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没打算这么早做,但把铺在这底层的云南食物搬过来了。
但是我搜索关键词“云南米粉”时发现的都是凉粉、什么腾冲稀豆粉、丽江桂豆粉、回泽凉粉、昆明豌豆粉、胃酸油粉、盐津水粉。
而且这里的盐津粉除了使用红薯淀粉外,基本上少不了豌豆,还可以使用蚕豆、苞片、荞麦!
好像都是大同小异、差不多的工艺,需要更多的查询资料。
但是最后的问题是,我意识到我离原来的米粉越来越远了!
好了,首先要找到我的主题,所以要拿出——桥米线!
过桥米线的故事我就不多说了。也许大家都听说过。没听说过的可以百度。这里只说食物。[笑] [笑]
在网上搜索过桥的米线,都会出现一个帖子,告诉你如何煮窥探点视频或汤。(莎士比亚)。
事实上,一碗好吃的腿米粉是关键,但像我们这样的职业饮食爱好者都想刨根问底。(莎士比亚)。
云贵家一家、贵州的粉类都是做米粉的,这一碗好吃的腿米粉不仅只要喝汤就够了,还需要当地特色的米粉。
我们先介绍一下熬汤。因为重点是制作后面的手工米线。(大卫亚设)。
看到过桥米线的故事,我以为过桥米线是鸡汤和米线。
其实现在基本上是猪骨和整个鸡一起煮的汤,猪大骨头的量会更多。
舀一碗骨头鸡汤,在表面加一层油,堵住里面的汤,直接在汤里放生料,以免热气扩散,自然就能熟。
而且放材料的顺序也很讲究,首先放肉,素食,最后放米线。
米粉也用的新鲜米线,看到这个米线就有力地说。
选择一根筷子,汤白色,食材丰富的腿部米线就完成了!
但是我仍然对那个新鲜米线是怎么做的很着迷。
查了很多资料,才找到云南米线的详细说明。
云南米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山庄米线,一种是健壮米线。
干米线是用机器成熟米草后直接挤压成粉末的,通常是干米线。
山庄米室人工长,有更多当地特色,下次我会详细说明山庄米室的方法。大卫亚设(David Assere)。
洗干净的大米用竹篮装起来,在底部和上层盖上芭蕉叶,防止水分损失,竹篮过滤掉不必要的水分。
大米要这样在室外阴凉处自然发酵7天,每天浇3次水,保持一定水分。
rge/tos-cn-i-qvj2lq49k0/57ac66c17060427f8165c3ae29df5fad?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7" width="640" height="360"/>泡制七天的米粒轻轻一捏就粉碎,证明已经发酵成熟。
七天后,就可以直接打浆了。
接下来就是关键哦
一般情况下,我们打成米浆,要么就直接蒸,要么就拿出十分之一的米浆熬成熟米浆兑在一起再来蒸。
但是在云南,我们还需要继续等待。
打好的米浆需要放入一个大缸里,加一些清水沉淀七天,这七天也是米浆发酵的过程。
七天里还要换一次清水,不然害怕酸味太浓郁。
七天后,舀去表面的清水,只留大米淀粉。
然后我们把大米淀粉添出来,用纱布装起来。
然后用木板盖着,重物压去多余的水分,这个步骤也需要一天的时间。
一天后的米浆就成了湿米粉,可以一块一块的撕扯下来。
接着我们取两斤一份的重量,搓揉成球状。
搓好的米球里可以直接下入水锅煮浆了。直到米球煮熟为止。
捞出的米球再放置到石臼里,用特制的工具,我们需要把他打散。
这一步就叫做舂浆。
需要两个人的配合,一个负责给米浆翻面,一个负责启动木锤。
舂好的米浆柔韧性很强,我们再次揉浆,让米浆更有劲道,米粉粒子间的粘性更强。
接着就是最后的一步,挤米线,锅里的水不需要沸腾,只需要九十多度的微开即可,这样煮出来的米线会更紧致顺滑。
煮好的米线需要立马过凉,即可以防止彼此的粘黏,又可以让米线更有劲道。
一碗好吃的米线,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没有足够的耐心,你很难知道,原来能传承的美味都是充满智慧和忍耐的!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有什么意见建议,欢迎留意,我一定一一回复。
我是三哥,一个敬畏食材,尊敬传统,热爱创新的美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