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赤壁破天斗神武器】著名军旅作家邓高如将军的文学之路

文 / 马甫超

邓高如自戍边北国到走马南疆,从士兵到将军一步一个脚印走过40余年军旅历程,除荣立1个二等功、5个三等功外,还有一手潇洒自如的文章名扬军内外,留下几多故事,几多才情……

在西充、南部、盐亭三县交界处的西充县境内有个“中南场”,几公里处便是三国大学问家谯周的故乡。邓高如将军便出生在这场上。或许是因为那条奔流清澈的宝马河亘古至今绕场流过,才使得他儿时就多了几分灵性和执着。
邓高如儿时喜欢小动物。邻居暑期便送了几只小鸭让其饲养。随着小鸭长大,人们惊奇地发现,别家的小鸭都四处乱跑,唯独他饲养的小鸭竟能在口哨的召唤下从田里跑出来,前呼后涌回到鸭舍。
公社党委书记奇怪了,专程登门探访。原来,上自然课时老师讲了前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论”,邓高如同学受到启示后,便给小鸭喂食时吹响哨音反复训练:小鸭逐步形成了“哨响即食”的习惯,随之闻哨而动了。
乡里一老师二胡拉得好,因深爱此子的聪慧,有意传授之。一日,他叫住邓高如说:我出三道字谜考你,如答对了,我就教你拉二胡。随即出了第一题:一字九横六直,天下诸侯不识,颜回去问孔子,孔子也思三日。邓高如脱口而答:“晶”字。老师又出第二题:人王面前一对瓜,一颗珍珠献王家,二十三天下大雨,和尚口里吐泥巴。邓高如又答:“金玉满堂”。老师再出第三题:二人力大顶破天,夫妻共耕半丘田,八王在我头上座,千里连土土连田。邓高如沉思片刻后说:“夫妻”什么“重”……啊,对了,就是那个繁体字:“義”重!
原来,邓高如还未学过繁体字,但一抬头见墙壁上写有“社會主義好”的标语,立即看出其中那个“義”字,不就是由“八、王、我”三字组成吗?便立即答了上来。
一晃邓高如要上高小了,因是住读,母亲便隔三岔五来校送粮。一次母亲进校后见儿子正临窗静坐听课,在院中轻喚数声均无反应,便绕到窗前高喊一声“高如!”正听课入神的儿子顿时跳了起来,高叫一声“妈唉,你喊啥哟”!
此举愣住了老师,也笑倒了同学。老师为安稳课堂秩序说:同学们不要笑喔,高如同学和他妈妈刚才的举动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母亲见儿心切,故而隔窗呼喊。二是儿子听课入神,故而闻声受惊。这都是应当表扬的好事呀!

1969年珍宝岛一声炮响,“文革”中的学校也完全瘫痪,无书可读的邓高如被接兵部队看中接走,以独子投笔从戎而闻名乡里。
闷罐火车将他拉到中蒙边界。白天他趴冰卧雪,摸爬滾打;晚上站岗放哨,巡边执勤。深夜了,还常常独自一人藏到学习室看书写作。
连队干部认定,这是连里的“秀才”,应当重点培养。于是调他到连部当了通信员,一年后又让他做了文书,还送他参加师里新闻报道培训班的学习。
学习期间,他写的稿件常被报纸采用。因那时写稿不兴署真名,怕人说是名利思想作怪,于是他写的稿件就多署本单位的集体笔名:什么“巴石”(所在部队为一八八师)、“陆岩”(所属六十三军)、“彤星文”(通信连的文章)等。
一天,连队正在农场收割试种的水稻,一辆吉普车开进田间小路,一位中年军人下得车来四处打听:谁是通信连的战士邓高如?
原来,前两天北京军区《战友报》突出刋登一篇署名“巴石”的杂文《啄木鸟的启示》,文章从生物界的识别力谈到人类社会的鉴别力,很有见解和文采。师领导看文笔老道以为是何方大仙所写,请报社查对原稿后方知,作者乃师通信连一名战士耳!于是让师宣传科高科长前来了解情况。高科长左看右问半天后得出结论:啊,原来是个新兵蛋子!个子不高,才气不小,藏得深啊!
从此,通信连多了一名上级机关关注的战士。3年后,这名战士入了党,当了班长,成为训练标兵,并两次荣立三等功。
像架上的葡萄熟了一样,这天,师机关的一辆吉普车又来到连队,拉走了邓高如的背包、书籍到师宣传科报到―――邓高如已被任命为师报道组正排职干部,行政23级。

