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579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
历朝开国之君,总是离不开一批贤能的文臣武将辅佐,而一些出自同一地域的功臣往往会形成以地域为联结的功臣集团。汉初刘邦有丰沛集团,唐初李渊有关陇集团。而在明代,作为朱元璋的“铁杆拥趸”,在其创业之初与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淮西集团。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与开国君王打天下的淮西勋贵们,往往得以封侯拜相,但是其功勋荣耀,莫说荫蔽数代子孙,往往在第一代就被剪除,但其中也有一些家族绵延百年。
朱元璋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朱元璋》截图
那么,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勋贵中,哪一家延绵最久,最具韧性呢?
从龙之功,拜将封侯
洪武三年(1370),天下初定,朱元璋着手封赏功臣宿将,定五等勋爵制。勋分五品,最高者为正一品上柱国,最低者为从五品武骑尉;爵分五等,为公、侯、伯、子、男。正一品为国公、郡公,从一品为郡侯,二品皆为郡伯,三品均为县伯,四品为县子,五品为县男。
在所封的首批勋贵中,有六人获封公爵,二十八人获封侯爵,二人获封伯爵。其中六公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常遇春当时已经身故,由其子袭爵)、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二十八侯为:中山侯汤和、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蕲春侯康铎(康茂才之子,其父追封为蕲国公)、永嘉侯朱亮祖、颍川侯傅友德、临川侯胡美、东平侯韩政、宜春侯黄彬、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二伯为:诚意伯刘基、忠勤伯汪广洋。
此后,朱元璋又陆续晋封、加封了一批勋贵,如在洪武三年年底,之前因罪未封侯的薛显获封永城侯;洪武十年,朱元璋义子、大将沐英获封西平侯;洪武十一年,中山侯汤和升为信国公;洪武十二年,大将蓝玉获封凉国公,吴复获封安陆侯;洪武十七年,颍川侯傅友德升为颖国公,郭兴之弟郭英获封武定侯。
在这些开国勋贵中,绝大多数是朱元璋起兵的淮西地区人士。元末明初的淮西地区,范围大致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大别山以东、南京以西的地区。在洪武三年首批获封的勋贵中,最著名的李善长、徐达、冯胜、常遇春均为濠州人士,邓愈为泗州人士。而二十八个侯爵的排名就是根据加入朱元璋军队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加入义军,至正十五年郭子兴去世、朱元璋走向独立。前十四人正是在此期间加入的,尤其是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回乡募兵,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二十四个淮西人加入义军,成为朱元璋最早班底。因此,在洪武三年的封赏中,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将领,其获得爵位的位次,反而在傅友德、廖永忠等名将之上。
李善长为濠州人士。来源/电视剧《朱元璋》截图
然而,这批拜将封侯的朱元璋老乡们,并没有享受太久的荣耀。朱元璋早早就给他们加官进爵,还赐予丹书铁券,但这些荣华富贵,很快就成为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催命符。
尾大不掉,鸟尽弓藏
朱元璋对自己的淮西老乡痛下杀手,几乎屠戮殆尽。这是为什么呢?除了朱元璋本身猜疑好杀的性格外,淮西集团的尾大不掉也是重要原因。
淮西集团中,李善长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治理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功臣之首。但是其余的淮西勋贵,大部分都是行伍出身,在身居高位后常有不法之举。例如前文提到的永城侯薛显,因其滥杀无辜,直到洪武三年年底才被封侯,不在首批二十八个侯爵之中。而且因为淮西勋贵中很多都是在朱元璋草创之时就跟随其侧,在朱元璋称帝后,也难免存在忽视礼数的行为。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属于淮西地区,形成抱团之势,朱元璋在位时尚可驾驭,一旦御龙归天,嗣君继位,功臣集团是否会行废立之事,就难以保证了。因此,朱元璋早早就开始计划剪除功臣集团,其中的顶峰,就是著名的胡蓝党案。
早在胡蓝党案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开始剪除非淮西势力的功臣。朱元璋以淮西集团为班底统一天下,在这个过程中,也吸纳了淮西集团外的各种势力,例如巢湖水军头领廖永忠在鄱阳湖大战中立下大功,之后在平定四川、两广的战役中也是功勋卓著,而且,也正是廖永忠在“护送”小明王韩林儿的途中,让其死得不明不白,为朱元璋称帝扫除障碍。廖永忠虽然立有大功,但并非淮西集团人士,因此在洪武三年的封赏中,位次反而靠后。到了洪武八年,廖永忠成了第一个被杀死的侯爵,朱元璋曾问廖永忠是否知罪,廖永忠以“天下已定,臣岂无罪乎”作答。这句话,马上也将是淮西功臣集团的死因。
廖永忠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截图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濠州定远人,是淮西集团中为数不多的文臣,洪武十三年时已经位极人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名实合一的丞相。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姻亲,也是因李善长的推荐才得以升任丞相。胡惟庸任职期间,广树党羽,浙东文臣领袖之一的刘伯温就是在吃了胡惟庸送去的药石后身亡。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死胡惟庸,牵连极广,因此案死者达到三万余人,除此以外,胡惟庸案长达十年,在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三年的时间里,不断有人因为“涉及”胡惟庸案而被朱元璋处死。
胡惟庸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截图
在淮西勋贵集团中,韩国公李善长几乎被灭族,封爵也被剥夺。出身淮西集团的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都因胡惟庸案身死爵除,连死去的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永城侯薛显都被牵连,子孙被杀,爵位被废。值得玩味的是,除了李善长是在胡惟庸案开始时就被处死外,上述勋贵都是在洪武二十三年被株连。
为什么朱元璋在十年之后才想起去处理这些昔日同乡、今朝“逆党”呢?因为在洪武二十二年,作为帝国继承人的太子朱标去世了。作为继承人的朱允炆年幼,如何能够驾驭这批功臣宿将?
