不过,最想知道的,这些大咖们到底是怎么啸的,是鼻腔共鸣还是胸腔共鸣。学会了,好跟着他们一起来两嗓子!

一声长啸,尽显风流!

宋元之后,啸声有了肃杀之气,进入武功范畴,成为武将必修,武林必备。

宋元一代以来,山河破碎,人民时常有一种悲怆苍凉的心态,少了潇洒自足,少了自怨自艾,而多了家国情怀,啸声不再是技巧,不再是炫耀,而是胸中积聚的爆发。


最让人血脉喷张的莫过于岳飞的《满江红》了——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上阙》

岳飞的忧国忧民和阮籍的自我超度绝不一样,岳飞的啸声,带着血肉,带着仇恨,带着杀气。听来的是不屈,是气节,是豪情!


一代奇人王阳明也是文武双全,传说他在攻打宁王时,半夜练气,一声长啸,一军皆惊。这个传说听起来多少有点玄,但起码可以得出结论,以啸声表达肃杀之气,的确已经成为当时的社会习惯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传承,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才一言不合就长啸。啸声让这武林更加神秘莫测,让武林高手多了一层狂放不羁的气质。

如果这时候还说啸是吹口哨,那就更令人费解了。我觉得此时的啸声更接近呐喊了。

而金庸小说的啸声恰恰把魏晋时代的孤傲不驯、汉唐时期的风流倜傥和宋元以降的悲天悯人都糅合到了一起,既魔幻又现实,既遥远又贴近。


最后再来听听《神雕侠侣》中杨过的啸声——“杨过又谦了几句,气凝丹田,左手抚腰,仰首纵声长啸。 这啸声初时清亮明澈,渐渐的越啸越响,有如雷声隐隐,突然间忽喇喇、轰隆隆一声急响,正如半空中猛起个焦雷霹雳。郭襄耳中虽已塞了布片,仍然给响声震得心魂不定,花容 失色,大叫'我受不住啦!'”

我勒个去!不得不佩服金庸大侠的想象力,一声长啸竟然能达到如此骇人听闻的功效!这根本就是“狮子吼”嘛!


合上书本,我再嘬起嘴唇试试啸一下,还是很失败,就连吹口哨也吹不响。

罢了罢了,这么一项优秀的又威猛的传统文化,就这么失传了!

几千年来,一声长啸,从女人到男人,从神秘到如常,从文人到武将,从嘴功到武功,辗转千年,变化莫测。

啸到底是怎么发声的?《啸旨》上说有十几种方法,神乎其技,无法模仿!

但是,不管啸是吹口哨也好,还是狮子吼也罢,我们都可以明明白白听到其中的情绪和情感,听得到生活,听得到喜怒哀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诗经》到金庸,不知道你最喜欢哪个时期,哪个年代,最喜欢听到什么样的啸声呢?欢迎留言讨论!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如何把口哨吹出曲调,如何快速吹出口哨,如何口哨吹出音乐,用口哨吹曲调英文”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