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驻马店遂平县财政局投资的国有独资企业—遂平县高新产业集聚区投资有限公司占股51%,变身为一加一面粉公司的大股东。
至此,以“零添加”、“专业化”在河南面粉市场叱咤风云的一加一正式完成股权变更,公司法人代表王刚仅占11.7%的股份。
回头看这个走过了25年风雨的本土企业,从日产能15吨的面粉作坊到4500吨的行业巨鳄,一加一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专业突围
一加一的前身是1992年由王刚的父亲王勤长创办的垣阳面粉厂,2002年王刚大学毕业,正式接管。
在王刚看来,想要真正将自家生产的面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做大、做强,能够依赖的就是两个字 — “专业”。于是,他上任后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老旧设备,用大量资金引入尖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王刚的大手笔投入一度在面粉加工圈里引起震动,巨额的数字让围观者肉疼。垣阳面粉厂的日产量应声而涨,越来越多的客户转向了出货速度快、品质更有保障的王刚。
2008年,垣阳面粉厂正式更名为“一加一”。
“零添加”之路
2008年的一个下午,王刚和往常一样到学校接儿子回家。
透过教室的窗户,王刚看到儿子和一群小伙伴一起正大口吃着刚发下来的白馒头。多年从事面粉行业的经验让他在一瞬间有冲上去抢下孩子饭碗的冲动,他之前从没有想过,有天自己的孩子会把至少含有十几种添加剂的面粉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
王刚心情复杂地回到家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几天之后他将公司的管理层召集起来,宣布:一加一将拆除十几台喂料机,向“零添加”转型。整个工厂一片哗然。
没有添加剂就意味着要用更多优质的原料进行填充,成本提高暂且不论,这样的天然面粉做出来的馒头又黑又小,势必会引起订单的大量流失。
王刚坚持。
一加一面粉从占领75%的驻马店市场迅速萎缩,周边市县的客户消耗殆尽,一度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在所有人的叹息中,喂料机重新回到了一加一的生产流水线上。
王刚并没有放弃。
他三次到儿子的学校向领导反映面粉的食用健康问题,以一个关心孩子的父亲而非商人的角度一遍遍向大家介绍“零添加”面粉,持之以恒的坚定最终感动了校方,一加一天然面粉成功进入学校。
即便生产“零添加”之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反复冲洗生产线,王刚仍然坚持守住品质。
他从最初的最高管理者变成了一名基层推销人员,主动出击,向别人介绍天然面粉的原料、生产流程和与普通面粉的不同之处。
慢慢的,一加一生产的“零添加”面粉从原来的无人问津变成了供不应求。
2012年,王刚宣布一加一彻底取消添加剂,永久性拆除喂料机。
声名鹊起
2013年,河南发行量最大的《大河报》首开先河,在社会新闻版以新闻调查的名义推出多篇《一加一天然面粉现象》报道。
舆论公关与媒体广告携手并进,“一加一天然面粉,所有面粉0添加,绝无添加剂残留。”的广告语传遍大街小巷,电视广告“家有小孩,就选一加一面粉”引得人人侧目。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一加一就成功地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健康”问题上,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每日食用的大白馒头可能含有20种国家允许的添加剂,吃下的每一口都存在隐患。而想要没有后顾之忧,首选一加一零天然面粉。
幼儿园在用他、政府机关在吃他、知名企业认准他。
一加一利用一系列的宣传营销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定位“天然”面粉,成功杀出重围成为行业黑马。
与此同时,一加一营销过度聚焦家庭消费,忽视多渠道、差异化,也为后来公司资金紧张、股权变更埋下伏笔。
“和谁一块儿玩”比“玩得好不好”更加重要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圈子”成为被广泛提及的概念。
一加一的“零添加”将市场所有普通面粉推向了“不够健康”的对立面,推广之路并不顺遂。
一些人一笑置之,一些人冷嘲热讽,一些人看到了未来餐饮市场的发展方向。
王刚清楚地知道,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一加一需要盟友。这是一条产品链,他不能孤军奋战。
经过王刚的不懈努力,一加一与巴奴毛肚火锅、三全、康师傅、思念、西贝莜面村、阿五黄河大鲤鱼、阿利茄汁面、煜丰烤鸭、鲁班张酒店、百宴菌菇拉面、耀军烩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为建业教育集团旗下的73家小哈佛学校、海马集团旗下房产的供应各业主的超市、宇通集团所有的机关餐厅的指定供应商。
作为河南的本土企业,一加一从小型面粉作坊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现今国企控股,未来一加一经营方向是否改变、产品是否调整都未可知。
2013年,大河报一篇《王刚想称“王”,一加一面粉“王”道何在?》中曾提到:王刚说“我就是想做中国的面粉王”。
希望今后的一加一,依然一如所愿。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 END -
撰文: 咩咩梁 编辑:咩咩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