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毛泽东总结全国抗战以来的国共合作和反摩擦斗争经验,提出的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基本政策。发展进步势力就是要放手发动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抗日,放手扩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广泛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争取中间势力,主要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以及国民党中的多数官员。孤立顽固势力,主要是孤立抗战阵营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代表是蒋介石集团。这一政策的提出和贯彻执行,广泛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抗日力量,孤立了极少数反共顽固派,坚持和发展了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政策的改变,国民党顽固派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制造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摩擦。尤其是1939年冬至1940年春,其反共活动日益猖獗、不断扩大,由局部、小规模的摩擦活动,迅速发展到在几个地区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为了总结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经验教训,纠正党内上述错误思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先后写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论政策》等重要文件,对国内各阶级进行正确分析,系统分析了中国的阶级状况。在这一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了对国内各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广泛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抗日力量,坚持和发展了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推动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不仅对争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来党的事业也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
链 接: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而要达此目的,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而以斗争为达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的手段。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中,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一真理,已经逐渐为党内同志们所了解。但不了解的依然还多,他们或者认为斗争会破裂统一战线,或者认为斗争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或者对于中间势力采取不正确的策略,或者对顽固势力有错误的认识,这些都是必须纠正的。
——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1940年3月11日)
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具体地说,就是:
(一)一切抗日的人民联合起来(或一切抗日的工、农、兵、学、商联合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统一战线下的独立自主政策,既须统一,又须独立。
(三)在军事战略方面,是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四)在和反共顽固派斗争时,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是有理,有利,有节。
(五)在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政策,是一方面尽量地发展统一战线的工作,一方面采取荫蔽精干的政策;是在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上采取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政策。
(六)对于国内各阶级相互关系的基本政策,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反共顽固势力。
(七)对于反共顽固派是革命的两面政策,即对其尚能抗日的方面是加以联合的政策,对其坚决反共的方面是加以孤立的政策。.....
(八)即在汉奸亲日派中间也有两面分子,我们也应以革命的两面政策对待之。即对其亲日的方面,是加以打击和孤立的政策,对其动摇的方面,是加以拉拢和争取的政策。将这种两面分子,和坚决的汉奸如汪精卫、王揖唐、石友三等,加以区别。
(九)既须对于反对抗日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主张抗日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又须对于主张抗日但又动摇、主张团结但又反共的两面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两面性较少的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开明绅士加以区别。在这些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上述各项不同的政策,都是从这些阶级关系的区别而来的。
(十)对待帝国主义亦然。....
——毛泽东:《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
素材来源:刘志新《百年党史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