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阴雨很低沉气温也差,连带着舌头也发苦发涩。饭点时不禁想起了曾经品尝过的那些美好海味,舌头在回忆的瞬间就将人拉入了那鲜甜滋味所营造的海洋怀抱,难以忘怀。
初尝佛手贝,是在一个秋天,坐在傍海的海产店中,新鲜的佛手贝刚采摘下,清水一冲,蒸好就上桌。
这大概是海边的特有风情,海产店里的小秘密。每个深念海货的老饕大概都有这么几个秘密基地,对外只售卖生猛海鲜的生鲜店铺,与老板熟络了,他便邀你进后堂。一应俱全的厨房家伙事,一旁的立柜里依例是要放些酒的。
每当有真正的‘好料’出现,老板就忙不迭的召唤他的友人相聚于此。而这回的主角,则是佛手贝。
佛手贝多产于海峡的两岸礁石悬崖边,如英吉利海峡所产,国外称为龟足,因形似五指龟足或手掌而得名。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营养贝类。在英国海鲜市场,每克龟足的价格高于等量黄金。而每份龟足菜品的价格则达到一百英镑以上。
在台湾海峡两岸,福建沿海,这个价格却被腰斩又腰斩,亲民之极。
爱佛手贝多是因为它的清甜与柔韧。烹饪佛手贝时切忌将贝肉撬出,贝肉一旦接触清水则鲜味尽失。所以吃佛手贝时,大抵都是需要各自剥壳的。好在佛手贝的外壳并不像完全生长于海中的贝类坚如顽石。更像是长在贝肉外的一层墨绿色护身藤蔓,柔软而韧性十足。
吃佛手贝,先可以咬去佛手上的指尖,那内里并没有贝肉。然后沿着佛手的腕处轻轻咬破一圈,那层柔韧的外壳或外皮就轻而易举的剥落,露出健康的象牙色贝肉。一口的量不多不少,刚好将香甜充盈整个口腔。略微柔韧的贝肉是佛手贝背靠悬崖直面大洋的基本品质,海风和浪潮日复一日千锤百炼,才造就了如此劲道而爽滑的口感。
细究之下,同一片海域的佛手贝都分两种,海面之上与海面之下。海面上坚强附着于悬崖峭壁生存在浪尖之上的佛手贝肉感与甜度都明显优于海面之下。大概,海面之下安逸的生活,让佛手贝也‘泯然众贝矣’了。
海产店的后堂有个落地门,大门敞开,酒足饭饱之际海风轻轻飘散在餐桌之上,极目望去,视线尽头的海崖就是嘴中佛手贝的故乡。一种与海融为一体的闲趣,伴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