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杂谈 > 杂谈

云台山层状地貌的成因

本文是小编为云台山层状地貌的成因撰写,主要解答关于云台山层状地貌的成因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云台山的地质地貌

云台山风景区在元古时代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云台山风景区处在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西安—郑州—徐州近东西向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位。受太行山前深大断裂控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之”字形、线形、环形、台阶状长崖、翁谷、深切障谷、悬沟等地形组合的“云台”地貌。扩展资料:云台山的主要景点:1、红石峡红石峡(温盘峪),位于子房湖南,全长1.5千米。由红岩构成,属中国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呈赤红色,故称“红石峡”。2、潭瀑峡潭瀑峡,处于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潭瀑峡长2000米,南北走向。潭瀑峡内一条溪水叫小龙溪。3、泉瀑峡泉瀑峡(老潭沟),长约3千米,沿沟上行400米,是亚洲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落差达314米。云台天瀑最宽可有十多米宽的瀑面。是云台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4、青龙峡青龙峡,长约7.5千米,总面积108平方千米, 又称“云台山第一大峡谷”,集峰、崖、岭、巅、台、沟、涧、川、瀑、洞等地貌于一体。主峰青龙峰海拔高达1323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台山

图3-3 华北地区第四纪构造-地貌简图(据袁宝印等,1980,修改)1—强烈隆起的中山;2—中度隆起的中低山;3—轻微隆起的高原;4—轻微隆起的低山;5—玄武岩台地;6—强烈断陷盆地;7—中度坳陷平原;8—轻微坳陷平原;9—海洋;10—第四纪活动断裂太行山整体上属于走向北北东向的山脉,其西界为“S”形的山西裂谷带,东侧边界是河北平原(图3-3)。对横跨太行山的地形剖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太行山地区的三期夷平面结构非常明显,除了北台期夷平面仅见于五台山的北台顶外,太行面和唐县面在不同地区几乎都可见到。但由于北北东向断裂两侧的垂直差异运动,太行山的东西两侧明显不对称。根据现今地势高低和夷平面的海拔高度变化,大致以紫荆关断裂带为界,可以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图3-4)。其中西部山地海拔较高,属于中山区,太行面的海拔为2100~1800m。而东侧山地较低,为中低山区与低山区,太行期夷平面海拔600~1000m(图3-4,图3-5)。唐县面的拔河高度相近,都为90~150m,靠近山麓地区比较小,为50~60m。宏观上,两个地貌单元之间被高度达300~500m不等的地形梯度带所分割,这在南太行地区最为明显;北太行地区,由于后期的侵蚀切割致使地形变缓而不太显著。虽然存在内部差异,但在不同的地貌单元中都具备前述的太行山地区基本的地貌结构和特征,并且从山麓到山地腹地或河谷上游,可以依次观察到由河流阶地、唐县面和太行面等层状地貌面所构成的典型的层状地形。如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唐河流域的马耳山及其东西两侧(图3-5),太行面分布于海拔700~1000m的山峰附近和河流上游的分水岭地带。其中在分水岭一带夷平面保存最好,常构成面积数平方千米或数十平方千米的山塬面。而靠近山麓地区,随着水网密度的增加以及相应的河流侵蚀活动的加剧,该期夷平面或被侵蚀切割为山梁面和山峁面,或被破坏殆尽而不复存在。进入盆地区,由于断陷作用,该期夷平面被埋藏于盆地中。在切割太行期夷平面的谷地中充填了后期的沉积物,并发育了唐县期夷平面。这在山麓地带海拔350~500m的高度和河谷中拔河60~120m的高度上可以观察到,常构成一些比较低缓的山顶、山坡垭口和古河道。在山前地带,唐县面也被多被侵蚀切割分解为山梁面和山峁面。在太行面和唐县面之间发育的是正在被侵蚀的山梁、山脊和陡崖状的地形陡坎。切割唐县面则是深数十米至上百米的“U”形或“V”形峡谷。在峡谷中又发育了阶地、裂点和岩坎等地貌。图3-4 横切太行山的地形剖面及其中的层状地貌面图3-5 太行山东麓的地形剖面所揭示的层状地貌面上述层状地貌结构在太行山的许多景区都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如临城的天台山和邢台峡谷群景区。