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社工机构正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但社工机构大多成立时间较晚,组织治理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团队执行力水平方面亟须提升。结合十余年的从业经历,笔者认为,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一定是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有效的时间管理四者之间的交集。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团队的执行力都会受到影响或是不可持续。
策略一:使命愿景形成共同目标
人们在从事一种职业、完成一项工作时,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回报,同样也在追求这份职业或这项工作带来的价值感,有时这种价值感甚至会超过物质回报。社工机构的使命和愿景就能赋予这样的价值感,特别是那些被广泛宣讲、高度认同的机构使命和愿景,自然而然会成为团队成员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求同存异,找到机构的最大公约数,凝聚包括管理者、一线社会工作者、外部资源等多种力量,并为团队提供持续不断的原动力。因此,共同目标是团队执行力建设的根基。
那么,如何形成团队的共同目标?首先是把好入门关,这就需要机构管理者在社会工作者招聘或志愿者选用时,要特别注重考察其对机构愿景和使命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其次,在日常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要不断帮助团队成员发现其劳动付出和工作成果与机构愿景和使命之间的关联,引导他们理解、体验机构愿景和使命的内涵,进而强化其认同感。
策略二:激励措施强化合作意愿
团队持续的执行力离不开充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目前社会工作行业整体能够给予的物质回报有限的情况下,机构管理者更要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强化团队的合作意愿。
一是注重及时激励。在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目标、取得成果后需在第一时间予以肯定和激励,增强成就感,激发其后续的热情与动力。
二是注重精神激励。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要给予荣誉授予、公开表彰、事迹报道等精神性奖励。
三是注重激励的公正性。机构要在激励条件和标准等方面形成一套清晰、明确、有效的激励体系,以便让员工可以“对号入座”树立自己的目标,同时也减少机构管理者在激励工作上的主观化、个人化。
四是注重调动员工的自我激励。自我激励通常表现为员工在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服务过程中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自己的社会价值等,这种自我激励对于志愿者来说尤为重要。
策略三:保障团队良好的沟通
促进良好有效的沟通,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建立团队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沟通机制,明确每个成员都是利益相关方,培养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要提升成员的沟通能力,能用简洁明确、重点突出、富有逻辑的方式传递想要表达的信息;三是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沟通协作手段,提升团队沟通的及时性、即时性、便捷性和高效性。相较于传统沟通对时间和地点有特定要求,现代化的协作办公软件在团队协作中具有沟通面广、及时高效、可追踪可回溯等明显优势。
策略四:做好团队的时间管理
拖延症普遍困扰着个体和团队,成为团队执行力建设的拦路虎。破解拖延症,需建立起组织的最后期限机制。如果没有明确的最后期限、没有将最后期限与相应的奖惩举措挂钩,很多工作都将难以按期推进,甚至不了了之。所以笔者团队的社会工作者经常会说:“Deadline(最后期限)是第一生产力,会让你身心都有爆发性的力量。”因此,建议管理者将工作事项按照轻重缓急加以区分,然后科学地指定相应的最后期限,督促团队做好时间管理。
总之,一个高效能的团队一定需要共同目标的激励、合作意愿的强化、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同时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团队执行力、推动机构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需求、推动服务创新、成为党和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得力助手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会营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责编:汪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