因此,朱元璋以胡惟庸案,大肆诛杀宿将旧臣,洪武三年所封的淮西勋贵已然寥寥。而在此期间,朱元璋又提拔了蓝玉、郭英等新的淮西勋贵,接着又在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的罪名将蓝玉杀死,牵连一万五千余人,大批新贵也在此案中身死爵除。蓝玉案之后,冯胜、傅友德等人也接连被杀,仅剩的淮西勋贵只有徐达、李文忠、汤和、耿炳文、吴良、沐英、吴复、郭英、张龙等数家而已,到了靖难之役,吴复之子吴杰因白沟河战事失利被削除爵位,后代多次请求也未能复爵,耿炳文在朱棣继位后身死爵除,吴良之子吴高最终也被明成祖朱棣削去爵位。永乐之后,明朝初年的淮西勋贵,得以传承的更是寥寥无几。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那么,在这剩余的几大家族中,谁是延绵最久的家族呢?
即使躲过了明朝初年,也不意味着这些爵位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在剩下的家族中,洪武十二年获封凤翔侯的张龙,其孙张杰在永乐初年失去爵位,张杰之子张嗣在宣德十年(1435)请求继承爵位,被吏部以“龙侯不嗣者四十年”为由拒绝。张龙功少,爵位失去了四十年就难以继承,而像邓愈、李文忠这样的开国功臣之家,到了嘉靖年间,反而得以恢复爵位。邓愈之后邓继坤被封为定远侯,李文忠之后李性在嘉靖十一年被封为临淮侯。这两个家族虽然没有恢复公爵,但是在失去爵位一百多年后仍然能够获得爵位,并传至明朝灭亡,已然不易。
邓愈。来源/秒懂百科视频截图
与邓愈、李文忠类似的还有汤和。汤和是朱元璋起兵的核心成员,正是汤和给在皇觉寺出家的朱元璋写信,邀请他加入义军。在追随朱元璋的过程中,汤和虽屡立战功,但是其军事才能并不如徐达、冯胜、邓愈等淮西老乡,在洪武三年的封爵中,位列侯爵第一,八年后升为信国公。汤和对待朱元璋一直是谨小慎微的态度,也因此躲过了胡蓝之狱,在洪武二十八年善终,极为难得。但是汤和的好运气没有传给他的儿子,汤和长子汤鼎死于征云南途中,汤鼎之子汤晟,汤晟之子汤文瑜都英年早逝,未能袭爵。等到英宗年间汤文瑜之子汤杰请求袭爵时,朝廷同样以汤和爵位四十多年未继承的理由拒绝了汤杰。直到明孝宗时,才给予汤和后人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的官职,在嘉靖十一年,封汤和后人为灵璧侯,传爵至明亡乃绝。其中汤世隆官至少保,谥僖敏。因此,从洪武年间封爵,传承至明亡的淮西勋贵,只有徐达、沐英、郭英三家。
汤和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朱元璋》截图
在三个家族中,若以朱由检身死作为明代灭亡的标志,延绵最久的当属魏国公徐达家族。从洪武三年获封魏国公,直到明朝灭亡,几乎是与大明王朝“同生共死”了。徐达,堪称是明初第一名将,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灭陈友谅,平张士诚,北伐大都,征讨北元,每一件都是赫赫之功。在朱元璋起兵之初,濠州变乱时,正是徐达以自己换下被抓的朱元璋,化解了风波。在洪武三年的封爵中,徐达的位次仅在李善长之后,为武将第一,后又担任丞相,深得朱元璋器重,更难得的是,徐达恭谨克己,军纪严明,朱元璋曾说“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徐达本人得以善终,而其长女则被嫁给燕王朱棣,后来成为皇后,因为这一层关系,历经靖难之役,魏国公一系仍得以延续。
徐达有四子,长子徐辉祖在徐达死后继承了爵位。朱棣起兵时,其子朱高煦窃得舅舅徐辉祖的骏马跑回北平,徐辉祖忠于建文帝,将此事告知,仍然深受建文帝的信任,领兵在山东击败燕军。后在燕军渡江之际,徐辉祖仍然引兵力战,朱棣进入京师后,徐辉祖独自守着徐达的祠堂,不肯迎接朱棣。朱棣命其供述罪状,徐辉祖以朱元璋赐给徐达的丹书铁券中免死之语相对,惹怒朱棣,被除爵幽禁,于永乐五年去世。徐辉祖死后,朱棣不忍岳父徐达的爵位断绝,乃令徐辉祖长子徐钦袭爵。后徐钦因触怒朱棣,在永乐十九年(1421)除爵,到仁宗继位方才恢复爵位。徐钦之子徐承宗后来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在天顺初年守备南京,之后魏国公一系自徐承宗至徐弘基,六世皆守备南京,徐弘基之子徐文爵在弘光元年(1645)继承爵位,不久就投降清朝,魏国公爵位也不复存在。