前者位于泜河流域内,是临城水库西北一小型河流支谷沟头溯源侵蚀所形成的一套地貌景观组合。该区地层产状平缓,并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中山体下部出露太古宇的变质基底,中上部为元古宇的紫红色砂岩地层,顶部为寒武系的灰岩地层。在山体顶部海拔500m左右高度可见残余古夷平面形态,其下为近水平的石英砂岩地层构成的高200m左右的陡崖地貌,再下是拔河50~60m的唐县期侵蚀面,再下是切入石英砂岩地层中的“V”形峡谷或嶂谷地貌,并发育河流裂点。此处岩层的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貌的形态,如石英砂岩发育区,谷坡常呈现陡峻形态,而变质岩地带,谷坡则多为浑圆状。在邢台峡谷群景区则属于略有差异的层状地貌组合。后一景区位于邢台县路罗镇西北,属沙河流域,也是该河一条支流沟头附近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景观区。该区河谷底部局部出露太古宙变质岩,其他大部分区域主要分布元古宇石英砂岩。由于太行期夷平面在该区已被河流侵蚀作用剥蚀殆尽,目前分布于山顶附近的是剥蚀山脊面,向下是高耸的陡崖地貌,再下局部有唐县面残余,但大多都处于剥蚀状态,唐县面之下是峡谷地形,当河流切入砂岩中时多形成隘谷和嶂谷,切入变质岩中则常形成宽谷。由于唐县期之后的多期侵蚀旋回作用,在砂岩区的唐县面之下,还常见在垂向上上、下嵌套的“谷中谷”层状地貌形态,上部是较宽的“V”形谷或“U”形宽谷,向下是极窄的峡谷或隘谷、嶂谷,显示了最近一期河流强烈下切的迹象。河南关山位于云台山东侧,也是云台地貌的典型代表。古近纪东亚裂谷使山西高原迅速抬升至海拔2000m,相对于海拔较低的华北平原,其阶梯状地貌特征十分明显。中—新元古界,红色石英砂岩厚达1000m,滨浅海相沉积特征保存完好,其上为厚层状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强烈的新构造运动,造成岩石的断裂,流水冰劈形成崩塌区内峡谷纵横,砂岩、灰岩形成峰墙、峰柱、峰林,峰丛。长崖断壁发育层状阶梯,悬泉瀑布从谷中谷喷涌而下,装点着怪石深潭和瓮谷,近山顶处亦见碳酸盐岩形成的岩溶地貌,这些地质景观都是云台山十分常见的。从关山向北至林州、壶关一带的太行大峡谷也如云台山一样,下部为红色石英砂岩,上部为厚层状灰岩,在太行山前断裂差异升降和垂直节理的控制下,其层状峡谷地貌的发育十分完好,也是雄伟壮观奇险峻拔的云台山地貌的典型区域之一。图3-6 河北赞皇嶂石岩河北赞皇嶂石岩地貌成景主要地层是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图3-6),层理水平,红色层面波痕,泥裂典型,保存完好。巨厚水平岩层断崖长墙高耸入云。分三层赤羿峰屏,每层高100~300m,有万丈红绫,绵延10km。蓤层页岩夹层形成天然栈道,最顶一层为寒武系厚层灰岩,“U”形谷发育,发育众多垂直沟壑,沿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稜角尖锐。因顶部碳酸盐岩层有一定含水性,地下水常沿岩石裂隙喷涌,有时形成悬泉飞瀑,经年不竭。其南的武安、邢台,其北的临城、天台山,特征亦似于此,虽规模大小各异,但从地貌形态组合与配置,地形演化历史和进程,以及地貌的层状峡谷特征是基本可以与修武云台山地区的典型地貌特征和演替进程一致的,是可以归入云台山地貌这一类型的。豫西洛阳黛眉山地区,也有一多峡谷群,组成岩石时代、岩相特征、岩石类型也都与云台山近似,古近纪末形成的太行期夷平面,后约相当于云台上升,河谷下切,分割肢解太行面的夷平面,于上新世—更新世初形成唐县期夷平面,更新世太行山一带上升加剧,开始了红石峡期切割,破坏了原唐县面的完整性,并在原“U”形谷或盘谷底部形成谷中谷,谷底流水。因岩性差异,在不少河谷裂点上形成瀑布激流和深潭,沿河谷又产生了新的一线天、隘谷、侧壁石门、瓮谷崖廊、天然栈道众多,壶穴、冲蚀槽痕也十分常见。根据地质背景的分析对比,本区的形成地质背景和地形特征与云台地貌十分类似。综上所述,太行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和不同世代的地貌面或地貌体在垂向上相间分布的层状地貌组合特点,或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态组合在河谷纵向上进行有序交替变化的特征,并且上述地貌发育特征在太行山区的各个景区内往往有不同形式的表现。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夷平面、阶地和山谷等地形-地貌在垂向上呈层状分布外,该区的岩溶洞穴也同样显示出层状分布的特点。综合不同景区的岩溶洞穴可以发现,它们常常集中出现在上述的“盘状”、“U”形或“V”形等谷地的谷壁下部或谷肩部位,大致相当于海拔1100~1200m、700~800m和200~500m高度附近。另外,在多数景区内常见的发育在河谷纵剖面上、有序排列的岩坎与跌水和裂点与瀑布等地貌景观,实际上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纵向上的层状地貌组合。

