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不可能性定理[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华中科技大学2003、2016研;东南大学2017研]
答:不可能性定理是阿罗分析市场一般均衡时得出的一个定理。阿罗认为:用投票的方式不可能把个人的偏好集中起来,形成合乎理性的社会偏好。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包含两项重要假设:每个人的偏好是可以排列的;每个人的偏好次序是传递的。根据这两项假设,阿罗指出,要建立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必定要违反他规定的下列五项条件的一项或若干项,否则社会福利函数就无法建立。其五项规定或条件为:①自由三元组条件:在所有选择方案中,至少有三个方案,对之允许有任何逻辑上可能的个人选择顺序。②社会选择正相关于个人价值条件:如果某一选择方案在所有人的选择顺序中地位上升或保持不变,且没有其他变化发生,则在社会选择顺序中,这一方案的地位上升,或至少不下降。③不相关的选择方案具有独立性条件:第一,任何两个选择方案的社会选择顺序仅仅依赖个人对这两个方案的选择顺序,与个人在其他不相关的备选对象上的选择顺序无关;第二,任何两个选择对象之间的社会偏好顺序仅仅依赖于个人相应的选择顺序,而与偏好强度等因素无关。④公民主权条件:社会选择顺序不是强迫的。⑤非独裁条件:选择规则不能是独裁的,即不存在这种情况,一个人的选择顺序就是社会的选择顺序,所有其他人的选择是无足轻重的。
阿罗证明了不存在一个选择规则或选择程序能够同时满足上面两个假设和五个条件,这表明由个人选择合乎逻辑地转化为社会选择的过程包含巨大的困难。
二、单项选择题
1由多数投票决定的社会偏好不具备()。[上海财经大学2006研]
A.非独裁关系
B.帕累托有效
C.传递性
D.以上特性都是
【答案】C
【解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孔多塞(Condorcet)悖论,不同的投票顺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通过多数投票加总个别消费者的偏好行不通,因为这些偏好都不是性状良好的,不具有传递性。
2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说明()。[上海财经大学2006研]
A.竞争性均衡能使消费者的总效用达到最大
B.任何竞争性的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
C.在一定条件下,每一个帕累托分配均能实现竞争性均衡
D.竞争性均衡存在
【答案】C
【解析】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给定性状良好(连续的,凸的,严格单调的)的消费者偏好,在一个充分竞争市场中,任何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即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作为在适当的配置禀赋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强调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实现竞争性均衡。AB两项都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内容,D项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前提条件。
3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哪个正确?()[上海财经大学2010、2013研]
A.竞争均衡总存在
B.帕累托最优情况下所有消费者的境况一样好
C.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D.竞争均衡都是公平的
【答案】C
【解析】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内容是:在一个纯交换经济中,如果每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都是单增和连续的,那么所有竞争性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表明竞争市场的特定结构具有实现帕累托有效配置的特性,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并没有论及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
三、简答题
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及其涵义。[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清华大学2010、2011研;湘潭大学2012研]
答:(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在一个纯粹交换经济的情况中,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率均衡,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说明了完全竞争经济达到均衡时是有效率的。假设市场均衡不是帕累托有效,意味着存在其他可行的配置
因而:
并且有:
前两个方程式表明y分配是可行的,后两个方程式则表明每个交易者选择y分配而不是x分配。
假定市场均衡,每个交易者按其财富购买最佳的消费束。如果 优于A所选择的消费束,则其费用必大于A的财富。B的情况同A类似。则有:
将上述这两个方程相加可得:
进而可得:
此式显然是矛盾的,因为此式的左边同右边是完全相同的。此矛盾是由于假设市场均衡不是帕累托有效配置而导致的,所以这一假设肯定是错误的。进而得知所有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2)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涵义
①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确保竞争市场会使交易利益达到最大,即一组竞争市场所达到的均衡分配必定是帕累托有效配置。这样的配置不可能有任何其他合意的特征,但一定是有效的。
如果所有的个人和企业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则竞争性均衡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福利经济学认为,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这样的市场体系使得一切商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一切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并且不存在外在性。在这种经济中,当每个消费者出于自私动机追求效用最大化,每一个生产者出于自私动机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整个经济将是有效率的,或者说达到了不能使任何人变得更好而不使另一些人变得更坏的最优状态。
②这一思想来自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亚当·斯密认为,个人追求的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大。亚当·斯密的这个思想包含着以下三个要点:①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②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将各种个人利益转变为一种共同利益;③对国民财富的增长来说,政府对经济管得越少越好。福利经济学继承了亚当·斯密的思想,认为自由放任可以自发地导致共同利益的增加。
2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如果只能使用所得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否成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08研]
答:(1)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可以严格地定义为:假设x*是一个帕累托有效分配,其中每个当事人对每种商品都持有正的数量,假设偏好是凸的、连续的和单调的,则x*是对应于初始禀赋 的一个瓦尔拉斯均衡,此处i=1,2,3,…,n。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相对应的。后者是说每个瓦尔拉斯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的,前者则说明每个帕累托有效分配都是一个瓦尔拉斯均衡。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将分配和效率问题分开考虑。任何帕累托有效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而市场机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不管商品或财富分配标准如何,都可以利用竞争市场获得这种市场机制。这说明任何控制价格的分配手段都是没有效率的,而有效率的公平分配措施只能发生在收入调节上,即改变人们的初始禀赋。这是因为价格有两种功能,一种是配置作用,即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另一种是分配作用,即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购买各种商品的数量。
(2)如果只能使用所得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未必成立。因为所得税可以分为总量所得税和比例所得税,如果使用总量所得税,这相当于改变人们的禀赋,而不会对人们的选择行为产生边际影响,因此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成立;但是如果使用比例税,则人们的选择行为会发生改变,从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不再成立。
3简述社会福利函数的基本内容。[厦门大学2003研]
答: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试图指出整个效用空间中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因此,效用函数可以用如下形式来表示:
社会福利函数取决于环境、制度、文化、信仰、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几种常见的社会福利函数为(假设社会只由A、B两个成员组成):
(1)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也称之为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即
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大小只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效用总和,和分配无关。
(2)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也称之为贝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即
意味着社会分配越平等,社会福利也越大。
(3)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即
强调更加重视提高社会上境况最差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
由社会福利函数可以构成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样,通常假设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并且较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而最大社会福利是在效用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上达到,此时整个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由此可见,彻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福利函数,但可惜的是,阿罗在1951年,在相当宽松的条件下证明了社会福利函数并不存在,即“阿罗不可能定理”。
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