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fulfilling——fulfilling career?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给他的研究生上课时,接连提问:


  • 你们谁渴望成为一位圣人?
  • 你们谁想成为伟大的领导者?
  • 你们正计划写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吗?


台下学生的反应,要么脸红不语,要么含蓄发笑,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最后马斯洛忍不住灵魂质问:你们难道不打算成为心理学家吗?


这才终于有学生小声回答:当然想啦。


马斯洛说:“那么,你是想成为一位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心理学家吗?这可并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理想途径。”


pexels


许多人就跟马斯洛的学生一样,明明内心想要成功,却不敢追求,甚至都不敢说出来。这种心态被马斯洛称为“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对自身杰出的畏惧,刻意躲开自己的最佳潜能。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种“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的矛盾心理状态。


01


首先,来看看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情绪困境:


网络截图

网络截图

网络截图


为了躲避潜意识中的害怕,我们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错失了能够胜任的工作、隐藏起得天独厚的技能天赋,逐渐泯然于众人,碌碌无为一生。


约拿情结对人生的诸多限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不敢追求目标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随意将跳蚤往地上一抛,它能跳起一米多高。当把它放进一米高带盖的瓶子后,刚开始跳蚤会一再跳起撞到盖子,过段时间把遮挡拿掉,跳蚤却依然只能跳一米,再也无法达到它最初的跳跃高度。


这就是跳蚤效应(Flea effect)。


当你习惯认为“自己不行”后,就会慢慢适应这个念头,不再给自己设定值得追求的目标,放弃尝试改变。


pexels


2、逃避责任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过“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行为,指个体为了回避或者降低因表现不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失败机会的行为和选择。


比如明知第二天一早要开会,你偏要今晚熬夜通宵,导致迟到延误,失去发言机会。


这就是故意给自己找事,然后把失败归于“起晚了”的外因,逃避本该担负的责任。


你准备的发言原本很精彩,可就这么“不小心”被自己毁了。


3、预期的失败


1968年,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做期望实验。


他随机选出一组学生,对老师声称他们是“最有发展前途者”。8个月后,这批原本并没有特别之处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极大进步,且性格发展良好,变成了老师期望他们成为的“最有前途”的样子。


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一种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你期望成为什么,就极有可能梦想成真。


反之亦然,在约拿情结的作祟下,长久地回避成功,对其不抱任何希望,就真的无法再成功。


pexels


02


如果我们甘心岁月静好、平凡甚至平庸过一生,那么约拿情结就不起作用,但纠结之处就在于:不是不想成功,而是不敢,归根结底在一个“怕”字。


怕什么呢?


马斯洛的观点是:“人们不仅压制自己危险的、可怕的、可憎的冲动,也常常压制美好而崇高的冲动。”


成功,属于美好而崇高的冲动,约拿情结将其压制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害怕被挖“黑料”


众所周知,成功不止意味着耀眼光环,还附带被审视、被评价。


纵观各路爆火的明星网红就知道,一旦成名,神通广大的网友能把他八辈祖宗都给扒出来,晒在光怪陆离的互联网,以飨世人。


心理学上有个晕轮效应(Halo Effect),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我们对一个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往往会笼统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一旦发现其稍有瑕疵,与想象不符,就可能光环破灭,人设崩塌。


深怀约拿情结的人,会过分在乎这种成功的隐性代价,最终敬而远之,宁愿默默无闻、过清净日子。


pexels


2、害怕引发嫉妒


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一个人太过优秀,在曲高和寡之余,也许还会遭到他人非难。为了避免被孤立、被排挤,就会主动藏起锋芒,以愚示人。所以,约拿情结才有“伪愚”之称。


对于心胸狭窄的人来说,你不需要招惹他,单单你比他优秀这一点,就已经招惹到他了。

好的人际关系,应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非整窝蛇虫鼠蚁、乌合之众沆瀣一气。


如果你的朋友嫉妒甚至嫌弃你太优秀,那么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你值得更好的社交。


3、害怕自尊受损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提出一个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所以自尊的提高,可从两个纬度来努力:要么增大成功比例,要么减少欲望抱负。


然而结果如何,毕竟不是人力所能预测和左右的,所以对拥有高自尊的约拿情结者来说,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通过减小抱负来维持自尊。


无欲无求的人,自然不会有大的过失,但也难以获得大的成就。


正如马斯洛所说:“如果你总是想方设法掩盖自己本有的光辉,那么你的未来肯定黯然无光。”


pexels


03


社会认知理论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宣称:“害怕成功,是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认同,缺乏自信。”


因此,他推崇自我效能理论(perceivedself-efficacy),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状况。

我们可以借此从三个方面来克服约拿情结,提升自我效能感:


1、多去尝试,无论失败还是成功


万维钢老师说:普通人做事总是把“不伤害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一天到晚担心这个、害怕那个,特别脆弱。


如果能够对失败和成功等而视之,迈出尝试的第一步,会发现成功的“后果”并没有那么严重。


失败了,能得到经验值;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怎么都不亏。


2、记住成功经验


北师大心理学部部长刘嘉认为:我们成功的信心来自于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经验,来自于相信自己能不断成长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此即所谓“胜者恒胜定律(The Winner Effect)”。


虽然老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之信心,却不是靠失败建立起来的,而是靠一次一次胜利的经验。


所以,班杜拉认为:培养强烈效能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成功的经验。


回忆并牢记自己曾经有过的辉煌时刻,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在既有体验中创造新成就。


pexels


3、社会模仿:向相似者看齐


最早对社会模仿进行研究的法国社会学家G·塔尔德,提出模仿三要素之一就是相似性:模仿者与榜样者相似的地方越多,越容易产生模仿。


用咱们中国古话来说,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主动接近根正苗红的积极能量,看到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在同样的努力中取得成功,有助于相信自己也有能力hold类似情况。


04


约瑟夫·墨菲,是挖掘人类潜能方面的权威人物,他倡导:“一个幸福的人生,只靠努力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时常在脑海中描绘幸福未来的景象,最终依靠强大的潜意识来实现。”


打破约拿情结的关键,就在于把笃定成功的心理暗示,充分注入到潜意识内,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功成名就。


所以心想事成并不是迷信不实的美好祝愿而已,要先“想”才会“成”,一如歌德所说:心灵是其自身命运的主宰。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由自己的心之所向主宰。成功与否,就看你是否真的愿意。


作者:雯鲛

图源:Pexels

首发:壹点灵心理(yidianling0)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fulfilling,fulfilling,career,fulfilling是什么意思,fulfillingly,fulfilling怎么读”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