云台山景区由南向北约40km的距离内,经历了剥蚀丘陵区,溶蚀-侵蚀中、低山峡谷地,侵蚀-溶蚀高原中山区三大地貌单元的变化。其形态特征是层叠状抬高上升,沿子房沟朔源而上,层层叠叠,陡崖与斜坡相间,大层套小层,错落叠置,再加上地层颜色的不同,确实构成云台山的独特景观。

本节探讨构成这种典型的层叠状地貌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一、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系指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本区处于太行山前大断裂带,该断裂带走向NE NEE。第三纪以来,断裂带西侧的山西高原隆起区上升高度1000~1800m,东侧华北平原沉降深度可达2000m。景区均处于上升盘。隆起上升标志主要是根据高原上新构造运动间歇期形成的夷平面的分布及河谷区的阶地分布来确定。

从云台山地区来看,黑龙王庙附近的圪老峪断层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该断层的南东盘地层呈阶梯状下降,而北西盘呈上升状态。分水岭地区,太行期夷平面(N1)(1200~1400m)及唐县期夷平面(N2)(800~1000m)分布普遍,与两期夷平面相对应的洼地和溶洞高程为1100~1200m及750~850m。老潭沟和小寨沟虽然呈峡谷状,但阶地和相应的卵石层堆积物也时有分布,应属于汾河期(Q1)和湟水期(O2)的标志,是第四纪以来地壳上升运动的产物。上述夷平面及阶地使本区宏观上显示出层状地貌特征。

二、产状平缓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系的岩性变化

本区沿子房沟到高原分水岭出露产状平缓的元古界寒武-奥陶系的全套地层,厚度约1400m左右。中元古界云梦山组为中厚层状,紫红色石英砂岩,层理发育,在河水冲刷作用下,显出参差不齐的层状形态。而厚度达800m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则由成分不同,软硬不一,层组厚薄相异的岩层相间组成(表15,图36)。