师里特别器重这位新调入的青年才俊,多次安排他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大会发言。图书室的藏书包括当时还是禁书的一些外国名著,都特批他随便借阅。
仅一两年后,师里图书全被他看了。有人说,营区旁边有座地区师范专科学校,那里的藏书恐怕你一辈子也读不完。邓高如如获至宝,妥善处理工学关系,一头扎进图书馆饱读古今中外各类名著。几年下来,馆藏的文学书籍读完了,现有的外国作家的作品读完了。到后来,连图书馆自己装订的从创刊至1966年停刋的《人民文学》《解放军文学》《延河》《火花》《汾水》等文学期刊合订本,也看了个遍。
1983年秋天,就在解放军报社拟调邓高如去当记者时,“红小鬼”出身的老红军、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抢先一步将他调入了成都军区宣传部新闻处。恰在此时,全国统一组织新闻职称评定资格考试,成都地区的军地参考人员同堂应考。语文、政治、新闻3门课考下来,邓高如一举拿下成都考区个人总分第一名、语文考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至今仍津津乐道那次考题的生僻艰险:《三国演义》赤壁大战中给曹操献连环计的是谁?《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是写给谁的?《阿Q正传》中阿Q最爱唱的一句戏文是什么?写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3部作品名称……
邓高如只因当年认真读过这些书籍,答题信手拈来。

邓高如担任成都区新闻处长后,正是云南前线部队轮战和教育训练任务非常繁重的年代,他的工作超负荷运转,但他手中的笔却从未轻闲过。几年下来,他除了把四川以至全军、全国的新闻奖项拿了个够外,文学创作也是收获颇丰。后来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特写集《回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杂文集《中国人的情态》,就是那个阶段的产物。
有人问,走上这么繁忙的领导岗位,哪来时间搞创作?邓高如的回答是:忙里偷闲。
他说:上车打呼鲁,是劳累后的忙睡眠、忙休息,忙得解乏;常年写新闻、搞管理,是忙本职、忙正份、忙得应该;而“三更灯火五更鸡,总是偷闲会佳丽(即他的文学创作)”,那是干“私活”,过“烟癮”,忙得自找苦吃却又心甘情愿!
我们常见许多作者写惯了一种文体若要换写另一文体时,总显得那么费劲,甚至痛苦。而邓高如将军的这种转轨却是那样轻松自如,如鱼入水。其情绪调整之快,笔法转换之巧,出手成稿之利索,都令人叹服。
一次我和13集团军关春林干事陪他去南充某师采写一组训练稿件,采访完后他谈了稿子的思想构架和段落安排,便推开卧室房门去搞他的文学创作了。两个多小时后,一篇题为《圆的魅力》杂文就脱手。他客气地说:这是我酝酿多时的一个题目,但一直缺乏动笔的激情和写作的时间,上午住进招待所时,见卧室的台历上印有圆的周长的几何数据资料,一下来了激情,便在你们写新闻稿的空挡时,一气写成了这篇杂文,请斧正。
我们看过文稿后,顿被其深刻的思想、鲜活的资料、鲜明的意象和激情澎湃、一咏三叹的语言风格所打动。不曾想到,就是这篇千字文被报纸刊用后,被选入全国语文高考摸拟题库,进北大、川大、复旦等大学的阅读教材,读者点击量超千万人次。
他在昆明某部队蹲点时写下的杂文《儿子要过圣诞节》,见报后被高等教育出版社随同鲁迅的《文学和出汗》、萧华的《〈革命烈士书信〉序》、陶铸的《崇高理想》一起选为《全国职业高中语文第二册》同一单元的教材。
1994年盛夏,成都军区举办新闻培训班,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邓高如和处长陈世荣负责蹲班教学。一切事情安排停当后,邓高如说:陈处长,这培训班我们也办过多次了。请你多操心管好学员,我有点事情要去办办。
陈世荣以为部长要玩“金蝉脱壳”之计,外出办私事什么的。忙说:有我留守,你就放心去办吧。
不想邓高如哪里也没去,却躲在房间写稿子。一周后,一万多字的系列散文《邓老太爷面面观》完稿,内有4个单篇:《邓老太爷的文化观》《邓老太爷的价值观》《邓老太爷的消费观》《邓老太爷的婚恋观》。陈世荣作为第一读者看完文稿后说:邓副部长,眼界大开呀!你写出了当今农村改革开放转型时期的一个好父亲形象,真是难得的好散文啊!
稿子发表后,多家报刋转载,反响十分强烈,当年便获“四川省优秀散文一等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省作协主席马识途拉住他的手说:你的“邓老太爷”我看了,好文章啊!我看你这宣传部长别当了,我干过,太缠人。还是退下来去搞创作吧。”
如今,百岁老主席都还记得邓高如,记得散文“邓老太爷”。每逢春节都会寄来一张由他亲笔书写的明信片,并问候文章中那个中规中矩又舐犊情深的乡下邓老太爷的近况。
2003年6月,中央军委任命成都军区战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高如到重庆警备区担任政治部主任,并在一年后授予少将军銜,这是该社60多年来从社长位置上直接提升起来的唯一的将军。我作为他的乡党、学生、部属(我时任警备区预旅政治部主任)深为他的进步而高兴,但又为他担任这样繁忙的领导职位而担心:邓将军的文学创作该不会从此泡汤了吧?
但万没想到,邓高如依然坚持忙里偷闲搞创作,6年多中为重庆和西南地区多处名胜景点、高速公路撰写了近百副对联,若干篇辞赋碑文。其中为鸿恩市公园撰写的联语:“因生果,果有因,得果不思因,终生否果;报为恩,恩当报,施恩非图报,永为鸿恩。”为某茶楼写的“处事难吃三碗面,情面、场面、门面;做人善饮多杯茶,热茶、清茶、凉茶”的楹联,更是广为传扬。他执笔创作的剧本《孔雀之家》,在成都军区文艺展演中一炮打响,获剧本创作、舞台表演一等奖。

