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辛弃疾的简介。

本文是小编为辛弃疾的简介。撰写,主要解答关于辛弃疾的简介。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扩展资料: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词之外,辛弃疾的文也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扩展资料: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辛弃疾少年时,又曾与党怀英一同受学于刘瞻(《宋史》作蔡伯坚),并称“辛党”。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人生起落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即辛陈之晤)。鹅湖之会后,辛弃疾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绍熙五年(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庆元二年(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辛弃疾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庆元四年(1198年),辛弃疾被授予主管冲佑观之职。百度百科 辛弃疾

辛弃疾简介 -------------------------------------------------------------------------------- 日期:2005-8-9 13:30:58 来源:新弃疾 查看:[大 中 小] 作者:新弃疾 热度:6490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辛弃疾生平大事记】(华中科技大学 徐汉明 编)一一四○年(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一岁五月十一日(公历五月二十八日)辛弃疾生于山东历城四风闸。[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赞抚养。祖父在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做金国的县令,当辛弃疾到了读书年龄时也跟到谯县。亳州有个叫刘瞻的人,长于作田园诗,当地负有时名,辛弃疾拜他为师,与党怀英同学。]一一五四年(宋绍兴二十四年)十五岁由济南府保荐到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考试虽然失败,但给了他一个观察敌情的机会。一一五七年(宋绍兴二十七年)十八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借机更加了解了敌情。一一六○年(宋绍兴三十年)二十一岁祖父辛赞逝世至晚当在本年。一一六一年(宋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二岁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举行起义,后投归耿京起义军,委任为掌书记。一一六二年(宋绍兴三十二年)二十三岁正月,耿京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奉表南归,十八日到达建康(今南京市),当天被皇帝赵构召见,授辛弃疾右承务郎。被召见之后回起义军营,途中得知叛徒张安国等人杀害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等带骑兵五十直闯有五万人的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交朝廷治罪。南归后,任江阴签判,协助地方官处理政务。一一六四年(宋孝宗隆兴二年)二十五岁江阴签判任满去职。一一六五年(宋孝宗乾道元年)二十六岁向孝宗赵眘奏进《美芹十论》。任广德军通判。一一六六年(宋孝宗乾道二年)二十七岁任广德军通判。一一六七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二十八岁任广德军通判。一一六八年(宋孝宗乾道四年)二十九岁任建康府通判。与建康行宫留守史正志、军马钱粮总领叶衡及赵彦端、韩元吉、严焕等人来往,参与游从宴会,酬答唱和,开始歌词创作活动,确定了以后长短句的写作方向。一一七○年(宋乾道六年)三十一岁在延和殿受孝宗皇帝的召见,进奏《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及《议练民兵守淮》两疏。召对之后,调任司农寺主簿。把收复大计写成《九议》给宰相虞允文。与在朝中任职的张木式 、吕祖谦来往,相与游从。一一七二年(宋乾道八年)三十三岁春,由司农寺主簿调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因滁州连遭灾荒,人烟冷落,城郭萧条,居民逃荒在外。到任后,宽征薄赋,恢复市场,使荒陋的面貌很快改换过来。把滁州新市场的一处建筑取名为繁雄馆。又修建奠枕楼为当地居民登临娱乐的场所。有奏议上朝廷,论敌我形势,但得不到朝廷的反应。一一七四年(宋淳熙元年)三十五岁春,离开滁州,到建康留守叶衡幕中做了几个月的参议官。秋,登建康赏心亭,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秋冬之交,叶衡入朝为相,辛弃疾因叶衡的推荐而被皇帝召见,召见之后,便留在临安(今杭州)做仓部郎官。一一七五年(宋淳熙二年)三十五岁六月任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讨捕于四月起事的茶商赖文政。七月,离开临安到江西接任。经辛弃疾的策划和部署,赖文政亲身到辛弃疾处投降,被押到江州处以死刑。因灭茶商军有功,加秘阁修撰职名。一一七六年(宋淳熙三年)三十七岁秋冬之际,改任京西路转运判官,到襄阳就职。