表15 云岩山地区碳酸盐岩石化学成分表

(1)下寒武统馒头组

及辛集组

总厚100m 左右,为砖红色含石英粉砂岩与土黄色钙质泥岩,主要是非碳酸盐岩,化学成分中酸不溶物达21%~25%。泥质含量最高,易于风化成土状,具隔水性,形成缓坡。

(2)毛庄组

厚70m 左右,为含泥质条带的泥晶灰岩,亮晶鲕状灰岩及泥质粉砂质页岩。尽管含少量的非碳酸盐岩,但主要为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仅含6.29%。其抗风化能力强,形成高60~70m的陡壁,溶蚀作用形成溶隙,有溶隙水渗出。

(3)徐庄组

厚122m,主要岩性为紫红色微薄层细砂岩和黄绿色微薄层页岩或泥质条带,酸不溶物含量为13.20%,易风化成碎片状或土状,具隔水性,是张夏组岩溶含水层的底板隔水层。形成缓坡。

(4)张夏组

,厚210m,主要为巨厚层至中厚层状亮晶鲕粒灰质白云岩或含云质灰岩,鲕粒状灰岩,其酸不溶物含量仅1.96%。这种纯质的厚层状碳酸盐形成高大的峭壁。

(5)亮甲山组

、冶里组

、上寒武统

,总厚170m。主要为厚层至中厚层状白云岩,含硅质条带和硅质团块,酸不溶物含量为9.50%,说明其泥质含量比张夏组高得多,但比徐庄组低得多,反映在岩体表面有风化层,坡角有土夹石堆积体,往往与张夏组共同组成高大的峭壁。景区内的大瀑布落差300m,就是从下奥陶统顶面,飞流直下至张夏组底部及徐庄组顶面。

(6)中奥陶下马家沟组

段,厚30m左右。主要为灰黄色薄层泥云岩夹泥页岩、角砾状含石膏假晶泥灰岩,风化后呈土状并含似层状膏溶角砾岩。本层酸不溶物为19.24%。在地貌上形成缓坡或平台,有时夷平面吻合。

(7)中奥陶下马家沟组

段,厚87m左右。主要为中厚层状—巨厚层状泥晶灰岩、云质灰岩,酸不溶物含量4.24%。在地貌上形成陡壁。

(8)中奥陶上马家沟组

段,厚96m。灰黑色角砾状泥质白云岩、页岩,风化后成土黄色,含石膏假晶泥灰岩、膏溶角砾岩。酸不溶物含量16%,在地貌上形成大缓坡,有时与夷平面吻合。

图36 岩石化学成分变化图

(9)中奥陶上马家组

段,厚160m,中厚层状,豹皮状灰岩、泥晶云质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酸不溶物2.5%,形成高大陡壁。

综上所述,寒武系总厚1000m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系,从岩层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可以分为四软五硬,即有4组地层为泥质含量高的易风化的泥岩、页岩、泥灰岩类,有5组地层为不易风化,但易溶蚀的石灰岩、白云岩类。这样在地貌上就形成了4个陡壁4个缓坡的阶梯状或层状地貌。

云台山风景区在元古时代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云台山风景区处在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西安—郑州—徐州近东西向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位。受太行山前深大断裂控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之”字形、线形、环形、台阶状长崖、翁谷、深切障谷、悬沟等地形组合的“云台”地貌。扩展资料:云台山的主要景点:1、红石峡红石峡(温盘峪),位于子房湖南,全长1.5千米。由红岩构成,属中国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呈赤红色,故称“红石峡”。2、潭瀑峡潭瀑峡,处于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潭瀑峡长2000米,南北走向。潭瀑峡内一条溪水叫小龙溪。3、泉瀑峡泉瀑峡(老潭沟),长约3千米,沿沟上行400米,是亚洲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落差达314米。云台天瀑最宽可有十多米宽的瀑面。是云台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4、青龙峡青龙峡,长约7.5千米,总面积108平方千米, 又称“云台山第一大峡谷”,集峰、崖、岭、巅、台、沟、涧、川、瀑、洞等地貌于一体。主峰青龙峰海拔高达1323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台山

