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人生的智慧》。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1788年2月生于但泽,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也是唯意识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的创始人。
我在外出办事的地铁上读完了它,因发现书中讨论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种种极接近,特将其中的重要内容,做了一个摘录。
希望能够对你有启发。
01.
人生的分类
1. 人的命运的根本差异大体在于三项,分别是:
- 人的自身,总的来说是人的本性,其中包括了健康与精力、外貌与才能、道德品质、智慧与学历,等等;
- 人所拥有的,也就是拥有的财富和可占有的东西;
- 人向外界展示出来的样子,也就是别人眼中的你,或者说大家对你的看法。
2. 一个人是否幸福的决定因素在他的内在素质,外在的环境只能发挥间接作用。
人能直接感受到的,只有他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欲求;外界环境只有在促使他产生想法、感情和诉求方面,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你如何感知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还是糟糕的,取决于你是如何来看待它的。
02.
人的自身
3. 人自身的美好品性与素质,例如,高尚的品格、精明的头脑、乐观的心境、愉悦的精神、健壮的体格,是幸福的首要因素。
4. 人的幸福取决于精神面貌的好坏,精神面貌的好坏又跟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关联。
要避免过度放纵和情绪动荡,也不要长期抑制自己和过度紧张,要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冷水洗浴并且饮食规律、卫生。如果没有适度的日常锻炼,就不可能保持健康的状态。
5. 心情愉悦对获得幸福感有重大的作用,健康则能够促进心情愉悦。
每件事都的结果,都有好与坏这两种可能,在多数情况下,对痛苦感受越强的人,对快乐的感受也就越弱。
有的人即使在十次奋斗中成功九次,也会因为那失败的一次而懊恼,有的人哪怕只成功了一次,也能够为这一次的成功感到满满的喜悦与幸福。
6. 人类的幸福有两个大敌,一个是痛苦,一个是无聊。
生活贫困与不顺会让人感到痛苦;生活得太惬意,又会心生无聊。避免它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实自己的心灵,创造精神财富。
7. 一个人应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通常来说,他越是能够做到这一点,越是能够从自身发现快乐的根源,从而感受到幸福。
03.
人所拥有的
8. 人类的需要可以被划分为三种:
- 天生必不可少的需要,如,饮食和衣服;
- 天生但不迫切的需要,如,一些感观上的享乐;
- 非天生且不迫切的需要,如,对奢华、铺张的需要,对盛名和脸面的需要,这类需要就像是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也很难满足。
9. 到底要多少财富才能满足人的需要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只看人实际拥有的数量来衡量他的幸福,而忽略他期望获得多少,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得不到也不会感到遗憾,因为没有它们,快乐依然会存在。同样,如果渴望一样东西却不得,即使用千百倍的财富来补偿,依然会有难以消除的遗憾和苦恼。
10. 不幸来临的时候,降低要求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做了以后,痛苦便会逐渐减弱,最终难以察觉,如同愈合伤口。
11. 成长于贫困中的人,因为早已习惯了受穷,所以一旦富裕起来,也会把财富当做是额外的拿来享受和浪费的东西任意挥霍;反之,那些成长于良好环境中的人,常常会视财富如生命一般去珍惜,反而容易攒下钱。
04.
人向外界展现出来的样子
12. 人性有一个很特别的弱点,那就是都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很重视,即使这种赞美明摆着是假话,他也会很受用。
但是,太重视别人的评价,忽略了自己的意识,同时也是我们痛苦的根源,这会让我们很容易成为他人情绪上的奴隶。
13. 我们渴望从赞美中获得幸福感,极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无法从自身和所有物中获得幸福。一个人内心越是匮乏,越是需要外界的支持。
14. 另一个渴望他人支持的理由,是因为一个人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凭此能够取得的成就也很有限。只有身处群体中,才能完全发挥才能和动员一切力量,取得非凡成就。
因此,自从人的意识开始发展,就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内心便渴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履行该义务,并享受到好处。
15. 幸福绝大部分源于一个人内在的平静和满足,因此,获得幸福最好的方式就是合理地控制这种顾虑他人看法的人性冲动,或将其削弱为现在的1/50。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祝好!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