一一七七年(宋淳熙四年)三十八岁春,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冬,江陵驻军中的统制官率逢原纵容其部曲殴打当地百姓,辛弃疾上疏论奏此事,建议对横行的军人和统制官加以惩处,因率逢原在朝廷有得力的后台,奏章未被采纳,反以帅守与驻军不能协同为由,被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的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一一七八年(宋淳熙五年)三十九岁本年暮春被召往杭州做大理少卿。经吕祖谦介绍,与陈亮相识,成为好友。下半年,被调任湖北转运副使。一一七九年(宋淳熙六年)四十岁三月,改作湖南转运副使。自湖北调任湖南时,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饯行,辛弃疾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向朝廷奏进《论盗贼札子》。秋,调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一一八○年(宋淳熙七年)四十一岁对湖南土豪劣绅欺压乡民的武装组织乡社进行整顿。创置湖南飞虎军。冬,秘阁修撰被改为右文殿修撰,并再次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隆兴府遭严重旱灾,到任后,立即采取措施,举办救荒工作。一一八一年(宋淳熙八年)四十二岁七月,因举办救荒工作有功受奖,升为奉议郎。春初,在江西信州上饶兴建带湖新居庄园。高处建舍,低处辟为稻田。主张“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把新居特取名为“稼轩”,并以此作别号。十一月,由于谏官王蔺的弹劾,官职一并被削夺。冬,带湖新居落成。罢官后,回到上饶带湖新居。一一八二年(宋淳熙九年)四十三岁闲居上饶家中。一一八三年(宋淳熙十年)四十四岁春,友人陈亮来信,说秋后来访,但后来因陈亮被诬下狱没有来成。一一八五年(宋淳熙十二年)四十六岁与信州守郑汝谐常有来往,酬唱甚多。一一八八年(宋淳熙十五年)四十九岁正月,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由门人范开编定印行。在与上饶接壤的铅山县境内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别墅,取附近一清泉名为瓢泉。瓢泉附近是一座连绵百多里的名山,主峰叫鹅湖,山下有座寺院叫鹅湖寺。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曾在这寺院里辩论过哲学方面的问题,是学术史上有名的胜地。辛弃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鹅湖寺游憩。冬,友人陈亮来访。辛弃疾与他鹅湖同游,瓢泉共钦,长歌相答,极论世事,两人纵谈十日,成为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有《贺新郎》一词,写与陈亮纵谈的喜悦和陈亮去后依依惜别的心情。从此以后,他们书信往来,彼此唱和,交谊日深,直到陈亮逝世。一一九二年(宋绍熙三年)五十三岁被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春初赴任。九月,福建路安抚使林枅[木千干ji]死,辛弃疾兼代福建路安抚使,直到年终。是时,与在建阳闲居的朱熹往来,游从甚繁,并常向他征求处理福建政务的意见。向朝廷上疏,建议推行经界(清查地亩所有权与均平赋役负担)和改变盐法。年末,得知皇帝要召见他。一一九三年(宋绍熙四年)五十四岁因皇帝要召见,正月初从福州启程,途经建阳同朱熹会晤。到杭州,陈亮也特地跑来相会。被皇帝召见,奏进《认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就长江上游的军事防御提供了几点意见,但没有受到重视。奏对之后,留在朝廷做了半年的太府卿。秋,职名被提名为集英殿修撰,派做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重到福州。一一九四年(宋绍熙五年)五十五岁友人陈亮逝世。七月,由于谏官黄艾的弹劾,被罢官,只给一个挂名的闲散差事,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八月,回江西上饶,继续他的退休生活。九月,因御史中丞谢深甫提出弹劾,职名由集英殿修撰降为秘阁修撰。一一九五年(宋宁宗赵扩庆元元年)五十六岁闲居上饶家中。春,在铅山期思的新居全部落成。十月,由于新御史中丞何澹再次提出弹劾,秘阁修撰的职名被削夺。一一九六年(宋庆元二年)五十七岁带湖居宅失火,全家移居铅山期思瓢泉新居。九月,又有朝廷言官提出弹劾,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的空名也被削夺。到此,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被削夺得干干净净。(辛弃疾在这之前和之后的闲居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同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中消磨掉的。表面看来澹泊冷静,放浪林泉,不关心世事,实则胸中燃烧着炎炎烈火,不忘恢复失地,借歌词为陶写之具,抒爱国忧民之情。)一一九八年(宋庆元四年)五十九岁恢复集英殿修撰,又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一二○○年(宋庆元六年)六十一岁三月,友人朱熹在武夷山中逝世,辛弃疾为文往哭之。一二○三年(宋嘉泰三年)六十四岁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是时,与在绍兴三山闲居的爱国诗人陆游往来,辛弃疾谷为陆游建一新舍,陆游没有接受,新舍未做成。年末,宋宁宗召见,临行前去三山向陆游告别,陆游写长诗一首送行。一二○四年(宋嘉泰四年)六十五岁正月,宁宗赵扩召见,辛弃疾陈述对付金人的意见,主张北伐,要有一段时间做充分的准备,提出应把用兵任务交给元老大臣。三月,派任镇江知府。到镇江后积极为对金用兵作准备,预制了一万套军服,计划招募一万名士丁。一二○五年(宋宁宗开禧元年)六十六岁六月,调任隆兴知府,未到任,又因谏官弹劾,新令撤回。秋,怀着满腔忧愤返回铅山。