图3-3 华北地区第四纪构造-地貌简图(据袁宝印等,1980,修改)1—强烈隆起的中山;2—中度隆起的中低山;3—轻微隆起的高原;4—轻微隆起的低山;5—玄武岩台地;6—强烈断陷盆地;7—中度坳陷平原;8—轻微坳陷平原;9—海洋;10—第四纪活动断裂太行山整体上属于走向北北东向的山脉,其西界为“S”形的山西裂谷带,东侧边界是河北平原(图3-3)。对横跨太行山的地形剖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太行山地区的三期夷平面结构非常明显,除了北台期夷平面仅见于五台山的北台顶外,太行面和唐县面在不同地区几乎都可见到。但由于北北东向断裂两侧的垂直差异运动,太行山的东西两侧明显不对称。根据现今地势高低和夷平面的海拔高度变化,大致以紫荆关断裂带为界,可以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图3-4)。其中西部山地海拔较高,属于中山区,太行面的海拔为2100~1800m。而东侧山地较低,为中低山区与低山区,太行期夷平面海拔600~1000m(图3-4,图3-5)。唐县面的拔河高度相近,都为90~150m,靠近山麓地区比较小,为50~60m。宏观上,两个地貌单元之间被高度达300~500m不等的地形梯度带所分割,这在南太行地区最为明显;北太行地区,由于后期的侵蚀切割致使地形变缓而不太显著。虽然存在内部差异,但在不同的地貌单元中都具备前述的太行山地区基本的地貌结构和特征,并且从山麓到山地腹地或河谷上游,可以依次观察到由河流阶地、唐县面和太行面等层状地貌面所构成的典型的层状地形。如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唐河流域的马耳山及其东西两侧(图3-5),太行面分布于海拔700~1000m的山峰附近和河流上游的分水岭地带。其中在分水岭一带夷平面保存最好,常构成面积数平方千米或数十平方千米的山塬面。而靠近山麓地区,随着水网密度的增加以及相应的河流侵蚀活动的加剧,该期夷平面或被侵蚀切割为山梁面和山峁面,或被破坏殆尽而不复存在。进入盆地区,由于断陷作用,该期夷平面被埋藏于盆地中。在切割太行期夷平面的谷地中充填了后期的沉积物,并发育了唐县期夷平面。这在山麓地带海拔350~500m的高度和河谷中拔河60~120m的高度上可以观察到,常构成一些比较低缓的山顶、山坡垭口和古河道。在山前地带,唐县面也被多被侵蚀切割分解为山梁面和山峁面。在太行面和唐县面之间发育的是正在被侵蚀的山梁、山脊和陡崖状的地形陡坎。切割唐县面则是深数十米至上百米的“U”形或“V”形峡谷。在峡谷中又发育了阶地、裂点和岩坎等地貌。图3-4 横切太行山的地形剖面及其中的层状地貌面图3-5 太行山东麓的地形剖面所揭示的层状地貌面上述层状地貌结构在太行山的许多景区都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如临城的天台山和邢台峡谷群景区。前者位于泜河流域内,是临城水库西北一小型河流支谷沟头溯源侵蚀所形成的一套地貌景观组合。该区地层产状平缓,并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中山体下部出露太古宇的变质基底,中上部为元古宇的紫红色砂岩地层,顶部为寒武系的灰岩地层。在山体顶部海拔500m左右高度可见残余古夷平面形态,其下为近水平的石英砂岩地层构成的高200m左右的陡崖地貌,再下是拔河50~60m的唐县期侵蚀面,再下是切入石英砂岩地层中的“V”形峡谷或嶂谷地貌,并发育河流裂点。此处岩层的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貌的形态,如石英砂岩发育区,谷坡常呈现陡峻形态,而变质岩地带,谷坡则多为浑圆状。在邢台峡谷群景区则属于略有差异的层状地貌组合。后一景区位于邢台县路罗镇西北,属沙河流域,也是该河一条支流沟头附近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景观区。该区河谷底部局部出露太古宙变质岩,其他大部分区域主要分布元古宇石英砂岩。