2009年10月,邓高如将军达龄退休,本该赋闲的他却显得更加忙碌。
他用李煜《菩萨蛮》中一句词表达此时的心境:“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么好的条件不干点事情太可惜了。于是他晨起读书,定时写稿。每天除了适当健身外,还是写作读书。好友魏明伦分析了邓高如多年创作的风格特长、知识构成和任职经历后说:“邓将军最有才华的作品还是散文随笔。杂文邓高如不如我,散文我不如邓高如。因此,多写散文,邓高如必成一家。” 邓高如把朋友的鼓励化为动力。他说,现在我已进入花甲之年,什么哥呀妹呀的抒情散文、婆呀妈呀的俗事散文、花呀草呀的游历散文,写起来都不合适了。而另有三类散文更适合自己去写,那就是“文艺类散文”、“文史类散文”和“文心类散文”。
邓高如写这类散文是用“心”去写的。他许多时候是像科学家写论文一样,总要经过调查实证后才敢动笔。他说,他试图在“做人”与“做文”的历练中求得统一,力争实现“以疑立题,以理解题。题文相生,文心相长”的自我教育与大众教化的双重效果。
有了这个动力,邓高如近年间创作的散文如一支支飞碟横空突起,绚丽多彩。那些谈艺人、谈艺风、谈艺术的散文,如《戏剧启示录》《先师在上》等,总在昭示一个真理:民族的艺术最高雅,质朴的艺术最高贵,编剧的地位最高端;他通过引经据典谈社会、军事、教育等各领域的散文,如《重剑无锋》《云蒸波撼钓鱼城》等,又总是把民主法治、生命崇高、教育至上、民生权益等重大现实而敏感的问题,解析得清澈见底,发人深省;还有那些描写社会风尚、道德情操、人生意义的散文,如《砍柴担水与做饭》《雅人深致》《家住平房》等,简直就是特制的心灵鸡汤,味鲜而意美,言简而理深,示一隅而反三焉。尤其是那篇《王的福祿寿》,他并未义正辞严地论腐败危害,挖社会根源,而是从致虚守静、息气养身的角度去谈淡泊致远、简朴求生的深层意义,真是字字入耳,句句存心,让人在“温补”中校正人生。难怪一举获得2014年“全国报纸副刊精品一等奖”。
“瘐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我们祝愿邓高如将军老当益壮。其文更加遒劲酣畅,其学更加博大深广,其志更加奋发昂扬!

(作者系邓高如将军的战友、

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人大主任)

已正式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新闻特写集《回眸》(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散文集《中国人的情态》(上海古籍出版社),散文随笔集《半轮秋》(重庆出版集团)。长篇历史报告文学《横断山梦――西南大剿匪》、《天变川康――争取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起义纪实》、《秘密使命――瓦解敌军纪实》等(以上三部均为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原创不易,小编发完这稿就没饭吃了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申明
老班长(微信号:lbz77100)是一名曾参加老山作战的班长和一名退伍创业班长创办的,一直以“做互联网时代的虚拟老班长,做社会大众的军魂讲述者”为主旨,欢迎大家关注。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赤壁破天斗神武器,赤壁破天斗神武器展示,赤壁破天斗神武器升真无极需要什么材料,赤壁追命斗神武器”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