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邓翔沣 记者 江芸涵)人脸识别、网络支付的短信认证,这些看似靠谱的安全认证,实际上并不能完全的保证信息安全。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刷新了你的安全观?
7月29日,首届公共大数据安全技术大会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据悉,大数据行业领域权威院士专家、行业代表逾300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共同探讨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大数据与应用热点话题,洞悉公共大数据安全最新发展趋势。
会上,成都商用密码技术研究院正式启动。据了解,作为全国首家由地方密码管理局与高校联办的合作创新平台,研究院以高校科技、人才为依托,紧密跟踪世界前沿技术,以服务信息网络安全、商用密码行业发展需求为宗旨,致力于开展商用密码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密码产业化工作。会上,“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网络安全师资培训基地”和“安全评估与培训专委会”也相继成立。
数十场主题报告,干货满满,会场内掌声不断。“大数据安全的建设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中国科学院郑建华院士以“大数据安全的密码技术”为题,作了精彩报告。报告中,他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手机人脸认证、网络支付的短信验证码等,“这些安全认证具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他表示,随着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大数据安全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高度重视大数据安全建设,让大数据建设与大数据安全建设同步开展。
对于国内密码技术的发展,郑建华也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说,目前,国内面向大数据安全的密码理论和技术尚处于积极研究但不成熟阶段,还没有“中国制造”的密码学概念。“但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应用走在世界前沿,要善于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勇于提出新概念。”
“预计到2021年由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将达到六万亿美元…”一系列数字,引起了听众的注意。“网络安全进入了面对泛在威胁的阶段,但网络安全保障仍存在问题。”在“网络攻击检测与大数据分析”的报告中,上海交通大学李建华教授说,现有主动防御机制的本质依旧是检测存在的攻击威胁,已不再适用于高持续威胁等新型网络安全威胁的防护,并且网络空间信息系统架构和防御体系架构透明,缺乏多样性。“大数据在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李建华说,大数据可为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提供网络取证思路,在发现APT攻击的蛛丝马迹后,通过全面分析这些海量数据来还原整个APT攻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