由于太行期夷平面在该区已被河流侵蚀作用剥蚀殆尽,目前分布于山顶附近的是剥蚀山脊面,向下是高耸的陡崖地貌,再下局部有唐县面残余,但大多都处于剥蚀状态,唐县面之下是峡谷地形,当河流切入砂岩中时多形成隘谷和嶂谷,切入变质岩中则常形成宽谷。由于唐县期之后的多期侵蚀旋回作用,在砂岩区的唐县面之下,还常见在垂向上上、下嵌套的“谷中谷”层状地貌形态,上部是较宽的“V”形谷或“U”形宽谷,向下是极窄的峡谷或隘谷、嶂谷,显示了最近一期河流强烈下切的迹象。河南关山位于云台山东侧,也是云台地貌的典型代表。古近纪东亚裂谷使山西高原迅速抬升至海拔2000m,相对于海拔较低的华北平原,其阶梯状地貌特征十分明显。中—新元古界,红色石英砂岩厚达1000m,滨浅海相沉积特征保存完好,其上为厚层状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强烈的新构造运动,造成岩石的断裂,流水冰劈形成崩塌区内峡谷纵横,砂岩、灰岩形成峰墙、峰柱、峰林,峰丛。长崖断壁发育层状阶梯,悬泉瀑布从谷中谷喷涌而下,装点着怪石深潭和瓮谷,近山顶处亦见碳酸盐岩形成的岩溶地貌,这些地质景观都是云台山十分常见的。从关山向北至林州、壶关一带的太行大峡谷也如云台山一样,下部为红色石英砂岩,上部为厚层状灰岩,在太行山前断裂差异升降和垂直节理的控制下,其层状峡谷地貌的发育十分完好,也是雄伟壮观奇险峻拔的云台山地貌的典型区域之一。图3-6 河北赞皇嶂石岩河北赞皇嶂石岩地貌成景主要地层是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图3-6),层理水平,红色层面波痕,泥裂典型,保存完好。巨厚水平岩层断崖长墙高耸入云。分三层赤羿峰屏,每层高100~300m,有万丈红绫,绵延10km。蓤层页岩夹层形成天然栈道,最顶一层为寒武系厚层灰岩,“U”形谷发育,发育众多垂直沟壑,沿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稜角尖锐。因顶部碳酸盐岩层有一定含水性,地下水常沿岩石裂隙喷涌,有时形成悬泉飞瀑,经年不竭。其南的武安、邢台,其北的临城、天台山,特征亦似于此,虽规模大小各异,但从地貌形态组合与配置,地形演化历史和进程,以及地貌的层状峡谷特征是基本可以与修武云台山地区的典型地貌特征和演替进程一致的,是可以归入云台山地貌这一类型的。豫西洛阳黛眉山地区,也有一多峡谷群,组成岩石时代、岩相特征、岩石类型也都与云台山近似,古近纪末形成的太行期夷平面,后约相当于云台上升,河谷下切,分割肢解太行面的夷平面,于上新世—更新世初形成唐县期夷平面,更新世太行山一带上升加剧,开始了红石峡期切割,破坏了原唐县面的完整性,并在原“U”形谷或盘谷底部形成谷中谷,谷底流水。因岩性差异,在不少河谷裂点上形成瀑布激流和深潭,沿河谷又产生了新的一线天、隘谷、侧壁石门、瓮谷崖廊、天然栈道众多,壶穴、冲蚀槽痕也十分常见。根据地质背景的分析对比,本区的形成地质背景和地形特征与云台地貌十分类似。综上所述,太行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和不同世代的地貌面或地貌体在垂向上相间分布的层状地貌组合特点,或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态组合在河谷纵向上进行有序交替变化的特征,并且上述地貌发育特征在太行山区的各个景区内往往有不同形式的表现。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夷平面、阶地和山谷等地形-地貌在垂向上呈层状分布外,该区的岩溶洞穴也同样显示出层状分布的特点。综合不同景区的岩溶洞穴可以发现,它们常常集中出现在上述的“盘状”、“U”形或“V”形等谷地的谷壁下部或谷肩部位,大致相当于海拔1100~1200m、700~800m和200~500m高度附近。另外,在多数景区内常见的发育在河谷纵剖面上、有序排列的岩坎与跌水和裂点与瀑布等地貌景观,实际上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纵向上的层状地貌组合。

