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探法是利用锤将钢钎打入坑底以下土层一定深度,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程度情况及有无古墓、古井等的一种方法。
使用的钢钎采用直径22-25mm的钢筋制作,使用人力(机械)让大锤(穿心锤)从规定高度自由落下,垂直打入土中,记录其单位进深所需锤数,为设计承载力、地勘结果、基土土层的均匀度等质量指标提供验收依据。
一、工艺流程
绘制钎点平面布置图→放钎点线→核验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拔钎→盖孔保护→验收→灌砂。
二、作业条件
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后由人工清底到基础垫层下表面设计标高,表面人工铲平整。坑(槽) 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钎杆上预先用钢锯锯出以30 mm 为单位的横线,0刻度从钎头开始
三、主要机具
钎杆: 用直径为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尖锥形状,钎长2.1~ 2.6m;
大锤: 普通锤子,重量8~10kg;
穿心锤: 钢质圆柱形锤体,在圆柱中心开孔28~ 30mm,穿于钎杆上部,锤重10kg;
钎探机械: 专用的提升穿心锤的机械,与钎杆、穿心锤配套使用。
四、根据基坑平面图,依次编号绘制钎点平面布置图
按钎点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孔上撒白灰点,用盖孔块压在点位上作好覆盖保护。盖孔块宜采用预制水泥砂浆块、陶瓷锦砖、碎磨石块、机砖等。每块盖块上面必须用粉笔写明钎点编号。
五、就位打钎
钢钎的打入分人工和机械两种。
人工打钎: 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 锤举高度一般为50cm,自由下落,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也可使用穿心锤打钎。
机械打钎: 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利用机械动力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六、记录锤击数
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度以设计为依据; 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钎点按纵横间距1.5m梅化形布设。深度为2m。
七、拔钎、移位
用麻绳或钢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人撬棍或钢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
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拔钎。
八、灌砂
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用盖孔块盖住孔眼。当设计、勘察和施工方共同验槽办理完验收手续后,方可溜孔。
九、质量控制及成品保护
(1) 同一工程中,钎探时应严格控制穿心锤的落距,不得忽高忽低,以免造成钎探不准,使用钎杆的直径必须统一。
(2) 钎探孔平面布置图绘制要有建筑物外边线、主要轴线及各线尺寸关系,外圆钎点要超出垫层边线20 0~500mm.
(3) 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调整钎孔位置,并在记录单备注栏内做好记录。
(4) 钎探前,必须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针孔位置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号先行对照,无误后方可开始打钎; 如发现错误,应及时修改或补打。
(5) 在记录表上用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 分开。
(6) 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记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7) 打钎时,注意保护已经挖好的基槽,不得破坏已经成型的基坑边坡; 钎探完成后应做好标记,用砖护好钎孔,未经勘察人员检验复核,不得堵塞或灌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