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衡水二中录取分数线2022】专题【热点追踪】衡水市、区教育局就“中考事项”答记者问

教育规范提升工作在路上

市、区教育局负责同志就教育规范提升工作和

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开展“六项规范”、“六项提升”工作,补齐教育短板和防范教育风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严控严管各类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大幅度核减超大规模民办初中招生规模

●通过公办学校扩容和民办学校调整生源结构,确定今年衡水市域内招生计划41385人,比去年增加9673人,增长30.5%;主城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9208人,比2018年增加2170人,增长30.8%

●把消除大班额专项行动作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全市规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中小学56所,力争到今年底,能够分别消减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1159个、超大班额720个

●2019年参加中考的学生,需满足“三年户籍、三年学籍、三年在同一所初中就读”条件,具有报考任何学校、任何志愿的资格

今年年初,在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和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把“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列入“八大工程”。半年来,围绕规范办学行为、消除大班额、严格民办中小学审批、严控大规模民办初中招生计划、推进幼儿园普惠制整治、开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等工作,通过一系列落地措施,一些问题已有效解决,一些工作正在研究推进。7月10日,本报记者就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开展情况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市、区教育局负责同志。

问:今年以来,我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直面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教育规范提升工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

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自2017年以来,连年把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列入民生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今年将教育规范提升工程作为全市重点推进的“八大工程”之一,先规范后发展,以规范促发展,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内涵质量整体提升。

教育规范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六项规范”、“六项提升”。“六项规范”方面:其中第一条就是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规范和管理的意见》和《实施教育规范提升工程10条政策措施》三个规范性文件,在民办学校准入、年检年报、重大事项管理、学校招生、办学规模等方面作出了政策规定。对主城区暂停了民办中小学审批,并将实施中等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审批权全部收归市行政审批局。第二条就是对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严格落实“五独立”(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的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第三条就是对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强化管理。一方面,严格控制民办普通高中招收外地生,努力扩大招收本地生;另一方面加强对民办初中招生规模的管理,今年秋季大幅度核减超大规模民办初中招生规模。“六项提升”方面:主要体现在,第二条是狠抓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主城区回收幼儿园52所,已于去年全部纳入政府普惠园统筹管理,其他县市正在扎实推进49所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专项治理。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所。第三条是开展了消除中小学大班额专项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规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中小学56所,9月份建成43所,其余13所年底完成。力争到今年底,分别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和超大班额1159个和720个,到2020年底,大班额比例降到5%以下,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同时,还创造性地在主城区34所公办小学全面推行了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的免费托管服务,今年秋季开学在主城区5所走读制中小学试行营养午餐服务,市、区两级财政投入800多万元。第四条是加快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实施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工程,投资2.88亿元实施衡水中学扩建工程,今年扩大招生600人。

问:我市在推进教育规范提升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近期本地一些媒体和自媒体对教育的关注较多,特别是有人认为外地学生挤占了衡水教育资源,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对媒体和群众所关心的教育方面的热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工作,在初步解决了一些多年积累问题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外来生”挤占“本地生”资源的问题。一方面,这是一个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城市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主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市区人口增长较快。另一方面,由于我市基础教育优势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优势,确有以求学为目的的外地生源合法迁移来衡,使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趋紧。为此,我们通过加快学校建设、挖掘招生潜力等方式努力增加学位供给,满足群众入学需求。

今年重点在扩大普通高中本地生源招生比例上做了一些工作。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以市区为重点,全市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本地生源招生计划实现同比增长”的要求,通过公办学校扩容和调整民办学校生源结构,确定今年衡水市域内招生计划41385人,区域内本地生比去年增加9673人,增长30.5%。主城区招生9208人,区域内本地生比去年增加2170人,增长30.8%。为满足主城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热切需求,市委、市政府实施衡水中学扩建工程,将于今年9月1日投入使用。迁建衡水市第三中学,扩建牛佐小学、新建滨湖新区北田小学,建成后将大大缓解班额过大问题。同时,我市有关部门已经对现行户籍政策进行检视,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做出调整。

问:当下,中考招生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能否介绍一下今年中考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情况?

关于中考报名与录取资格审查。我们按照国家和省中考政策,结合外地经验和桃城区实际,将考生按录取资格分为四类管理:A类是指该类考生必须满足“三年户籍、三年学籍、三年在同一所初中就读”条件(衡水市桃城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桃城区2019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也就是说,户籍迁入时间必须在2016年8月31日以前,初一入学就注册桃城区考籍且一直在桃城区同一学校就读,注册有该校学籍。该部分考生可以填报任意志愿。B类是指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具有本区户籍、本区学籍,初中阶段有转学经历的考生;二是2016年9月1日后户籍由桃城区(含高新区和滨湖新区)以外迁入并落户的考生;三是本区乡镇办户籍在区直学校借读并注册有“其他类”考籍(区别于正式考籍)的考生。该部分考生不能报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指标生。C类是指桃城区以外户籍,经区教育局审核符合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条件的,中考不能报考衡水中学、衡水二中和衡水一中、衡水志臻中学志愿。D类是指本区户籍往届考生和桃城区以外户籍的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只能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不能报考普通高中和3+4高职院校。

关于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我们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将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的指标生一次性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这对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举例说,在优质生源相对集中的一些初中会出现衡中指标生录取分数较高,而在相对薄弱的一些农村初中以较低分就能考上衡中。这就有效地引导学生及家长不要盲目择校。通过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在衡水市主城区中考报名学生13612人中,普通高中招生计划9208人,主城区学生升入普通高中比率达到67.6%,比2018年增加了2170人,增长了30.8%,这也就是说,有近70%的孩子可以进入到我市市区的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其他学生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问:现在好多学生家长不了解,有的反映没学上,请您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您的看法,好吗?

答:好的。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初中毕业生不能上普通高中就是没学上,这个理解是不全面的。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途径有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两类。国家明确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要大体相当,也就是说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可以有一半上普通高中,一半上中等职业学校。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都接近70%,这个比例在全省是最高的。因此,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做强做优中等职业教育是今后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也普遍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支持和培养力度,因此,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职业学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而又实惠的选择。另据我们了解,我省有的地市还对普通高中学校的录取限定了最低分数线,明确规定对低于限定分数线的考生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招录。

问:我市民办教育规模较大,在教育规范提升工作中,就今后推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有哪些举措?

为不断满足衡水主城区适龄人口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2019年,我市着眼教育规范提升,强化招生管理,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规范和管理的意见》和《实施教育规范提升工程10条政策措施》,严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暂停了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审批,严格控制民办初中学校办学规模。市教育局制定了《2019年衡水市直普通高中和桃城区十四中中考招生统一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规范了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行为,指导市区规模较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利用减少初中招生计划所空余出的资源筹办高中学校,从根本上理顺民办学校初、高中教育的科学衔接。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期盼在家门口接受更好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合理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把教育规范提升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改善提升民生,努力把衡水教育的航船驶向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把衡水教育的内涵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着力推动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