  • 19474789449:地貌景观类型与分布特征
  • 褚风答:2.地貌景观的分布特征 正如云台山地区河谷地貌的层状分布特点,该区主要造景景观的分布同样呈现出垂向上的层状梯级分布和纵向上的交替分布特点。不同类型地貌景观在垂向上可与山地中的层状地貌相对应。在太行期夷平面上发育了...
  • 19474789449:云台山地理知识,
  • 褚风答:云台山的形成 云台山在远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
  • 19474789449:云台地貌的命名及其含义
  • 褚风答:因此,这里在综合考虑云台山及邻区“云台地貌”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及相似地貌景观的特色与主要控制因素后指出,“云台地貌”特指在地壳相对隆升地区,地表河流侵蚀切割近水平岩层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层状地貌形态组合...
  • 19474789449:云台山是怎样形成的?
  • 褚风答: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修武县和山西陵川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云台山景区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
  • 19474789449:太行山南缘丹河和东大河流域的层状地貌结构
  • 褚风答:云台山地质公园所在的太行山南缘主要发育峪河、子房河、青龙洞河、东大河(群英河)、青天河、丹河、石河(逍遥河)、仙神河和沁河等中小型河流。考虑到丹河、东大河与子房河流域的地貌发育演化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下文对此进行...
  • 19474789449:云台山的地质地貌
  • 褚风答:连云港云台山,从西到东,横跨海州和连云两个区,地质上位于华北古陆的南缘,属鲁苏地质,与山东的泰山、崂山一脉相承。它的岩石为变质岩,地质学上叫片麻岩,是二十四五亿年前造山运动中,受到高温高压后发生变质形成的,...
  • 19474789449:地貌的成因
  • 褚风答:云台山“天瀑”的瀑潭处,可见厚层灰岩下面出露的页岩。王屋山舍身崖能直接看到节理面。可见坚硬的岩层、底部软弱岩石和发育的垂直节理、裂隙是形成悬崖的基本条件。悬崖和陡坎的成景价值,首先在于它和山顶组合成特殊的正地貌,其次在于与...
  • 19474789449:“云台地貌”的定义
  • 褚风答:综上所述,云台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和不同世代的地貌面或地貌体在垂向上所形成的层状地貌和纵向上不同形态特征的河谷地貌的交替变化两个方面。上述地貌发育特征在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各个景区内都有不同形式...
  • 19474789449:云台山为什么是世界地质公园?
  • 褚风答:如题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该景区须包含多个地质遗迹或合并成一体的多个地质遗迹实体,它们必须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优美性,能代表一个地区及该区的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过程。云台山含有其独特的云台地貌,且...
  • 19474789449:云台山算什么地貌
  • 褚风答:分类: 交通/旅游 问题描述:如题 解析:云台山位于华北古陆的南缘,属鲁苏地质,与山东的泰山、崂山一脉相承。它的岩石为变质岩,地质学上叫片麻岩,是二十四五亿年前造山运动中,受到高温高压后发生变质形成的,岩性坚硬,...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云台山层状地貌的成因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云台山层状地貌的成因”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