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共享单车充值容易退款难,退押金有快有慢,而且APP无法直接余额退款,需客服人工处理。
共享单车的大量损坏,也是促成市民想退押金、换车骑的原因之一。
共享单车进入深圳市场半年有余,深圳市民骑上共享单车出行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五一前夕,支付宝宣称,部分共享单车品牌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从4月29日起,用户直接通过支付宝首页的“扫一扫”,就可以解锁这些品牌的共享单车。其中,9家共享单车还与“芝麻信用”合作实施了减免押金计划,用户的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要求,可以免除部分单车的全部押金或者部分押金。于是,有市民很快反应,立即申请退回押金,还把App给删了,但这时难题出现了:交钱容易退钱难!此外,有市民投诉反映:之前操作退款流程至今已1个月了,钱仍然没给退回来……
退押金:
3分钟到1个月不等
五一小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市民袁先生在网上看到了减免押金的单车包括小蓝单车,随即打开App,申请了退押金。3分钟后,押金就被退回银行卡上,袁先生还直接卸载了App。“节省了一个App的空间,小蓝退款就是快!”事后,袁先生在朋友圈这样评论。
但市民刘小姐却遇到另一种情况。“小蓝单车坏车太多,上个月我就想退回押金。”刘小姐表示,早在3月底,她便在App钱包页面进行押金退款操作,但当时弹出的提示为“押金异常”。“我也没在意,以为是系统故障。”可经过多次尝试,押金页面还是一直提示异常,刘小姐在App内向客服提交了问题反馈,附上当时支付押金的交易信息,但除了收到一条“已收到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处理,请不要重复提交”的短信外,押金依然没有退回。
又过了半个多月,这笔押金还没被处理,刘小姐直接拨打了小蓝单车的客服电话。电话里客服称,通过支付宝支付的订单超过3个月就不能原路退款了,需要人工审核用户信息,并要求刘小姐分别提供支付时的支付宝账号、真实姓名、订单号、商户订单号和身份证号,几十个数字都由刘小姐在电话里念给客服记录。这让刘小姐十分不解,因为这些信息早已提交,不知客服为何还要她重新口述一遍。
又过了十多天后,这笔99元的押金终于被退回。
退充值余额:
通常需要客服人工处理
前段时间,多家共享单车相继推出“充多少送多少”的充值优惠。市民李小姐笑称,“充100块,再送100,一天其实也就骑一趟花个5毛1块的,充这么多够骑一整年了。”
然而使用几次后,李小姐发现摩拜单车并不适合自己,便打算暂时不骑了,并将已充入账户的钱取出来。根据摩拜单车相关规定,用户可以申请退还押金,押金会在1-7个工作日内原路返回用户支付账户。
李小姐发出取回押金的请求不久,299元押金就顺利到账了。然而,当她试图把充值的几十元车费也取回来时,却发现,充值页面上并没有退款选项。摩拜单车App充值说明中写明,充值余额可以退还,但需要另外将注册手机号码、姓名和余额充值流水号等相关信息发送至客服邮箱,并等待1-7个工作日。
充值余额退款需要客服人工处理,这并不是摩拜单车一家的规定。记者在ofo共享单车的App上也发现,充值部分的车费余额可通过客服申请退还,但并未写明退还期限。小鸣单车甚至还规定,车费余额不会过期,但车费只可使用不可退还。
小蓝单车App中并没有退还余额的相关规定,晶报记者尝试联系小蓝单车客服,客服称用户退回充值余额需要联系电话客服才能退款。对此,也有网友支招:“客服找不到就到微博私信@小蓝深圳,可以申请退款,说不定能解决。”
消费者的顾虑:
“万一企业倒闭,押金会否打水漂?”
小钱是一位家住福田的共享单车深度使用者,他认为,直接在支付宝App上扫码、授权后就可以使用单车,不需要缴纳押金、也不需要预先充值账户,十分方便。
但现如今小钱的手机上有4家共享单车的App。只是为了骑个单车,就押了700元的押金,“万一哪天这些企业倒闭了,押金打水漂了该怎么办?”于是,小钱计划将目前使用的共享单车减少,考虑到充值余额退款不容易,他打算把各个App中的余额全部用完后,再退押金。
此外,晶报记者注意到,和支付宝合作、提供免押金服务的,还包括覆盖福田区、南山区、大鹏新区等区域的深圳市公共自行车funbike。在该企业的微信公众号中显示,办理退卡退费需提前一天拨打客服热线预约,并持本人身份证到服务中心办理手续。但当记者体验时发现,其客服电话连续几天都处于忙音状态,等待数分钟也未能接通,退卡退费的预约办理更无从谈起。
说法
遇到退费难 市民可向消委会投诉
对共享单车退费难的问题,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陈小伟律师表示,用户与共享单车企业之间形成合同关系。如果共享单车企业事先承诺1-7个工作日内退还资金,则企业应当遵守其合同约定,按期退回相应资金。逾期退还则构成违约,用户有权要求其退款。
而部分企业“充值余额只可使用不可退回”的做法,陈律师认为,这属于霸王条款。未在显眼位置明确告知消费者此条款的前提下,此条款不具法律效力。
遇到上述退费难的情况,陈律师建议,市民可以先和共享单车企业协商。若协商后仍无法解决,市民还可向当地消委会投诉,或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