一二○六年(宋开禧二年)六十七岁春,被起用做浙东安抚使,辛弃疾上疏辞免。五月,朝廷正式发布伐金的命令,各路军队在韩侂胄指挥下都溃败下来,失败的原因,不出辛弃疾的预见,鲁莽从事,准备不够。十二月,进龙图阁待制,派知江陵府,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召辛弃疾到杭州秦陈对时局的意见,拟任兵部侍郎,一再力辞,不肯出山。一二○七年(宋开禧三年)六十八岁召对之后,春,从杭州回铅山。八月,身染重病,在铅山家中养病。秋,金人以索取韩侂胄的首级作为议和条件,韩侂胄大怒,再次对金用兵,并想请辛弃疾出来为他声援,任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疾速到临安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病已沉重,卧床不起,只得上章请辞。九月初十日,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济南人。他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 辛弃疾是出生在沦陷区的。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历城就已经沦陷了,而辛弃疾为什麼那样的忠义奋发,因为他是生长在一个忠义奋发的家庭之中,他的祖父辛赞,在辛弃疾童年之时,就常带著一群儿童去游览,指划山河,培养他们的国家民族思想。所以辛弃疾的忠义天性是跟著他的生命一起成长的。所以说,稼轩词反映了南宋整个一代热爱祖国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首歌词,从不同角度广泛反映自己的时代。当然,其中也有部份描写个人狭小生活情趣的作品。稼轩词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 四类中爱国词的比重较大,爱情词分量最少。爱国词和乡村词算是稼轩词中的两项重要成就。是故,未来我们将针对辛词此两样成就,分别叙述之。 自从出现辛词这座豪放的爱国词的高峰,随著反映时代危机的需要,在辛词的影响下,豪放词的佳作大量涌现,在词的发展史上取得了和婉约词双峰并峙的地位。由南宋后期直到亡国,多少词人哀旷愤世的作品,无不继承辛词的爱国传统和豪放风格。所以,从南宋以后,元明清直到当代,不少文学家继承了辛词的豪放传统,在词坛中留下长远的影响。丑奴儿 □文/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辞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晾好个秋”! 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辛弃疾《丑奴儿》宋词鉴赏 丑奴儿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者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辛弃疾退隐江西上饶时,经常来往于博山道中(博山在江西广丰西南三十多里)。这首词写博山道中所见,它好象是一幅山水画。题目是“效李易安体”,所以这首词写的明白如话。虽然在文字上容易读懂,可是我们要仔细体会,因为它里面隐约地寄托了他的身世之感。词的上片写山水景物;下片则全是想象之辞,虽然是虚写,却是这首词最主要的部分。 上片首写起云,次写骤雨,再次写放晴,是写夏天山村的天气变化。“一霎儿价”就是一会儿功夫。“价”是语助辞。“风景怎生图画”句,可以理解为赞叹之辞:“这风景是怎样美丽的图画呵!”也可以体会为反诘语气:“这风景怎么能画得出来呵?!”上面六句把山乡风光描绘为一幅清旷的图画。最后两句:“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者一夏。”(“者”就是“这”)是作者写自己的思想愿望,即由此引起下片想象之辞。 下片是作者设想在这里过生活的情景。写“午醉醒时”,看见“松窗竹户”十分潇洒(“万千”是“十分”的意思),又看见飞来的野鸟,更增加了意境的闲暇。末了“却怪白鸥”几句来一个转折,使文情起了变化,说明他所想象的平静悠闲的生活,在现实里是不可能实现的。“旧盟都在”几句是作者对白鸥说的话:“我还记得同你们有过盟约,而你们现在却同我隔膜了。”“别有说话”,是说存在着违背旧盟的念头。古诗有盟鸥之辞,李白诗:“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可能是最早的两句。辛弃疾于退隐带湖新居之初,也有“盟鸥”的《水调歌头》:有“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之句。相传白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而辛弃疾这首词的结尾却说,连曾经跟我有过盟约的、最无机心的白鸥,如今也不相信我了。用反衬的手法,极写自己在官场上受猜忌的遭遇。 辛弃疾一生政治上的处境是很不得意的,他在《论盗贼札子》中说:“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他处处受到统治集团的排斥、打击,经常有人弹劾他,所以他惟恐话还没出口,灾祸就接二连三地来了。在服官江西以后,他又曾受谏官的打击。 辛弃疾的另一首《江神子·博山道中》也有“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之句。正是他被迫退休江西的时期。从四十三岁起,他在江西上饶一共住了十年。这种政治遭遇使他很希望摆脱官场生活。这首词的前半,就是反映了他的这种愿望。然而他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这种愿望只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即使生活在那样宁静的山乡里,也还是不能逃脱别人的猜忌。 这首词采用铺叙的手法,把景物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词的上片以及下片的前半,极力渲染风景的优美,环境的闲适。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最后五句所表达的失意的心情。