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书乔
前些天跟朋友聊天,她讲到家里的事情,尤其与父母的关系时,抱怨比较多。幸运的是,都不算是过分的事情。童年时期承受的一些不公平待遇,人生选择被干涉,也许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经历。
我们有时抱怨父母把我们当附属品,以单方面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但一味沉沦过去,可能表示我们还没有长大。把性格不满意或者经历不开心的地方归咎于原生家庭,不表示能够找到变快乐的理由。
人与人的情绪都是相互影响的,当我们在探索父母对待孩子存在的问题的时候,也要思考自己,培养自己爱人的能力。
1、改变别人之前,先改变自己
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访问了3328个年轻人。其中,有76.5%的受访者说,他们总是会被父母过度干涉;另外,有高达90.2%的人说,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干涉,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份调查数据看来,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烦恼。
从理性层面来看,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其实是依据双方的实力而做一次谈判。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实力,让爸爸妈妈认识到,我们有办法为自己所做的决定担起责任?还是,我们所做的决定是会由他们来担起责任?如果我们生活上的一切资源都依然还在仰赖父母的提供,我们还没有成为一个成年人的状态,在这场谈判中筹码肯定还不够。
从感性的层面,我们要让父母亲觉得,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个有独立自主人格的成年人是父母亲的成就,而不是损失。我们能够头脑清楚、条理分明地做出一个决定,这是他们的教育成功,他们让自己的小孩成长为一个能够做判断、做决定的大人。
想说服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让自己具备更足够的实力,不用父母来承担这份选择的结果。同时让他们知道,你的独立自主是他们的成就,绝对不是他们的失败。
2、学会安放受困的情绪
美剧《临时家庭》(Casual)里面有一句台词说的是,“我们往往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一个道歉;而我们的父母也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等我们说一句谢谢。结果,父母跟我们双方都得不到我们想要的。”
要求父母回忆往事,然后来跟我们道歉,如果怀抱这样的期望,可能就表示我们根本没有长大。
我们的情绪是互相影响的。父母亲的情绪的表现,跟我们自身情绪的表现息息相关,没有人是完美的。如果我们容许自己有情绪,我们当然也要容许爸爸妈妈是有情绪的人。
把自己性格上或者遭遇上不满意的部分,通通都怪罪到原生家庭的头上很方便,可是实际上,这不使人变得更快乐。我们从儿童迈向了成人,成人是能够精神上自主、独立的。我们培养情商,不是为了能够改变别人,改变父母,而是为了能够改变自己。
最差的情况,如果与过去无法达成和解,都要接受“不和解也是没关系的”。当我们已经认知自己是成年人,父母亲也就是另外两位成年人。大家都是成年人,各自拥有各自的价值观。即使我们血缘上这么亲近,不表示我们要达成一致的价值观。
明白了这些,可能也不需要一次形式上的和解了。当受困的情绪得到了安放,这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下”。
结语
我们尝试着分析现象,找到事情的根本,为我们的不快乐找到原因,也是为了我们的快乐找到理由,安放我们的情绪。我们不可能是完美的孩子,父母也就不可能是完美的父母。我们终将为人父母,也要学会怎么去与自己的小孩相处,明白如何去爱。
参考资料:
音频【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第71、74集
PS: 写了这么多,如果你觉得有用,请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书乔 (ID xqzwsz), 回复88,送你精心整理的大礼包,
内含知识付费课程、营销电子书、PPT模板、时间管理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