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什么故事呢?
相声作为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绝对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说学逗唱”四门基本功是相声演员必须牢牢掌握的。除此之外,还要熟练的掌握双簧、口技、单口、对口、群口、捧哏、逗哏、数来宝等等技能。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个“角儿”是相当不容易的。
要想捧红一个角,肯定也是存在一定技巧的。在相声界中,师父如果有意将自己的徒弟捧成角儿,那一定说明师父对自己的徒弟是足够信任和疼爱的。而《扒马褂》似乎成为捧红角儿的一个重要方式。
为什么一定要用《扒马褂》来捧自己的徒弟呢?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
《扒马褂》是相声传统曲目之一,它是一个群口相声,由甲乙丙分饰三角。整段相声构思巧妙,人物性格鲜明。甲模拟的是贪图小利,鼓舌如簧的帮闲;乙模拟的是艺人;丙模拟的是靠别人哄着捧着的“少爷秧子”。
丙财大气粗,一向自诩博学,信口开河,谎话连篇。他仗恃着甲穿他的马褂在人前显贵,就经常让甲给他圆谎。甲为了多穿两天马褂,只好靠自己的机智,挖空心思圆丙的谎话。却不料,丙越说越玄乎,甲因此囧态百出,最后只好主动脱下马冠,不再随声唱和,也不再替丙圆谎。
而这其中戏最多的就是甲了。所以会把力捧的角儿放在甲的位置上。而丙的位置似乎会给人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从而影响角儿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而甲虽然贪图小便宜,但却更接地气,不会使人厌烦,看他替丙圆谎的情形,甚至会引发观众的同情心理。
侯宝林,刘宝瑞在捧他们的大徒弟马季先生时也用了《扒马褂》的套路。可见,《扒马褂》是相声界捧角儿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