通过白鸥的背盟,写出自己身世之感和生活道路的坎坷不平,不用一句直笔而收到很高的艺术效果。以淡景写浓愁,这也是辛弃疾词的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济南人。他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 辛弃疾是出生在沦陷区的。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历城就已经沦陷了,而辛弃疾为什麼那样的忠义奋发,因为他是生长在一个忠义奋发的家庭之中,他的祖父辛赞,在辛弃疾童年之时,就常带著一群儿童去游览,指划山河,培养他们的国家民族思想。所以辛弃疾的忠义天性是跟著他的生命一起成长的。所以说,稼轩词反映了南宋整个一代热爱祖国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首歌词,从不同角度广泛反映自己的时代。当然,其中也有部份描写个人狭小生活情趣的作品。稼轩词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 四类中爱国词的比重较大,爱情词分量最少。爱国词和乡村词算是稼轩词中的两项重要成就。是故,未来我们将针对辛词此两样成就,分别叙述之。 自从出现辛词这座豪放的爱国词的高峰,随著反映时代危机的需要,在辛词的影响下,豪放词的佳作大量涌现,在词的发展史上取得了和婉约词双峰并峙的地位。由南宋后期直到亡国,多少词人哀旷愤世的作品,无不继承辛词的爱国传统和豪放风格。所以,从南宋以后,元明清直到当代,不少文学家继承了辛词的豪放传统,在词坛中留下长远的影响。 这个在百度网站上都可以搜到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扩展资料: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南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砺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词之外,辛弃疾的文也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扩展资料: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辛弃疾少年时,又曾与党怀英一同受学于刘瞻(《宋史》作蔡伯坚),并称“辛党”。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人生起落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即辛陈之晤)。鹅湖之会后,辛弃疾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绍熙五年(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庆元二年(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辛弃疾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庆元四年(1198年),辛弃疾被授予主管冲佑观之职。百度百科 辛弃疾

  • 14753865157:辛弃疾简介
  • 水左答: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公元40年5月28日-207年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
  • 14753865157:诗人辛弃疾的简介
  • 水左答: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所以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以下是有关诗人辛弃疾的简介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我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
  • 14753865157:辛弃疾简介资料
  • 水左答: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去世,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
  • 14753865157:辛弃疾的简介。
  • 水左答:经吕祖谦介绍,与陈亮相识,成为好友。下半年,被调任湖北转运副使。一一七九年(宋淳熙六年)四十岁三月,改作湖南转运副使。自湖北调任湖南时,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饯行,辛弃疾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 14753865157:辛弃疾简介
  • 水左答: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
  • 14753865157:辛弃疾的生平简介300字
  • 水左答:辛弃疾生平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
  • 14753865157:关于辛弃疾的简介二十字
  • 水左答: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人。
  • 14753865157:辛弃疾简介30字∽50字
  • 水左答: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
  • 14753865157:辛弃疾简介 出生哪里
  • 水左答: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辛弃疾的简介。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辛弃疾的简介。”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