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时代,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
二十年后,推送改变世界。
与Web上的网站相比,移动互联网孤岛化的产品格局使得信息之间难以流动和检索。于是搜索,或者说浏览器,变得不再重要。
这也是多数人眼中百度没落的原因。
事实果真如此吗?2010年,谷歌内部的一份战略文件将Chrome列为“重大价值”的驱动力。再举一个更直白的例子,靠云计算养活一大家子AWS,全称是Amazon Web Services。
微信“搜一搜”、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的“夸克”,以及字节在“头条搜索”之外新成立的“悟空浏览器”团队,无一不彰显着浏览器在云计算时代的入口地位。(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字节说自己是云计算市场的一份子吧?)
长久以来,腾讯举凡有新业务受挫,出来善后的多数是微信。从拍拍网到视频号,再到重回腾讯怀抱的搜搜,微信是给公司新业务兜底的「安全网」,也是外界眼中鹅厂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最后一搏。
在企鹅庞大的生态系统中,微信到底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是负责支撑世界运转的物质和能量,还是整个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抑或是剥离新业务剩余价值的分解者?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一个原则:好的产品,能依靠C端优势改变B端产业链条。
微信或许不完美,但它正是这样的存在。
这一点,从所有社交到最后都逃不过「加个微信」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1
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的流量相比,微信流量在广告变现之外,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能够在微信各级入口占据一席之地的应用,要么向微信支付了不菲的流量使用费,要么接受了腾讯的战略投资,大多数时候二者兼而有之。因为即便是腾讯游戏,也需要向微信上缴30%左右的流水。
这是微信商业化过程中比较特殊的部分:把流量以作价形式导给被投公司,京东、美团、拼多多、贝壳都获得过这样的扶持。
但只有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数接近国民应用级别,为什么?
我们看到那些在PC时代诞生的、存活至今的互联网公司,最初都是以网站的形式出现的。人们打开浏览器,从一个网页跳到另一个网页,从一个需求跳到另一个需求,然后从中筛选出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服务,再去下载他们的应用程序。
人们对下载应用程序的警惕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直到今天,互联网世界的非沉浸用户也不愿意为了访问某一种服务特意下载一个APP,即便出于某种目的安装了,也会很快卸载。
移动时代原生的APP,能越过3-4亿活跃用户门槛的并不多。抖音是一个,拼多多是另一个。
拼多多之所以能成为和阿里攀比MAU的样子,与其说是社交裂变的私域魔法,不如说是小程序的功劳。
电商大盘的开疆拓土,是因为上一代人通过小程序这种无需安装的应用组织形式,先行访问了拼多多提供的服务。多次之后,人们才愿意去下载这样一个APP(即便如此,我相信仍有很多人至今都没有下载过拼多多APP,只愿意通过熟人发来的拼团小程序薅点家用羊毛)。
而小程序在来回切换时右上角的圆形按钮,是PC操作方式在移动时代的复兴。
智能手机在完成了最大限度的APP圈地之后,再一次回到了Web访问网络服务的方式:无需下载,扫一扫或搜一搜即可使用。
软件时代,势头最盛的微软有三大法宝:
-客户端开发语言:VB/PB(Sybase公司出品)/Delphi(Borland公司出品,必须基于Windows客户端才能运行)
-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
-服务器端数据库:SQL Server(最初与Sybase合作开发,必须基于Windows Server才能运行)
移动时代的微信,正在形成类似结构的三驾马车:
-小程序开发语言:WXML(WeiXin Mark Language 微信标记语言)、WXSS(WeiXin Style Sheet 微信样式表)、JS(JavaScript 小程序的主体)
-小程序运行环境:微信
-小程序云数据库:微信云托管的可选项
通常情况下,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是操作系统。微信一直强调他们不是操作系统,小程序与微信的关系更像是网页与浏览器。
理由是微信不存在一个中心化的小程序商店供大家浏览小程序,但这并不代表不能查找和搜索。
当应用数据不足时,微信没有必要对小程序进行分类、排行和推荐。事实上,PC直到今天也可以在Web上自行浏览和下载程序,这和MAC上的App Store并不冲突。
小程序是微信面向未来的基础的架构性设施,微信远没有达到微软全盛时期的独立与强大,但那是他们设想中的未来。
2
2018年Q1,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突破10亿。
这一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说他们拥有最好的时间和机会做成一种跨平台的信息技术组织。
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款社交产品。
「搜一搜」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搜到小程序的相关数据或是由小程序提供的服务。比如关于航班的实时信息,比如直接购买一张火车票。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和服务都不是微信提供的,而是一个个小程序来提供的,最后反馈在搜索框里的只有用户需要的结果。
在港交所合并上市的同程艺龙,是顶着“小程序第一股”的名头挂牌的。两家在互联网世界闯荡了20年以上的OTA合并公司,2017年整体月活的65.7%来自腾讯旗下平台,两年后,这一数字上升到了84.2%。
但如果腾讯不再向同程艺龙提供流量支援及各种广告和推广营销服务呢?