徐达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朱元璋》截图
徐辉祖虽然站在建文帝一方,他的弟弟徐增寿却与朱棣暗通款曲,不仅在朱棣谋反前为其辩护,在朱棣谋反后,数次将京师应天府的虚实报告给朱棣。最终在朱棣渡江后被建文帝发现,为建文帝手刃。朱棣继位后感念徐增寿的恩德,追封其为定国公,以其子徐景昌袭爵。定国公一系比魏国公一系更受朱棣以下明朝历代皇帝的恩宠,世居北京,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末代定国公徐允祯为大顺军所杀。徐达家族不仅时间最长,一门两公爵也是明代绝无仅有的。
在朱由检身亡后,明朝尚有半壁江山,若将南明记入,则是西平侯,后来的黔国公沐英家族传承最久。徐达家族尚有几次除爵经历,沐英一系则从未中断,延绵不绝。从洪武三年沐英获封西平侯,到永历十五年(1661)咒水之难沐天波战死,时间长达291年。
沐英,是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回乡时遇到的孤儿,当时沐英只有八岁,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从十二岁时跟随朱元璋征战,在洪武九年随邓愈西征,以军功封西平侯。洪武十四年沐英随傅友德、蓝玉征讨云南,在云南平定后,沐英镇守云南。沐英为人寡言笑,手不释卷,好贤礼士,在镇守云南期间开垦农田,兴修水利,造福一方。沐英作为孤儿,对于朱元璋一家感情极为深厚,马皇后去世后沐英悲伤呕血,朱标去世后,沐英悲痛患病,两月后也去世,朱元璋追封其为黔宁王。沐英去世后,其子沐春继承西平侯的爵位,沐春继位七年后去世,其弟沐晟袭爵。沐晟在永乐四年(1406)参与平定交趾之役,因功由西平侯晋升黔国公。沐晟之后,沐氏家族以黔国公、镇南将军世守云南,其中爵位继承也几经波折,但一直得以延续。到了明末,南明各路势力相继瓦解,半壁江山也为清军所占,沐天波随永历帝朱由榔逃亡缅甸,在缅甸贵族发起的咒水之难中遇害。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沐天波之女沐剑屏是主人公韦小宝的妻子,沐天波的知名度也因小说大大提升。
沐剑屏。来源/电视剧《鹿鼎记》截图
除了徐达与沐英,还有一个人的爵位也从明初传至明亡,这个人就是武定侯郭英。郭英是至正十三年在濠州最早追随朱元璋的二十四个人之一,郭英身经百战,但功勋不如他人,直到洪武十七年以其追随傅友德平定云南的功劳,封为武定侯。因郭兴、郭英是朱元璋宁妃的兄弟,朱元璋对郭家非常优待,郭兴死后因涉及胡惟庸案其后代被削除爵位,而郭英的武定侯爵位则得以传承。在武定侯一系中,最著名的则非郭英,而是其五世孙郭勋,可惜,这并非好名声。郭勋于正德年间袭爵,在嘉靖“大礼议”事件中,坚定站在嘉靖帝一方,深受嘉靖帝器重,权倾朝野,竟然由武定侯晋升翊国公。不过,因为其作恶多端,最终被下狱论死。《明史》称“自明兴以来,勋臣不与政事。惟勋以挟恩宠、擅朝权、恣为奸慝致败。”数年之后,才由其子郭守乾袭爵,末代武定侯郭培民死于明末义军之手。
追随朱元璋起兵的淮西勋贵们,大多早早身死爵除。而延绵最久的徐达、沐英两大家族,因其人品端正、子孙后代也多为国出力而得以保全,徐达魏国公一系以贤闻名,世居南京,实际上与朝政多有疏离;沐英一系世镇云南,传承最久,或多或少都有“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之意。远离权力中心的漩涡,亦是功勋家族延绵的诀窍。
参考文献:
《明太祖实录》
[明]焦竑:《国朝献徵录》
[清]张廷玉:《明史》
李新峰:《明初勋贵派系与胡蓝党案》,《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4期。
杨文春:《“淮西”地名考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END
作者 | 赵旭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