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知道了平时的生活中要避免4种异化沟通方式,要用“观察”代替“评价”,即只描述你观察到的事实,不要轻易做出评价,以免引起对方情绪化的反应。其实,生活中要想沟通更顺畅,就要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试想,当一个人指责你的时候,你会有哪些反应呢?书中作者提到,面对指责一般会有4种选择:一是自责内疚。比如,朋友对你说:“你这样做太过分啦!”,你可能就会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过分了。反过来,你对孩子说:“你这种做法很不对,妈妈非常不高兴。”意思是孩子的行为让你不高兴了,你这样对他说可能会让他感到非常内疚,下次不能有这样的行为。但问题是,他的改变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真正认识到他的行为为什么不对,长此以往,他会生活得很压抑,甚至还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二是愤怒不满。听到别人说你过分,你可能会马上回复对方:“我怎么过分啦?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样到最后可能就是双方大吵一架,闹得不欢而散。三是体会自己的感受。被别人认为自己过分,你可能会觉得很难过,因为你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四是体会他人的感受。你可能会想,他怪我太过分,难道是他希望我给其更多的关心。
对此,作者卢森堡博士在书中建议,应该选择第三和第四种反应,也就是体会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那如何表达感受呢?
一要学会体会并表达感受的重要性。在卢森堡博士的研讨班里,一位女性觉得自己很压抑,对博士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无论我如何努力地工作、顾家,丈夫都不会夸我一下。”博士问:“你有对他说过你的感受吗?”这位太太说:“没有啊,难道他心里不清楚吗?”你看,这就是沟通中的隔阂,总是想让对方去猜。但人生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玩捉迷藏?那位女性最后找丈夫好好谈了一次,她告诉丈夫:“我忙里忙外,感觉真的很疲惫,尤其是我做了这么多,你却没有表示过感激,我非常难受。”当说出疲惫、难受这些词时,她突然轻松了。而丈夫听到后,非常惊讶地表示,自己真的太粗线条了。虽然妻子的好处他都记着,但确实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感激,随后对妻子说出了自己的感谢。你看,有想法就要说出来,让对方体会到我们的感受,产生同理心,从而拉近沟通双方的距离。
二要区分想法和感受。一是要注意“我觉得”跟“我认为” 的区别。在日常对话中,“我觉得”这三个字常常出现,但往往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你对同事说:“我觉得这份文件有问题,要再修改”。你说这句话,本意是想就事论事地表达你的想法。然而你却用了“我觉得”这个原本用于表达感受的词,就将对话导向了表达感受、发泄情绪的方向 。同事给你的回应,很可能也是感受,他会不服气地反驳,最终把工作讨论变成情绪化的争吵。如果将“我觉得”替换成“我认为”,你会发现,接下来的对话会更注重于事实的讨论。这样可以减少情绪化,对方也更容易听得进去你的意见。二是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准确地表达你的感受。我们用的很多词语都含混不清,像“很好”“很差”这类词,就让听的人无法体会我们实际的状况。例如,当你说“我觉得挺好”时,你的感受可能是轻松,可能是欣慰,可能是高兴,还可能是其他种种反应。听的人没办法准确把握你的感受,那么他们做出的回应往往也就很难满足你的心意。以,要做到非暴力沟通,你平时要注意积累丰富的词汇,善于使用具体的语言去表达你的感受。三是要通过“看到……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看到工作文件里出现错别字,我很生气,因为我重视公司的专业形象”“看到你没把饭吃完,我感到失望,因为我希望你能健康成长”,利用这种句型,会让你自然而然地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