出于好奇,我去「搜一搜」输入了“火车票”字样的关键词,发现一年前提供服务的同程旅行已经被携程取代,即使将搜索界面不断下拉,也只会出现美团和携程的抢票小程序。
不过对用户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只知道微信可以搜一搜买火车票了。我猜有相当比例的群众根本没有注意到这项服务的提供商从同程旅行切换到了携程旅行网。
不过微信钱包九宫格里的火车票、机票和酒店还是由同程旅行提供,这大概就是他们口中的续签了和腾讯的战略合作协议。
互联网的前二十年,创业公司们更多的梦想,是找出尽可能多的线上生活方式,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线上服务,可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人们完全把生活搬到线上去吗?
不是的,那是元宇宙时代都无法到达的乌托邦世界。微信的崛起和「附近的人」有关,和语音发消息有关,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个体。
于是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脱虚向实,反映到微信,是他们开始探索线下生活。
从启动餐馆小程序排队和点单,到灰度给广州用户开通附近餐厅的入口到,再疫情期间正式发布的“全国烟火小店计划”,微信离美团越来越近。
大胆假设:如果餐馆和食客可以通过小程序直接对话,我们还会打开美团这个APP吗?
十年前王兴就是《狗日的腾讯》的开场嘉宾,希望再过几年,历史不会重演。
都说王兴很喜欢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喜欢到给它的中文版写了推荐语。但遗憾的是,美团并不属于无限游戏的范畴。
因为美团的商业模式就像剧本,一幕接一幕,时间在它身上是线性的。微信倒像是一个三维的空间,可以触达玩游戏的那部分人,也不妨碍另一部分人去刷视频。
什么是微信的初心?
张小龙第一次露面的微信公开课上早就给出过答案:我们希望能够消除中介。
3
从公众平台开始,微信越来越多地强调「连接」的重要性。连接人和内容,连接人和服务,连接人和货币。
连接虚拟和现实。
腾讯向to B业务转型时,我们都认为腾讯也要开始赚辛苦钱了。其实CSIG和WXG抱团的话,这钱比起其他厂商还是好赚得多。
云计算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大客户搞私有云,公有云的未来还是在小b身上。
听说谷歌曾经利用其在地图领域的支配地位为GCP获客,要求所有API调用都要使用有效的API密钥,该密钥必须链接到GCP帐户。
不知道微信的云托管服务中,有没有类似的东西。反正美团的云和地图,没一个做起来的。
1995年是微软最风光的时候。
那一年,比尔·盖茨在华盛顿雷德蒙德的发布会上,向数千人介绍新的电脑操作系统,开始菜单、启动按钮和任务栏都源于此时,而他们对新硬件“即插即用”的支持,也像极了移动时代的微信小程序。
然而也是这一年,微软作出了把IE浏览器嵌入Windows操作系统的决定。
希望「搜一搜」之于微信,不是下一个IE浏览器和网景的故事。
起码在眼下,微信这个生态系统繁荣稳定。唯一的缺陷,大概就是它总会不自觉地分解一个个依附于它的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